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边@條謎語還是兒時,父親出給我猜的,瞎猜了多時,也沒有猜中,最后,父親揭開了謎底——花生。從此,便記下了。
花生,那時我們那兒很少種植,雖然吃過,卻不知是地里長的,還是樹上結(jié)的。吃時,也大都是炒熟的,或因不常吃,感覺又香又脆,那是父親趕集時,買回來的零嘴。
第一次吃生花生,是村里一位老奶奶給的,她的兒女都在外當(dāng)干部,她時常從我家門前過往,總見她披著一件大襟褂子。從門前經(jīng)過時,我就喊她奶奶,她??湮易焯?。一天,我又叫她,她笑瞇瞇地從大襟褂里掏出一大把花生給我。
吃時,軟綿綿的,一股生腥氣,不香不脆。母親說:那是生花生,多吃幾粒就香了,生著吃養(yǎng)胃,不上火。我煩不了這么多,就是覺得不好吃。母親說:不好吃,就別吃了,做種子吧。于是,就在小院里開出了一小塊地,刨好坑,在坑里放些草木灰,然后把花生米放進去……在小院里,我第一次見到了花生成長的全過程,從出芽、分蘗、開花,葉是青碧青碧的,與豌豆葉相仿,花是淡黃色的,隱在綠葉里,如只只淺黃色的小蝴蝶。
我以為花生與豌豆角一樣,花落了,花生就長出來了。母親說:不對,花生長在地下。母親用手扒開果秧子,手指著秧藤上的根須說,看見了嗎?那根須扎進土里,就會長出一顆花生來。說著,母親讓我學(xué)著她,把花生的藤秧撲倒在地。母親說:花生的根須扎進土地里越多,結(jié)果越多?;ㄉ?,真的好奇特,名為花生,它卻不是因花而生,而是結(jié)在根須之下。
有一天,父親的一位山東朋友來我家,帶來一塊大圓餅子,說是花生餅。父親用菜刀費了好大的勁兒,從那大圓餅上切下幾小塊。我拿起一塊,一口下去,咯噔一聲,疼得我嗷嗷直叫,我感覺那花生餅比青磚都硬?;ㄉ烅毜寐乜?,一點一點地啃,一啃香味就出來了,噴噴的香,越啃越香。這花生餅,用刀切成片,斬成小塊,放在鍋里燒稀飯,也很好喝。聽說花生餅可以做花肥,太奢侈了吧。后來,我知道花生餅是榨花生油的邊角料,就如同黃豆餅,只不過黃豆餅有些酸軟罷了。
花生,我們那地方,又稱之長生果,吃了真的能長生嗎?不過,花生許多人喜歡吃,倒是真的。在中國,花生擁有大量“粉絲”,無論南方北地。花生,作為年貨,是雷打不動的主角?;ㄉ€是飲者的知音,不同喜好的人,有不同的吃法,這么說吧,就是想怎么吃,你就怎么吃?;ㄉ鷼o論鮮干,都可以煮著吃,須花費點工夫,把花生殼洗凈,捏開一條縫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然后放八角、桂皮、花椒、味精、醬油、食鹽等,花生熟了,味也進去了,面前看著小酒,手中剝著水煮花生,日子有滋有味。當(dāng)然,有人樂意生啖,也有人喜歡干炒著吃?;ㄉ椎某苑??花樣就更多了,煎炸烹炒,咸甜由己。浙滬一帶人的口頭禪:“老花生沽老酒,味道毛好得”。山東一帶人好言:“奶奶地,花生就酒,越喝越有”。
沒有哪一樣食品,能有花生身上蘊含著這么多的中國元素,花生浸蘊著太多太多的中華氣息、風(fēng)物人情。遠(yuǎn)的不說,就是今天,全國各地的許多地方,婚姻嫁娶之時,新人的被、褥、枕頭、箱柜……還都延續(xù)著放花生的習(xí)俗?;ㄉ?,諧音會意花開而生,意味著兒女雙全,子嗣興旺。
花生,你不僅滋養(yǎng)著我們的胃,也滋養(yǎng)著浩浩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