正文

中美對比看復蘇(5)

中國經濟大預測 作者:網易財經中心


前中國的問題是,國有企業(yè)、國有資本該干的沒有好好干,不該干的搶著去干了,侵占了民間資本的一些領域,是這些問題。

一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一個所有制結構,還有一個分配結構,這三個結構是眾多結構中最重要的,圍繞這三個結構來改革,中國就很有希望。

這就是我的觀點。

龍永圖:這次金融危機發(fā)生后,中國的政府官員想了很多,我希望中國的政府官員不要從這次美國政府處理金融危機的方法上錯誤得出結論,比如這次美國政府前所未有地用了七八千億美元干預市場,使得有一些官員認為,美國是最信奉自由市場經濟的,但美國政府在這個時候還以這么大的力度對市場進行干預、對企業(yè)進行干預。

我在很多場合講,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情況下采取的措施是非常不尋常的措施,不是美國政府正常管理經濟的做法。我很希望美國政府在這次干預市場以后退出市場的進程能夠更好地展示在中國官員和中國民眾面前,使大家相信我們的觀點,美國這次對經濟、企業(yè)的干預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措施,而不是美國改變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措施。過去30年改革開放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怎樣逐漸減少政府對于企業(yè)的干預,我希望這次奧巴馬政府對于市場、企業(yè)的干預不會成為我們一些政府官員強化自己干預經濟、干預企業(yè)的借口,我很希望看到美國政府對于經濟干預過程中采取的步驟,這一條對我們很重要。

另一條,大家覺得這次金融危機是美國金融創(chuàng)新搞過度而闖的大禍,使得一些官員,特別是銀行界的官員認為創(chuàng)新要非常慎重。當然要慎重,但中國的銀行、中國的金融機構從整體上講不是創(chuàng)新過頭的問題,而是創(chuàng)新不足的問題,是太保守的問題,所以不能反面地認為創(chuàng)新會出大禍。中國銀行界和金融機構應該從積極的方面(看待這個問題),從美國產生金融危機的原因中尋求自己的方向,繼續(xù)打破目前在整個金融管理、金融運營方面保守的做法,采取更加創(chuàng)新的做法,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次美國政府處理金融危機的政策,使得我們從這些處理政策中更加堅定地走過去30年來不斷改革的方向,而不會因為美國政府在這次危機中對于經濟和市場的干預而得出錯誤結論。

謝謝。

主持人:真是很有趣。在沒有發(fā)生金融危機以前,我們認為中國的銀行是不穩(wěn)定的,美國的銀行是穩(wěn)定的,現在我們發(fā)現的情況恰恰相反。我想問一問大家,中國的銀行是否穩(wěn)定?

龍永圖:我覺得是穩(wěn)定的,但如果是一種沒有效益的穩(wěn)定,從長期來講是脆弱的,而且是不穩(wěn)定的,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增加銀行利潤,增加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這樣的銀行才是穩(wěn)定的。非常保守、所謂“穩(wěn)定”的銀行體系實際上是僵化的銀行體系,是和整個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不相適應的體系。表面來看它也許是穩(wěn)定的,但從長期來講它是不穩(wěn)定的、脆弱的,必須創(chuàng)新。

在這方面,我覺得美國銀行和其他市場經濟國家銀行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能因為我們的老師犯了錯,我們就認為不應該再向老師學習,因為在市場經濟領域里,特別是在銀行和金融體系里,發(fā)達國家應該說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學習。這次金融危機,不能因為老師犯了錯誤就停止向老師學習,這是因噎廢食的做法。我們應該從積極的方面看待美國這次發(fā)生的危機,這樣才能使中國的銀行體系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向前走。

主持人:麥克法登教授,我相信我們的觀眾想知道美國在過去一兩年中的經歷如何改變你對中國經濟以及中國的發(fā)展模式的觀點。

丹尼爾·麥克法登:就美國的觀點而言,中國能夠在整個經濟衰退過程中保持很高的增長,這也意味著政府激勵措施強調的積極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能夠使我們走出低迷。比如我們考慮美國現在各種激勵措施,美國注入大量資金扶持這些銀行,很多人認為需要或不需要,是不是太多了,但確實是需要的。

中國向我們證明了,我們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