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四)

宋代理學(xué)三書隨扎 作者:錢穆


朱子曰:“靜是就心上言,安是就身上言。靜安頗相似,安蓋深于靜也?!苯癜矗菏切撵o了,還求能身安,則身之安更進于心之靜。何得謂宋儒重言心,輕言身。理學(xué)家語語必歸落到實際人生上,亦豈空作哲理高論,便算能事已盡。

又曰:“公但能守得塊然黑底虛靜,不曾守得那白底虛靜,須將那黑底打成個白底,使其中東西南北玲瓏透徹,虛明顯敞,如此方是虛靜。若但守得黑底虛靜何用?!苯癜矗褐熳哟颂幏謩e黑的虛靜與白的虛靜,可謂發(fā)人所未發(fā),言人所未言。道家好言虛靜,莊子書中并屢引顏淵為說。周濂溪言,志伊尹之所志,學(xué)顏子之所學(xué)。顏子之學(xué),先有外面一套規(guī)模。莊老道家亦不得謂其非有外面一套規(guī)模,則其言虛靜亦應(yīng)是白底非黑底??组T四子言志,孔子有吾與點也之嘆。亦因三子志于外,而曾點則有一番虛靜之意。但曾點心中決不能如顏子般白。宋明儒中亦多重視與點一嘆者,不先存黑白之辨,則終有病。西方人絕少言虛靜,此亦中西文化一相異。

又曰:“定靜安,是未有事時胸次灑然。慮是正與事接處對同勘合也。”今按:西方人只注意與事接處,事后乃覓一段休閑娛樂時間。然仍與事接,特轉(zhuǎn)換一對象耳。不似中國人要一胸次灑然時。

又曰:“定靜安慮得五字,是功效次第,不是工夫節(jié)目。定靜安三字須分節(jié)次,其實知止后皆容易進。能慮能得最是難進處。多是至安處住了。能慮去能得地位雖甚近,然只是難進。挽弓到臨滿時,分外難開?!苯癜矗航撕醚赃M步,實是要先知止,始能進。否則今日進了,若見為昨日之未進,即是退。明日進了,又見為今日之未進,仍是退。豈不永求未來之進步即見為以往之退步,進退漫無標準而永無止境乎。又功效與工夫不同。朱子又說:“工夫全在知止,能字蓋滔滔而去,自然如此者?!庇终f:“知止只是先知得事理如此。”今按:此處卻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義利一大辨所在。所謂事理,乃指其事該如此。所謂得,乃指此事達到該如此地位,亦即所謂義。非是其事要達到我所欲的地位,此則為利。為父當知止于慈,為子當知止于孝。知一止處,自能定,能靜,能安,能慮,而后能得。所得仍是此慈孝止處。而對如何慈如何孝的功效次第,則逐步有進了。此與近代西方科學(xué)進步的觀念大不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