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的故事
星期天
兒子已經(jīng)三歲半了,什么事都自以為明明白白,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最不喜歡上幼兒園,最喜歡星期天。“田田,明天是星期天了?!薄芭?,坐車去看奶奶嘍!”兒子的奶奶已經(jīng)七十多歲,三年前因肺心病住進了醫(yī)院,一住就住成老病號了,現(xiàn)在還離不開病房里的那根輸氧管。兒子打一記事起就每個星期天和我們一道去醫(yī)院看奶奶,他所有的星期天都是在醫(yī)院過的。有時候我和他媽媽覺得孩子的星期天被我們剝奪了,很過意不去,但孩子不這么看。他以為星期天就是讓大家上醫(yī)院的日子,如果平時我們上醫(yī)院讓他知道了,他會很奇怪:“今天是星期天嗎?不對呀,星期天我是不上幼兒園的?!?/p>
看奶奶是孩子每個星期最重要的活動,走得最遠,要穿過這個城,從東城到西城;花的時間最多,從早上八點出發(fā)到下午三點回到家里。兒子每次都是在電車上睡著了回到家里接著睡,醒來已是傍晚了。當媽媽的為了給孩子一點補償,便帶著兒子上對面的商場轉一圈,再買上一塊冰淇淋,兒子的星期天便過去了。一個三歲半的孩子剛好已有整半年的時間是在這樣“上醫(yī)院看奶奶”中過去的,我們這些大人難免都有勞累感,兒子卻從不厭煩,每逢星期天睜眼便是一句:“看奶奶!”
宿舍的門外是公共汽車站,星期天人多常擠不上車,擠上車后兒子知道自己的座位是售票員面前的那個小臺,坐上去沖售票員阿姨一笑:“謝謝阿姨!”脾氣再大的售票員也從沒對兒子占據(jù)自己的工作臺表示不滿。坐了汽車又轉電車,下了電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這段路兒子是沒有力量堅持走完的,媽媽抱和爸爸背,是兒子在星期天提出的最主要的要求。自從兒子滿三歲以后,很了不起的一個進步就是在這段路上不再說媽媽抱爸爸背了。他知道爸爸提著的是一大鍋燉湯,奶奶愛喝肉湯,這鍋湯足夠奶奶放進冰箱吃上幾天。媽媽拿的是奶奶電話上要的東西,水果、雜志、衣物、香皂、牙膏……兒子會心疼人了,于是輪上我們倆說:“爸爸背一會兒吧?”“媽媽抱一下吧?”兒子實在走不動了爬上我的背還說:“我長大了開直升飛機讓爸爸媽媽坐飛機看奶奶,好快好快??!”
等待孫子是奶奶一周最盛大的外事活動。剛入院那陣子,親朋好友、上級下級來的人真不少。后來一年兩年過去了,大家都有許多事要忙,來的人也就漸漸稀了。逢年過節(jié)還是有人來探望的,平時讓老人家最掛在心上的就是孫子星期天要來。為了迎接孫子,奶奶早早起床,陪伴的保姆要忙一兩個鐘頭,為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梳頭、洗臉、換上干凈的衣服,然后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沙發(fā)上等著,等小孫子咚咚的腳步聲還有那又脆又響的一聲:“奶奶!”這時老人浮腫多皺的臉上全是笑容。連保姆都說:“老太太住院久了,脾氣大了,只有看見孫子沒脾氣,小孫兒喊幾聲是最好的補藥。”兒子在小小的病房里沒什么好玩的,坐奶奶的手推車,到陽臺上看樹枝上的小鳥,去護士的辦公室稱體重量身高……但對老人來說這是過節(jié),是受病痛折磨六天后唯一的歡樂。
兒子在家很淘氣,又嬌慣。但在醫(yī)院里總給我們長臉,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和奶奶拉拉手!”“親奶奶一下,再親這邊一下!”“給奶奶畫一個飛機!”……叫人奇怪的是,在家里吃飯又是要講故事又是要看動畫片,在醫(yī)院吃病房極無滋味的午飯,兒子吃得津津有味讓人懷疑。這事也讓老人家開心,因為這是她提前一天訂的飯菜。
一直到下午一點多鐘體力堅持不下去了,老太太才戀戀不舍地說:“再喊一聲奶奶……”看著奶奶睡下了,兒子揮揮手跟著我們出了病房。一坐上車,兒子就耷拉下頭呼呼入睡,這個星期天又過完了……
兒子名叫葉田田
