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晉地三憂

南鄉(xiāng)三十六村 作者:馮驥才


晉地三憂

俗話常說,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在山西一轉(zhuǎn),果然沒有虛傳。倘在北京,指某一老屋,說是建自大明,必然令人愕然,并視做珍寶;但在山西,那些隨處可見的古寺古塔,一問便是唐宋!

也許真的是好東西太多,不當(dāng)作寶。近幾年,山西的文物充斥全國的古物市場,文物離開了它的“出生地”,便失去了一半的意義。這真叫人憂慮。那么留在山西的文物的境況如何?跑到山西看看,憂心更重。尤使我所憂的乃是如下三處:

一、資壽寺的壁畫脫落在即

資壽寺坐落在晉中靈石縣。由于寺中十八個明塑羅漢頭被盜而流落海外,后經(jīng)臺灣陳永泰先生重金買下,送歸故里,重敷金身,資壽寺因之名噪天下。如今這些羅漢們可謂“大難不死,必有后?!?,寺中的守衛(wèi)不再是那兩位因耳聾而聽不到鋸佛頭聲音的老人,而是換上了幾個耳聰目明、精力十足的年輕人。羅漢堂的屋角還安裝了紅外線報警器,有了“特護”,足以使人心安。

可是大雄寶殿和藥師殿的幾面巨幅的壁畫卻處境不妙,前景堪憂。

依我看,資壽寺的壁畫有極高的藝術(shù)水準。在我國現(xiàn)存的明代壁畫中應(yīng)屬上品。在風(fēng)格上,一邊明顯地帶著唐代接受外來影響的痕跡,一邊具有強烈的本土化的中原風(fēng)格。大雄寶殿西壁的壁畫為工筆重彩畫法,富麗華貴,嚴謹莊重。左下角的護法神為關(guān)公。這種將民間崇拜的關(guān)公融入佛天之中的畫面,極為罕見。大概與關(guān)公是山西解州人而倍受晉人尊崇有關(guān)。壁畫的線描精準而流暢,線條有粗細的變化,應(yīng)比芮城永樂宮的壁畫更具表現(xiàn)力。大殿東壁壁畫在風(fēng)格上就不同了,它明顯地出自另一位畫工之手。這位畫工還畫了藥師殿的壁畫。他技藝超群,用筆十分精熟老到,行筆的速度很快,奔放之中極有神韻,幾十平米的壁畫好似一氣呵成,卻毫無輕率之感。而且設(shè)色很淡,線條很突出,全幅畫幾乎是用線結(jié)構(gòu)而成的。其線條的能力可想而知。即令是明代畫壇上那些大家,有幾位能有這位民間畫工如此扛鼎的筆力?

然而,這些極其寶貴的壁畫已經(jīng)開始起甲和酥堿。大雄寶殿東西兩壁壁畫的酥堿處,顯然已經(jīng)無可救藥。起甲之處,隨處可見。用手指一碰,便可剝落下來。在靠墻的香案上可以看到許多剝落下來的粉末與帶著色彩的碎渣。藥師殿壁畫受潮情況更重一些。墻壁上可見一大片依然含水的濕跡。西壁的一角已然大片大片地膨起,完全離開墻體,倘若受到震動,或者再經(jīng)過幾次夏脹冬縮,必然會脫落下來。

尤為叫人心憂的是,寺中對這些壁畫的病害沒有任何治理措施,任憑生老病死和自然消損。我對寺中人員說,可以向敦煌研究院去求援,他們有治理壁畫病害的比較先進的辦法與技術(shù)。寺中人員面帶困惑,顯然他們是無力解決的,那么誰來挽救這病入膏肓的國寶級的壁畫?非要等著哪一天壁畫也被盜,成為一個事件,再來應(yīng)對地加以保護嗎?

二、應(yīng)縣木塔不能再上人了!

看過應(yīng)縣木塔,我心里最想說的話,就是這一句:木塔絕對不能再上人了!

