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論語》的終極意義?如此妄下判斷,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真的可以等同于勵志書,讓學習的人過上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的人生嗎?恐怕《論語》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僅于此吧。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對于《論語》這樣的書,讀者、學者應當保持敬畏的心態(tài),以虔誠地姿態(tài)去閱讀,去接近那個時代的孔子。這份敬畏之情,絲毫不會降低你的身份,反而,它會提升你的境界,把你成就為一個“內圣”的人。
《論語》的思想高度,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它培養(yǎng)的是人的內在精神力量,獨立的理想人格?!墩撜Z》中的倫理道德思想仍是、也應該是我們中華民族,以及當代社會的強大精神之柱,是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支持。
順便提及,筆者并不是反對現(xiàn)代人解釋經(jīng)典。但是,現(xiàn)代人要闡釋經(jīng)典,必須回到歷史語境中去,不斷地重讀文本,審慎地細讀文本,回到經(jīng)典文本的創(chuàng)作語境中去,經(jīng)過這種努力,才能接近文本的原來含義。當然,我們永遠只能是接近,要想達到原初的含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