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與很多青春文學作品的過于矯情,無病呻吟,本書的特點是更加尖銳文字針針見血、字字珠璣,讓人讀起來暢快淋漓。
另外,本書視角獨特,講述了一個與搖滾有關的故事,架構在真實與理想的契合點之上,既有對現(xiàn)實的唏噓慨嘆,又充滿了對虛幻美好的追尋向往。
這是一部關于悲傷的作品,但悲傷絕不是全部,僅僅是一個態(tài)度、一種無奈。
每個人的生命中應該都有過那樣一段歲月——那樣一段青春歲月,讓你覺得有種東西可以代替一切,是最重要與不可舍去的,如果你正經歷這些,或者曾經有過又重新記起,那么這本書就是為此存在的。
閱讀這本書,常常能夠感覺到作者隱藏在幽默背后的寂靜哀傷,書中不多的人物卻囊括了每個人的最初模樣,這是這部作品的不同之處,更是迷人之處。
本書的作者不像那些80后作家一樣慌亂而無措,卻更脫離了90后孩子的稚嫩,用帶有極端針對性的情緒看待發(fā)生在身邊的一切。有極端的憤怒,更有極端的柔情,小心翼翼的訴說敏感易碎的主題:夢想、愛情以及殘破不堪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