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的中段,畫家和他的弟子們開了一間畫廊兼工作室,有許多關(guān)于古巴的出版物和一些畫家的速寫。最重要的是出售各種各樣切·格瓦拉的油畫肖像。畫室門口自然少不了一輛鮮艷的五十年代的老式轎車。每天拿著照相機來拍照參觀的人很多,但遠遠比不上咱們北京的柳陰一條街的胡同游,沒有三輪車,也沒有餐館、咖啡館什么的。
從街的一頭走到另一頭不用十分鐘。如果要看畫,那就要來來回回走幾趟。房頂、墻面、大門、窗戶、鐵柵欄,包括居民用來儲水的汽油桶、廢棄的浴缸,統(tǒng)統(tǒng)被畫過,紅紅綠綠的有著各種圖案。
據(jù)說這些彩畫描繪的是一系列宗教故事。關(guān)于Santeria的故事。跟天主教的宗教繪畫有很大的不同,這里面有著更濃厚的非洲文化色彩。盡管古巴幾百年來,經(jīng)歷過不同種族的統(tǒng)治,但是古巴一直保持著兩種主要宗教信仰:羅馬的天主教和Santeria,這兩種宗教一直在古巴不斷更新完善,直到今天。所以,宗教畫在古巴大量地存在著,在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里,在所有跟宗教有關(guān)的建筑上,甚至在大大小小的墓地中。Santeria ,有人把這種宗教信仰翻譯成"圣的準則",是非洲部落宗教信仰和天主教的混合。
相鄰小巷的住戶,門窗大開。忍不住探頭探腦,常??梢娍蛷d一角供奉的神像或者圣母像。據(jù)說,白人有白人的圣母,黑人有黑人的圣母。費雷爾家中供奉的是一個小小的黑人,披著白色鏤空的斗篷。費雷爾和太太,虔誠而細心,每天早晨會供上一點點蜂蜜,一點點朗姆酒,噴撒許多香水。
來了一輛加長的大卡車,車頭是明黃色的,上面寫了紅字,有女人抱著小男孩坐在駕駛員旁邊。后面的拖車是沒有車篷的,只是明黃的鐵欄桿包圍起來的一個平臺。平臺上瞬間就上去了三五個人,一兩只羊,三四只雞……畫面一下子鮮活起來,所謂沸騰生活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吧?大大的敞篷車轟隆隆穿過老城的彩街,車尾居然也是一個圣母一樣的畫像。遠遠的還能聽見雞鳴羊叫,還能看見車上男人的翠綠背心和花格褲子……
每天清晨,彩街上那間紅白相間的小鋪,大大敞開的窗戶前,總是人來人往。附近的居民都來這里買各種各樣的帶著綠葉的樹枝一類的東西。
在窗前沒人的時候,走過去,問那些綠葉是做什么用的,女主人在窗子里面一一道來。完全不明白。選了一種有類似薄荷味道的葉子,小小的一扎,問多少錢。多少多少比索。我沒有了比索,遞上一個美金。女人說:不用了,送給你吧。我十分地感激。翻遍書包,里面有一盒沒開封的薄荷糖,拿出來送給女人。
舉著綠葉回家。Tommy告訴我那是一種可以祛邪的植物,信教的古巴人喜歡用這種葉子沾了水,在身上和周圍灑灑,有著一種保平安的意思。于是,我把我的葉子淋了水,在屋里屋外樓上樓下灑了一圈,然后鋪平,夾在筆記本里。
寂寞五大道
The Lonely Fifth Avenue
第五大道上沒有一家商店,沒有一家餐館,沒有一個電影院,就是寬寬的馬路,茂密的樹叢,綠油油的草地和飛奔而過的轎車。很多時候,連車都沒有。奢侈,絕對的奢侈,正是西方人向往的城市中的奢侈,只是在西方國家的都市,是不可能有這樣的著名大道了。大概這樣的寬闊,這樣的綠色,也是高級富人別墅區(qū)極力營造的氣氛與環(huán)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