“這是我兒子,名叫葉田田。兒子,叫叔叔……”“我不叫葉田田,我叫葉直飛!”兒子總是愛這樣在客人面前搶著介紹他自己的新名字。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他這個名字的含義,兒子一看對方布滿疑云的臉,便補充道:“葉田田是爸媽取的名字,葉直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直飛就是直升飛機,波飛就是波音飛機,這個你還不知道?真笨。我屬馬,我最聰明!”兒子嘰里咕嚕說了一大串,客人沒聽明白,于是我對兒子喊道:“減少數(shù)量,提高質(zhì)量?!眱鹤影察o了。他還不滿四歲,他說話晚,兩個月前又在舌頭下剪一刀,于是就像商場剪彩后人山人海,兒子的話也同開閘般地多。一多就說不清楚,于是我們便為他擬了這條口號,挺管用。一說,他就安靜兩分鐘。
兒子自作主張給自己取名字,已不是頭一回了。兩歲時兒子開始說話,不說“我”也不說“田田要”,而是自稱“嗲嗲”,給自己取了這么個怪名字,全家人誰也不知道出處何在。這么個怪名字在兒子反復使用的情況下當?shù)攱尩囊侧青情L嗲嗲短地喊起來,一直喊到兒子進幼兒園。“兒子,上幼兒園不能再叫嗲嗲了,對不?老師問你叫什么,怎么說?”“我叫葉田田!”葉田田這個名字被兒子接受了大約有半年,半年后就想出來個葉直飛,一直使用至今。一般來說在正式場合,如上幼兒園、到醫(yī)院,兒子承認葉田田是他的名字,其余場合忘不了聲明他是葉直飛。
兒子給自己取個與飛機有關的名字也有原因。他一直非常喜愛飛機。他出生以后買過各種玩具,布娃娃、絨毛狗、下蛋雞、小汽車、玩具槍、小火車……在他兩歲生日的時候他媽媽給他買回一架電動直升飛機,自那以后,兒子要玩具就只要買飛機,上商場一旦看到家里沒有的飛機玩具就會賴著不走?!皟鹤?,今天媽沒帶那么多錢,明天來買好嗎?”兒子戀戀不舍地走了,但第二天他會不斷念叨:“媽媽,我們昨天在商店看見什么了?”“媽媽,你說我們今天有個什么事要辦呢?”就這樣,兒子有了幾十架大大小小的飛機,至今熱情不減。上個月在一家新開的商場見到一架標價一萬八千元的飛機,“我真愛得不得了!”為了這個“不得了”,我們對他進行了一次奔小康的教育:“田田,爸爸打字你別搗亂,我們一天給你存十元,存上一千八百天,到了2000年你十歲了,就可以買回來。”于是這個月他每天一睜眼就問:“今天是2000年嗎?”
兒子的愛好專一得讓人感動,他愛畫畫,百分之九十畫的是飛機。他畫直升飛機畫得真不賴,還有戰(zhàn)斗機、波音飛機加上他想象的下一代飛機。“兒子,下一代是什么意思?”“就是現(xiàn)在的都打爛了?!眱鹤拥谝换厣嫌變簣@圖畫課,老師讓他為一朵花著色,兒子把紙翻過來,畫了個飛機交上去,弄得老師有了意見:“你們在家教過他畫畫嗎?”接孩子時老師特意問了這一句。我責問兒子,兒子答道:“我怎么能畫那些太簡單的東西?”兒子對飛機的熱愛常給家里帶來許多麻煩。晚上看電視,只要一出現(xiàn)飛機,那么今晚麻煩大了,一是不能換頻道,二是兒子不再按時睡覺,要堅持等這架飛機再飛回來??粗У醚劬Χ急牪婚_卻癡癡等待,全家嚇得多少天不敢再開電視。
如果你來我們家做客,你問我兒子:“你為什么這么喜歡飛機?”兒子會給你一個認真的答復:“不為什么,你不知道嗎?我是飛機變的,從外星飛到媽媽肚子里的!”對兒子這個關于自己身世的說法,我和他的媽媽都不打算去作什么糾正,有什么說法比這個更讓兒子自豪的呢……
不想長大
兒子的生日很好,四年前出生的時候按陰歷是正月十五,今年他滿四歲了,出生日再一次湊上個好日子,是大年初一。他是1990年2月10日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兩種歷法的差別讓他老是在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間過生日。兒子是個有福的孩子,他給這個小小的家?guī)砹瞬簧俚臍g樂。今年過他的生日,對他說,你又長了一歲了,真是看著看著就長大了。兒子問,我會長大嗎?回答他,會的。再問,我長大了爸爸媽媽呢?答,爸爸就變成爺爺了,媽媽就成了老婆婆。兒子哇的一聲哭了,我不長大,不長大,我不要媽媽爸爸變老!
