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余青州書(1)
洵聞之: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曰:三以為令尹而不喜,三奪其令尹而不怒。其為令尹也,楚人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2),楚人為之怒;己不期為令尹(3),而令尹自至。夫令尹子文豈獨惡夫富貴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為之囂囂(4)。嗟夫,豈亦不足以見己大而人小邪!脫然為棄于人而不知棄之為悲,紛然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為樂,人自為棄我取我(5),而吾之所以為我者如一(6),則亦不足以高視天下而竊笑矣哉。
昔者,明公之初自奮于南海之濱,而為天下之名卿。當其盛時,激昂慷慨論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7),奉使千里,彈壓強悍,不屈之虜,其辯如決河流而東注諸海,名聲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國,可謂至盛矣。及至中廢而為海濱之匹夫,蓋其間十有余年。明公無求于人,而人亦無求于明公者。其后適會南蠻縱橫放肆,充斥萬里而莫之或救(8)。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箠簍而笞之(9),不旋踵而南方義安(10)。夫明公豈有求而為之哉。適會事變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祿至。明公之於進退之事(11),蓋亦綽綽乎有余裕矣(12)。悲夫,世俗之人紛紛于富貴之間而不知自止,達者安于逸樂而習為高岸之節(jié)(13),顧視四海饑寒窮困之士,莫不顰蹙嘔噦而不樂(14);窮者藜藿不飽,布褐不暖,習為貧賤之所摧折,仰望貴人之輝光,則為之顛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與語于輕富貴而安貧賤。何者?彼不知貧富貴賤之正味也(15)。夫惟天下之習于富貴之榮而忸于貧賤之辱者(16),而后可與語此。
今夫天下之所以奔走于富貴者,我知之矣,而不敢以告人也。富貴之極止于天子之相(17),而天子之相果誰為之名,豈天為之名邪?其無乃亦人之自相名邪。夫天下之官,上自三公至于卿大夫,而下至于士。此四人者,皆人之所自為也,而人亦自貴之。天下以為此四者,絕群離類(18),特立于天下而不可幾近(19),則不亦大惑矣哉!盍亦反其本而思之,夫此四名者,其初蓋出于天下之人出其私意,以自相號呼者而已矣(20)。夫此四名者,果出于人之私意所以自相號呼也,則夫世之所謂賢人君子者,亦何以異此。有才者為賢人,而有德者為君子,此二名者夫豈輕也哉?而今世之士,得為君子者,一為世之所棄(21),則以為不若一命士之貴(22),而況以與三公爭哉。且夫明公昔者之伏于南海,與夫今者之為東諸侯也,君子豈有間于其間,而明公亦豈有以自輕而自重哉!
洵以為明公之習于富貴之榮,而狃于貧賤之辱,其嘗之也(23),蓋以多矣。是以極言至此而無所迂曲(24)。洵,西蜀之匹夫,嘗有志于當世,因循不遇(25),遂至于老。然其嘗所欲見者天下之士,蓋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見矣,而獨明公之未嘗見,每以為恨。今明公來朝,而洵適在此,是以不得不見。伏惟加察(26),幸甚!
【注釋】
(1)上余青州書:給余青州的一封信。
(2)去令尹:免除令尹官職。
(3)期:企求,希望。
(4)是以喜怒不及其心句:因此喜怒不牽涉他的心,而眾人因此怨恨,不滿。
(5)人自為棄我取我:由別人決定免除我的官職,還是任用我。
(6)而吾之所以為我者如一:而我所以是我的原因,就是在任何情況下,我的態(tài)度都一樣。
(7)左摩西羌,右揣契丹:指余青州在任神武大將軍時,多次奉命出使與西羌、契丹談判,能揣摩對方,不辱使命。
(8)莫之或救:沒有誰能解救那里。否定句代詞做賓語前置。
(9)折尺箠而笞之:帶領少數(shù)兵力去攻打。
(10)旋踵:掉轉腳跟,喻時間短?!∮毎玻浩桨矡o事。亦作“艾安”。
(11)進退:指升官、降官;任職、免職;出仕、退隱等。
(12)綽綽乎有余裕矣:態(tài)度從容,不慌不忙?!【b、裕:均為寬。
(13)高岸之節(jié):高傲嚴峻的樣子?!」?jié):高峻的樣子。
(14)顰蹙嘔噦:憂愁痛苦。 顰蹙:皺眉,憂愁不快。 嘔噦:嘔吐,痛苦的樣子。
(15)正味:本指純正的滋味,此指真正的含意。
(16)習、忸:均為熟悉。
(17)富貴之極:最高的富貴?!√熳又啵赫J為有天子的相貌。
(18)絕群離類:超群出眾。
(19)特立于天下而不可幾近:在天下獨立而不可接近?!√亓ⅲ邯毩ⅰ祝航?。
(20)號呼:呼叫。
(21)一為世之所棄:一旦被世上當權者拋棄。指不被任用、不被重用。
(22)命士:受爵命的士人。
(23)嘗:經(jīng)歷。
(24)極言:直言。竭力說。
(25)因循不遇:因為不事進取而沒有遇到被賞識的機會。意為不得志。
(26)伏惟:希望?!〖硬欤后w諒,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