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之心與利害之心
時興市場經(jīng)濟和民主政治,考評之風(fēng)盛行。干部上崗須考評,業(yè)績、政績須考評,課題申報、項目評審須考評,甚至個人工資之浮動與獎金之發(fā)放亦須考評。于是乎,考評成了治國安邦之法寶、創(chuàng)業(yè)興家之良方、安身立命之憑藉也??v觀中國古代歷史,上下數(shù)千年,方圓幾萬里,大事小情,往往由各路皇帝一錘定音,平民百姓毫無權(quán)利可言。吾國治亂相繼,治少亂多,病入膏肓,其因概由于此。相比之下,考評制度不失為中國歷史上之巨大進步,善莫大焉,吾人理應(yīng)稱而頌之。然而,考評者系于人心之一念,考什么,評什么,怎么考,怎么評,確有深究之必要。
一事當前,人們總要辨真?zhèn)?、明是非、判善惡、審美丑、定取舍。但是,以何標準辨之、明之、判之、審之和定之,歷來卻有截然相反之兩種態(tài)度:一曰以是非之心為心,二曰以利害之心為心。
以是非之心為心者,對事對人,不從一己之好惡出發(fā),而純以客觀對象之本來面目為依歸。人之于世也,秉日月精華而生,食五谷雜糧而養(yǎng),得風(fēng)雷雨露而潤,理應(yīng)尊自然之道而行。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客觀外界事物之本來面目為標準,是則是之,非則非之。依此而為,去偽存真,棄智抱樸,扶正祛邪,則天地人和,可以無憂也。由此可見,以是非之心為心,則心術(shù)正,認識明,處事公,無論遠近親疏,一視同仁。如此,方能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也。以此準則為人處世,則上下齊心,左右協(xié)力,天地和順,正氣沛然。
存是非之心,事至顯,理甚明,無可置疑者也。然則,此為易事,亦為難事,始終行之,更是難之又難也。囿于私利、情欲或親情,人們往往泯是非之心而生利害之心。利害之心者,對事對人之判斷與取舍,不以客觀外界事物之本來面目為尺度,而純以一己之利害與好惡為標準。以利害之心為心者,為人處世,至為勢利且張揚。上之于下也,不以事業(yè)之需求及個人之德能考量,而以與己之親疏遠近劃界。于是,親近者受表揚,蒙提拔,得實惠,喜氣洋洋,樂而悠哉。疏遠者遭白眼,穿小鞋,扣獎金,顧慮重重,愁眉鎖眼。下之于上也,不以其品行及貢獻評判之,而純以與己之利害關(guān)系相較衡。于己有利者,雖有百弊而無怨言,贊揚之,擁護之,高自標揭,你好我好哥倆好。于己相害者,雖有善政而存嫌心,誹謗之,謾罵之,惡言相向,出氣解恨兩相宜。愛之欲其長生,惡之欲其速死,惑也生焉。由此可見,以主觀利害為標準,真假混淆,是非顛倒,良莠不分,用智取巧,必至天人失和,弊端叢生,未有能長久者也。
于是乎,筆者大聲疾呼:存是非之心,去利害之心!
(原載《南方日報》,2006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