孩子很聰明,他奇特的想法讓人感動。我是過了四十歲才得到這個孩子的,心里對他的疼愛真是說不出來。他的話讓我感動更引起我的久久沉思。在四十歲以前,心里頭幾乎沒有老了如何這個念頭,過了四十歲,發(fā)現(xiàn)時間過得特別快,有時覺得歲月就像衛(wèi)生間里那只擰不緊的水龍頭,讓生命在不知不覺中一滴滴地悄悄漏掉。在四十歲以前好像是在為生命做儲備,總是在想還要干什么,總是不惜花費精力和時間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幾乎不考慮花這么多的時間去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只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卻不計算為此付出的時間,以為那是取之不竭的一眼泉水。這幾年才越來越覺得自己做每一件事都是在進行一次支付,付出的是自己全部生命的一部分,而生命本身已不是可以任意揮霍的了。也許這些想法和額上的第一條皺紋、頭上第一縷白發(fā)一樣是來自生命深處的一個訊號,提醒我想一想有關生命這個又老又新鮮的題目。
我們世世代代都面對一個基本的問題,生命的完成與延續(xù),因為太老,這個話題引不起人們的興趣,只有幾個哲學家在那里苦苦地將其弄得越來越苦澀。更因為在這個題目下做的文章浩若煙海,讓許多想涉及一下的人望而卻步。我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解決不了天下人想解決、迄今又沒有有效解決的這一難題,于是認真想想,在兒子不愿看到的那個并不遙遠的“老了”到來前,自己如何使用這不算太多的生命庫存。
我是一個書生,用時髦的說法是個作家,有別于其他行當?shù)娜?,我有個性有價值的生命活動就是簡單的“讀與寫”。應當說明這并不是最有價值的生命形態(tài),如廚師生命形態(tài)有價值的活動就是烹調(diào),他以自己的生命付出給其他生命體帶來快樂和享受,歌唱家也是如此,只是快樂和享受的內(nèi)容不同而已。讀書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付出,同時還是生命的一種延伸。在我讀書的時候,我不完全是此時此刻的人,我的生命伸向了前人所在的年代,與先人精神上的交流、對話,使多少年以來的人類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的生命里得以參與、重疊、壓縮、延伸,這在生命時間上是一種向前延伸。在我寫作的時候,我不完全是一種生命消耗,同時也是一種儲存行為,我的思想、情感、才能這些生命的精華,也許有可能使我寫出的某些文字有了可供他人閱讀的價值,當他人閱讀這些文字并有所感悟時,可以說我的生命時間向后得到了延伸。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我而言,生命的價值和時間得到了最為充分的實現(xiàn)。當然,這一切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自己寫出的作品本身應有可讀的價值。
兒子似乎不明事理又飽含感情的愿望,當然是不切實際的,但是一個四歲孩子說出的卻是千百年來人們最根深蒂固的渴望——“長生不老”。大概這是生命本能的要求,否則無法理解一個四歲小孩怎么會與皇帝爺們想的一樣了。其實做人的藝術就是支配時間和被時間支配的藝術。不是嗎?請看畫家怎么把他的一生凝固為一幅讓人百看不厭的畫,運動員又是怎樣把他的一生壓縮為破紀錄的那零點零一秒……
夢與蘋果
兒子自上小學一年級后,這半個月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小學給他的觀感,畢竟和幼兒園不一樣??吹贸?,這種不一樣,有快樂也有苦惱。前幾天他就給媽媽說,他上課舉手老師總不理他。我們就開導他,同學很多,剛開學,老師會讓你發(fā)言的。前天晚上,孩子如往常一樣睡下了,不一會兒聽見有動靜,我們到兒子的小屋一看,兒子在夢中坐起來,曲臂舉起左手,就像在課堂上等待發(fā)言。這讓我們久久難以平靜下來。好多天我們都在有意無意地講,老師沒讓發(fā)言不是一個重要問題,重要的是,舉手是表明你自己知道了這個知識。說歸說,心里總希望這個“舉手事件”早日了結。今天下午,兒子一回到家里,興高采烈地報告,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了。
兒子到了有夢的年齡了。而我也到了不在意夢的年紀了。
我是一個多夢的人。不是修辭意義上的多夢,而確實是一睡覺就會做夢。多年如此,活一輩子,一半在夢中,不算是夸張的說法。做夢多,多是那種做了也記不住的夢,也就不覺得做夢算個什么事,睡覺就等于做夢。
