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胡雪巖那些事兒 作者:墨香滿樓 著


第一章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絕對個性的入世

都說偉大人物降生之時,總會有一些異兆?;蛘呤悄赣H夢見什么龍啊熊啊的,或者一道白光鉆入腹中,然后這個幼小的偉大人物,就奉不知道哪路神仙的旨意,開始了設(shè)計好的度厄度難之路。但是,翻遍各種研究資料后,我們不得不得出了這個結(jié)論:胡雪巖就是那么平平常常地出生了。

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徽州績溪縣湖里村一戶普通農(nóng)民家里迎來了第三個孩子。這個農(nóng)民叫胡鹿泉。按照輩分,他給這個新出生的男孩取名胡光墉,字雪巖。看到這里,我們就知道胡鹿泉不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了。因為那個社會雖然有字的人很多,但莊稼人要了沒用,也記不住那么多名字,基本上隨便取個狗蛋啊、狗剩啊什么的湊合著用。事實上,胡鹿泉的確讀過幾年書,那年月一個村子里識字的人實在少得可憐,所以他也算是位有文化的鄉(xiāng)里名士。胡鹿泉家里有幾畝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要說徽州績溪縣,真不是什么好地方。土地異常貧瘠,秋天收上來的糧食還不如春天種下去的種子數(shù)量多。但是,人是不會眼睜睜餓死的。封建社會靠種地為生不假,但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逼得徽州人不得不尋找其他的生存之道。所謂“樹挪死,人挪活”,至少得出去干點什么伺候飽五臟廟呀。

有句話叫“土貧地荒,非盜即商”,所以出去可以當強盜,當綠林好漢,“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這么念幾句,吃飽沒問題,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還能飛黃騰達呢,朱元璋那小子,不就是光著腦袋那么從鳳陽起來的嗎!當然,這是膽大的人干的事情,因為干這營生,刀口舔血,腦袋是系在褲腰帶上的。膽小的呢,就要老老實實地出去吃苦受累,務(wù)工賺外匯,漸漸做大。

徽州人選擇了后者—經(jīng)商,結(jié)果一不小心經(jīng)營出個徽州商業(yè)帝國來!這點,也只有晉商能夠媲美了。如果再看看晉商家鄉(xiāng)那些貧瘠的黃土地大風(fēng)沙,我們也只能把托爾斯泰老先生那句名言改一下來感慨了:“矬人各有各的矬法,但是牛人卻是相似的?!?/p>

胡雪巖出生的時候,徽州人已經(jīng)保持外出務(wù)工的傳統(tǒng)很多年了,其實這個時候再叫“外出務(wù)工”也不太合適了,因為經(jīng)過幾代人的打拼,徽州人在外已經(jīng)很有些勢力了!

但是,這些“勢力”與胡雪巖無關(guān)。胡雪巖出生不久,他父親就病逝了,留下孤兒寡母,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加之生在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績溪,其生活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胡雪巖小時候沒受過什么教育,主要工作是放牛。這個活不丟人,劉邦、朱元璋都干過。

關(guān)于胡雪巖童年的記載很少,大概的說法就是父親早早去世了,他吃苦耐勞、努力上進、志向遠大,并且為人耿直。其實如果我們?nèi)タ疵藗饔?,特別是家境貧寒的名人的童年經(jīng)歷,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以上的特點,究其原因,自然是很明白的。

但凡一個人名聲鵲起,大都是三四十歲時的事情,在此之前,誰會料到此子能發(fā)達呢?誰有工夫把一個小屁孩的童年都記下來呢?更不用說他幼時家貧了。但是等到此君出了名,那就另當別論了。出名者大致都要立傳,立傳的目的是要名垂青史,估計除了盧梭那種理性的瘋子以外,很少有人能將自己童年的窘迫或者糗事說出來。

但是傳還是要立的,童年還是要寫的,無米下炊可是要難死巧婦的。可是難不倒我們文人,在文人手里,凡事都是可以杜撰的,而且杜撰是有模式的,考研英語都有模式,寫傳為何不能有呢?

我們在研究分析之后,還是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真理:普通人各有各的普通,牛人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具體說來,具有以下幾個相同點:

(1)童年喪父,都是母親一把手拉扯大。關(guān)于這點很多人可能不信。很多牛人都是有個完美的家庭的,如果您這樣說那就是抬杠了。我不是說那些人不牛,但是相對于某一種類的牛人,準確地說是單親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牛人,多數(shù)都是父親早逝,由母親拉扯大的。比如孔子啊、孟子啊、海瑞啊等很多牛人。這可能跟男性的天生弱點以及母性那獨有的光輝有關(guān)系。但即使有些能耐住寂寞的父親把孩子拉扯大,也少有成為牛人的。比如郭靖跟著母親過,成了大俠,楊康跟著“父親”過,最后沒出息。具體深入的討論,此處就不多展開了。我們只能粗略地得出結(jié)論:母親可以既當?shù)之斈?,而且可以當?shù)煤芎?,父親卻不行。

(2)單親家庭出來的牛人都是母慈子孝、家教極嚴類型的。這樣的家庭背景培養(yǎng)出來的牛人往往最能立得久遠。即使出現(xiàn)什么問題了,“老婦還可以唾其面”。

(3)“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偉大的母親即使再累再辛苦,也會讓孩子接受孔孟之道。必要的時候會犧牲自己的勞動成果,比如孟母,先是三遷,然后是“子不學(xué),斷機杼”。

(4)牛人成名之后就其童年包括幼年的吃苦的事情,屁大的事都會被翻出來,并且會作為千古學(xué)習(xí)的榜樣。沒成名的就算了,即使自己雇人記載了,也不會有人看。但是往往多數(shù)牛人小的時候飯都吃不起,所以有的時候不得不杜撰一下。

總之,名人傳記的童年生活基本都是胡雪巖這個樣子啦!如果需要什么解釋的話,就再次記住“牛人總是相似的”這句話吧。

但是,關(guān)于胡雪巖的童年生活,倒確實有一件事情不是杜撰的,因為胡雪巖在回憶母親的時候,多次提到過這件讓他終生記憶的事情。

由于家境貧寒,胡雪巖在家沒上過學(xué),后來的墨水都是當學(xué)徒的時候喝的。但是胡雪巖的母親是極開明的,而且她虔誠向佛,她經(jīng)常向幼小的胡雪巖講一個騎白龍上天的故事:績溪北面30公里有一座大獒山,山前有一潭名叫白龍?zhí)叮芫靡郧坝幸晃恍談⒌睦羡烹[居于此,吃齋念佛,終有一天乘潭中白龍飛天而去。胡母經(jīng)常用這個故事鼓勵自己的兒子:“一個人只要誠心誠意,努力向上,總有騎上白龍的一天。”

“努力向上,飛龍在天”就這樣深深印在胡雪巖的腦海里了。有志向,有努力,飛龍在天就不是夢想!

更別忘了,徽州績溪縣,盡管土地貧瘠,倒也算是山清水秀,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一條登源河由東向西繞村而過。歷史上這里文風(fēng)鼎盛,名人輩出。像民國時期著名的胡適先生,明季三尚書,還有當今的胡主席,都是出生于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