早就從媒體上獲知,這座遼代木制的寶塔一如比薩斜塔,已經(jīng)傾斜,因受世人之擔(dān)憂。但到了應(yīng)縣木塔上一看,比料想的境況糟得多。

雖然木塔的傾斜已久,但近幾年變得明顯加快。幾年來,傾斜度加大了六十多度。現(xiàn)在,五層木塔(不算暗層)對外開放到第三層。就這三層來看,筆直而立的木柱已經(jīng)不多。有的斜得嚇人。梁柱與斗拱之間插接的木榫有的已經(jīng)完全脫開。此塔是層層疊加,沒有穿層的大柱。故而,整座塔的傾斜分成三截,中層向右,上層向左。這就給治理造成極大的困難。故而,治理方案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有的主張落架重建,有的主張用吊懸的方式分段調(diào)整與加固。現(xiàn)在所做的只是專家們對其險情隨時進行監(jiān)測而已。

在方案沒確定之前怎么辦?也就是在尚無治療方案之前,怎樣對待這位病體垂危的“老人”?

現(xiàn)在每天上塔的游客,少至一百,多至數(shù)百,旅游季節(jié)游客如云。雖然管理部門限制每次同時上塔者不能超過三十位,但依我觀察毫不嚴格。塔大人雜,對進塔和出塔很難有效地控制。但每一位游客都會給病塔增加一百多斤的負荷。人們來回走動,還會產(chǎn)生震動,對病塔造成進一步傷害。我發(fā)現(xiàn)有的樓板踩上去已經(jīng)有些顫動。可是有的游人在上面故意顛動雙腿,試試樓板是否結(jié)實。因此游人上去,只能增加人為破壞的可能。木塔的每一層,至多只有一個看守者。如此力度如何能捍衛(wèi)這座巨大而罕世的千年寶塔?更不用說,每一層還都有極為精美的遼塑!萬一坍塌,損失無可估量!

但可能出現(xiàn)的事就擺在我們面前——反正這塔,無論如何也不能再上人了!

但是,一旦謝絕參觀,一筆不算少的門票收入從何而來?門票一張三十元,一天至少幾千元,誰來解決?

三、懸空寺的古佛伸手可摸

在懸空寺那些搭在絕壁上的木棧道上,小心翼翼地上上下下時,一邊欽佩古人的奇思妙想,一邊對古人心懷愧疚——我們這些不肖子孫把你們天才的創(chuàng)造糟蹋成了何種模樣!

這座始建于北魏的奇寺,由于身掛懸壁,各個殿堂都十分狹小。里邊供奉的神佛就在眼前。懸空寺是一座佛道相融而并存的寺廟,神佛形象十分豐富,而且唐宋以來幾代的塑像都有,并多為泥塑,甚是珍貴。有的雖經(jīng)后代彩繪,其筋骨與神韻仍不失原貌??墒撬轮袑@些神佛基本上沒有保護,游人進入這只有兩米進深的殿堂后,塑像就在眼前,伸手便可觸摸。游人出于好奇,動手摸頭摸臉,寺中又根本無人看管,故而許多塑像的臉頰、鼻尖、額頭、嘴唇,全摸得污黑。還有的游客對神佛的琉璃眼珠有興趣,一些塑像的眼皮都被摳破。一座號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寺,哪里還有尊嚴可言?簡直是游客登梯爬高、“玩玩心跳”的娛樂場!

更可悲的是,懸空寺的另一邊,竟然新修了一條水泥棧道,依靠扶搖而上,中間還要穿過一張俗不可耐的巨大的黃色龍嘴,其終點居然也是一個架在崖壁上的紅色仿古樓殿。原來這是個新建的旅游景點,而且絕對高度還高居在懸空寺之上。這樣一比,懸空寺便黯然失色,哪還稱得上什么“中華一絕”,我們古人的智能不太“小兒科”了嗎?

世界上哪里還會這樣糟蹋自己的文化?

當(dāng)然,這不是文物部門干的,而是一些非文化的單位修造的用來賺錢的旅游景點。

把高貴的歷史文化降低為世俗玩物,是“旅游性破壞”的一種本質(zhì)。

那么,這種事應(yīng)該誰管?還是根本無人來管?

寫到此處,由憂轉(zhuǎn)憤,擔(dān)心憤極失言,趕緊停筆住口。住口之前,還要說一句,趕快救救這些國寶吧!這樣的國寶已經(jīng)不多了!

2001.1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