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談嫉妒
我們都看到,能讓人著迷入魔的感情,只有愛和妒。愛和妒都會激起強烈的欲望;都容易喚起種種想像和聯(lián)想;都容易鉆入世人的眼睛,尤其在面對那些本身就容易被愛被妒的對象時,假如真有入魔那種東西的話?!妒ソ?jīng)》中稱嫉妒為“毒眼”,占星家用“兇象”來稱呼不祥的星力,因此人們都承認:嫉妒行為產(chǎn)生時,眼中會閃射一種強烈的光芒。更有甚者,有些人注意得特別仔細,竟然注意到嫉妒的眼睛最能傷害人的時候,恰恰是被嫉妒的人榮耀風光的時候,因為這種榮耀會使嫉妒之火燒得更旺。況且在那種時候,遭嫉妒的人的情緒最溢于言表,因此最容易遭受打擊。
不過我們先暫且不談這些隱微之處(盡管在適當?shù)膱龊喜⒎遣恢档锰接懀?,只說說哪些人容易嫉妒人,哪些人容易被人嫉妒,公眾的嫉妒與私人的嫉妒又有什么不同。
自身沒有德行的人總要嫉妒有德行的人,因為人心的滋養(yǎng)不是靠自身的善,就是靠別人的惡。一個人缺乏善,必然要吞食惡;于是無法達到他人德行境界的人必然要貶低別人以獲取自己心靈的平衡。
愛管閑事和包打聽的人往往有很強的嫉妒心,因為了解別人的事情絕不是因為這些麻煩關系到自己的利益,而是在窺探別人的禍福中獲得了一種看戲般的樂趣。一個只關注自身事務的人是沒有理由去嫉妒的,因為嫉妒這種情緒生性愛游蕩,喜歡在街頭閑逛,不愿待坐家中:“好事之徒必定不懷好意?!?/p>
出身高貴的人總是會嫉妒崛起的新人,因為雙方的距離在縮短。這就像視覺上的錯覺一樣,看到別人在前進時,他們總感覺自己在后退。
殘疾人、宦官、老人和私生子都很愛嫉妒,因為他們自身存在無法彌補的缺陷,只會千方百計地給他人制造缺陷,除非擁有這些缺陷的人具有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因為這種人能把自己的先天缺陷轉化為榮耀,人們就會說,“那個宦官,那個瘸子,居然有這樣大的豐功偉業(yè)”,正如宦官納爾塞斯和瘸子阿格西勞斯、帖木兒[1]那樣成為一種奇跡般的榮耀。
大災大難后東山再起的人也很愛嫉妒,因為他們跟憤世嫉俗的人一樣,認為傷害別人才能抵償自己所受的苦難。
由于愛慕虛榮、事事都想奪得頭籌的人總是愛嫉妒,因為他們絕不會缺少嫉妒的對象,在某些事情上,總有很多人可能勝過他們。羅馬皇帝哈德良就是這種人,因為他本人擅長詩畫和工藝,因此對其他的詩人、畫家和能工巧匠都嫉妒得要命。
最后再說說近親、同事和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他們在看到與自己情況差不多的人高升時也容易嫉妒。因為同輩的高升就等于是在指著他們的鼻子責備他們不夠努力,而且這種情況他們難免要屢屢想起,同樣也更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而旁人對這種高升的揚傳總是進一步刺激嫉妒。該隱對弟弟亞伯的嫉妒更為卑鄙和惡毒,因為亞伯的貢物被悅納時沒有他人看見。關于容易嫉妒的人就暫且說這么多。
下面來談談或多或少被嫉妒的人。首先是優(yōu)點突出的人,他們地位越高,被嫉妒的可能就越小,因為他們的好運似乎是他們應得的報償。沒有人嫉妒應得的報償,人們只嫉妒過于豐富的獎賞和過于慷慨的饋贈。何況,嫉妒往往在人們相互攀比時產(chǎn)生,沒有攀比就沒有嫉妒;因此國王總是被國王嫉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卑微的小人物初次露臉的時候最招人嫉妒,爾后遭受的嫉妒就會逐漸減少。相反,功名顯赫的人好運不斷,最受嫉妒,因為時間久了,雖然他們的德行不減,但光彩已不復當初耀眼,因為后起之秀已使它黯然失色。
很少有人會嫉妒王公貴族的高升,因為按照他們的出身,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況且他們的幸運似乎已經(jīng)達到了極致。嫉妒就好像陽光,照射在堤岸或拔地而起的陡壁上,似乎要比照射在平地上熱,與此同理,循序漸進升遷的人比平步青云的人遭受的嫉妒要少。
