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個體對自身教育作出的貢獻

21世紀學習的革命 作者:拉塞爾·L·阿克夫


人是內(nèi)生的,教育是其外在的表現(xiàn)。跟我們內(nèi)心發(fā)現(xiàn)的自然相比,我們從別處得來的幫助是機械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從前者學到的東西令人愉悅,而且效果長存。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教育是探索那些賦予我們生命意義的活動的終生過程。鑒于在我們這樣的國家,教育發(fā)生在自由民主的社會背景下,問題就出現(xiàn)了:人類本性上擁有什么樣的工具使其能夠進行這一過程?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開拓性著述《形而上學》(更準確地譯為《自然哲學基礎》)的開篇提出了回答這一問題的出發(fā)點。他只是講了這樣一句話:“人類在本性上是好奇的?!彼押闷嫘淖鳛樽约禾剿饔钪嬉饬x的基石,這是他本人生活的主要特征,也是所有人的鮮明特點。好奇心被理解為一種積極的力量,總是在發(fā)揮作用,驅(qū)使個體在從生到死的日常生活中不斷行動。

觀察過嬰兒的人總是不能不注意到他們那種強烈的好奇心。嬰兒充滿熱情地觀察和理解周圍的世界,弄明白如何在這個世界里活動,并學會盡可能多地控制這個世界,從而對自身有利。這一特性從未離開過人類精神。兒童“探究萬物”,少年的問題永無休止,青年人越軌的冒險嘗試,成年人擺弄、發(fā)明,總是尋求新的體驗,這些形象是所有人的原型。這些現(xiàn)象表明一個簡單的事實:沒有必要“刺激”人身上的好奇心。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做的話,這個社會最難以完成的一項任務就是對那些約束群體成員發(fā)揮好奇心的限度做出界定。使好奇心這一神怪不完全失控,成為那些管理社會實際運行的機構(gòu)所主要關(guān)注的方面。

好奇心使個體處于運動之中,總是尋求變革和創(chuàng)新。但是,好奇心并不為運動提供方向,也不包含維持運動的技巧。使得我們產(chǎn)生行為趨向的關(guān)鍵因素是性格其存在自遠古時代便已得到認可。然而,盡管無數(shù)偉大思想家對其進行了專門研究,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奧秘之一。

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性格。正是性格才詮釋了我們的感情、克服挑戰(zhàn)的決心、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我們每時每刻及整個一生中的諸多選擇。幾乎從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每位父母就能看出每個新生兒個性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表現(xiàn)在他們挪動、吃奶、瞅看、傾聽、哭喊、睡覺的樣子以及展現(xiàn)其存在的每個方面。我們頻繁地聽到有人這樣說小孩:“我真不知道這孩子從哪里來的!他/她簡直不像我們?!痹谕瑯拥募彝キh(huán)境中長大、上同一所學校、住在同一座城里、有共同朋友的成年人,結(jié)果總是擁有獨一無二、本質(zhì)上極為不同的個性。

性格因素(把它們單獨分類,不考慮其固有的內(nèi)在關(guān)系)為個人教育提供了具體的工具。這里有幾個例子,主要針對孩子們,但也同樣適用于成人。

激情提供了熱情——能量,從而積極地識別目標和追求目標。沒有哪個孩子不具備做某件事的強烈愿望,比如一次又一次地玩一個游戲,收集貝殼,攀爬視野范圍內(nèi)的任何物品,聽別人讀書,自己讀書,看動畫片,在樹林里探險,做白日夢?;觾簾o窮無盡,但共同點都是跟著激情走的決心,而很少考慮花費的時間或消耗的氣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