人們不會嫉妒那些經(jīng)歷過大苦大難、千憂萬險才獲得榮耀的人,因為人們覺得他們的榮耀來之不易,有時候還會憐憫他們,而憐憫可謂治愈妒病的良藥。因此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總是在功成名就時嗟嘆他們的生活多么艱苦,一個勁地傾訴他們的內(nèi)心有多么苦楚,這并不是他們的真實感受,僅僅是為了減少別人的嫉妒罷了。不過,人們可以理解那種聽命行事的辛勞,而不能理解好大喜功、無事找事的苦楚,因為對事務毫無必要、野心勃勃地大包大攬的行為最能助長妒火。對大人物來說,消除嫉妒的最佳方法,就是給予下屬充分的權利和應有的地位,這樣才能在他和嫉妒之間樹起層層屏障。
人們最喜歡嫉妒那些大紅大紫而又盛氣凌人的人,因為他們不大肆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就覺得難受,他們要么言語放肆張揚,要么做事爭強好勝。而聰明人卻寧肯自己吃點虧,讓給嫉妒者一點好處,有時候故意在關系不大的事情上讓對手占上風。然而,如果一個人身居高位但為人平易近人、行事坦蕩(絕對不能傲慢虛榮),就要比行事狡詐者遭受的嫉妒少。因為行事狡詐意味著他在極力否認自己的幸運,他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有資格領受這樣的幸運,這當然會招來別人的嫉妒。
本文一開始就說,嫉妒多少有些像巫術,所以根治嫉妒也要使用根治巫術的手段,也就是人們所謂的“驅除邪氣”,使之轉嫁到別人身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些明智的大人物總是找別人替他出臺露面,就把本來該自己承受的嫉妒轉嫁到他人身上;轉嫁的對象可以是侍從、仆人,也可以是同事、同僚,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而總有一些莽撞好事之徒代人受過,這些人為了獲得權勢,甘愿付出任何代價。
現(xiàn)在說說公眾的嫉妒。公眾的嫉妒還有一點好處,而私人的嫉妒卻一無可取。因為公妒就像是一種陶片放逐法[2],可避免一些位高者專權;因此公眾的嫉妒也是對大人物的一種約束,使他們不敢任性妄為。
拉丁文叫作“invidia”的嫉妒,現(xiàn)在被稱作“不滿情緒”,這點我們將在談及“叛亂”時再說。對國家來說,公眾的嫉妒是一種疾病,就像傳染病一樣,傳染病侵犯健全的身體并使之敗壞,嫉妒一旦侵入一個國家,就算是最合理的國家行為也要遭到詆毀,把它們搞得臭氣熏天,就算為此兼施一些籠絡民心的措施也無濟于事,因為這正好說明當局的軟弱無能、害怕嫉妒,而使得結果更壞,就像傳染病那樣,你越是害怕它們,就越是趕不走它們。
這種公眾的嫉妒似乎專攻大官重臣,而不針對君王和國家。然而這是一條鐵定的規(guī)律:如果某位重臣因為很小的過失而招致嚴重的嫉妒,或是一國的全體重臣都遭受了公眾的嫉妒,那么這種嫉妒(雖然隱而不露)實際上針對的是國家本身。對于公眾的嫉妒或公眾的憤怒以及它和私人嫉妒的區(qū)別,我們就暫且說這么多,而私人的嫉妒在前文已有談及。
最后,我再就嫉妒的感情說幾句:在人類所有的感情中,嫉妒是最纏磨不休的感情,因為別的感情是視場合偶爾出現(xiàn)的;因此古語說得好:“嫉妒從不休假?!币驗樗偸遣煌5卦谀承┤说男纳吓d風作浪。人們還注意到愛情和嫉妒都能讓人憔悴,而其它感情則沒有這種影響,因為它們做不到纏綿不絕。嫉妒也是最惡劣、最墮落的一種感情,因此它是魔鬼的固有特征。魔鬼就是那個“趁黑夜在麥田里撒播稗子的嫉妒者”,因為嫉妒總是暗施詭計,偷偷損害麥子這類的好東西。
(1625年作。)
【注釋】
[1]納爾塞斯(480—574)本是拜占庭國的一個宦官,后成為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阿格西勞斯(前444—前360)是斯巴達的國王,有“瘸腿國王”之稱。帖木兒(1336—1405)驍勇善戰(zhàn),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2]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創(chuàng)立的一項政治制度,讓雅典公民在陶片上寫上那些不受歡迎以及極具社會威望、廣受歡迎、最可能成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過投票表決,將企圖威脅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約公元前487年首次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