大概因為夢在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對夢的態(tài)度也影響到做人的態(tài)度。做人最當緊處,是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決定一個人的處世態(tài)度?,F(xiàn)實社會給人們提出許多做人的標準,市民有市民公約,學生有學生守則,就是當官也有各種對領導干部的要求,如果再加上其他各種場合中對人們提出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一個人要遵守的行為標準數(shù)也數(shù)不清。我不是說太多也就沒用,有規(guī)矩總比沒規(guī)矩好。不準大吃大喝的規(guī)定多一些,總比大吃大喝的人多一些好。但人活一輩子,最能管住自己的,還是自己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我對自己也有要求。努力做得更好一些的話就不說了,只說最低標準。不知你遇到過這種情形沒有,在某些誘惑面前,比方說,榮譽、金錢、職務之類給你提供了機會,只是讓你取得的方式不那么光明磊落。天不知,地不知,只有自己知道怎么回事,這種情形下你怎么辦?我不是圣賢,有時我也會動心。但我從自己的經(jīng)驗得到一個標準,那就是如果做了這事,不會失眠,不會做噩夢,那么才去做。有人說你這標準也太低了。我也這么看,是低了一點。我之所以還覺得這個標準行之有效,一是對自己有個認識——自己是個愿意努力做得更好一點同時也是有著許多弱點的人;二是對這個社會有個認識——這是一個正在努力更進步一點同時也有許多罪惡誘惑的現(xiàn)實世界,所以不要做讓自己會做噩夢的事。這只是個自律標準,不是人生動力,動力是激活人生的奮斗目標。但它確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制動閥,人生如高速運行的汽車,沒有制動閥后果會如何?這兩年,“自律”這個詞出現(xiàn)得多起來。自律就是自己給自己的人生安上一個制動閥。老百姓說得透徹: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鬼叫門就是做噩夢!
自己不做會讓自己做噩夢的事,并不等于沒有噩夢。對于剛進小學的兒子來講,半夜夢里也在舉手,這夢境對于一個六歲半的孩子,也真是過于沉重了。我有過類似的體驗。我常常做兩個相似的夢:一個是考試,總是看不清黑板或卷子上的試題。二是畢業(yè)分配,總是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在學校不是一個壞學生,但這種讓人心怵的夢,竟然在我年過四十以后還常出現(xiàn),可見人的青年時代并不都是輕松的流行曲。這兩個夢境印痕如此深刻,它告訴我,青春的深層恐懼是:被人支配和無法自主。
如果人生與噩夢相伴,這是人生的悲哀。夢想,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人一生的奮斗,簡而言之,可以說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美夢成真也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了。我寫了二十多年的詩,如果與夢聯(lián)系起來,實際上,每一首詩都是我一個白日夢。真正的夢無法言說,所以它讓我進入,又不給我記憶。白日夢依賴語言,它被稱為詩,一旦你進入其中時,你只能意會,而無法言說。如果你讀我的詩有這種體會,那么你證明了我的創(chuàng)造,謝謝。
兒子在舉手回答問題時,除了表現(xiàn)自己是個認真聰明的好孩子,還有很功利的目標:多得小紅花。得上三朵小紅花,又可換一個蘋果。這個蘋果是紙剪的,但它是兒子當上小學生后的第一個夢想……
小兒畫
過年,是兒子掌權的日子,掌權布置家。兒子的生日好,正月十五,今年的正月十五,他八歲。八歲就是大孩子了,大孩子第一次掌權,特別認真。買了對聯(lián),買了窗花,買了財神爺,不止一個,仨,買了紙燈籠,還買回來十張“?!弊?。十張“?!弊钟玫猛陠幔慨斖夤呐銉鹤尤ゲ少?,一回家,外公就大聲贊嘆:“田田不得了,會講價錢了呢!那小販賣一元一張‘福’字,田田說:九元錢買十張,這就買回來了!”
家里真的喜氣洋洋。大門上紅對聯(lián),再加個特大號的“福”字。屋里只要是門就貼上“?!弊?,墻上還站著幾個“財神”。中式的虎和卡通式的虎貼在衣柜上,大紅燈籠吊在過廳里。誰從過廳過,紅燈籠都要碰一下頭。
小兒的這些過年道具,都是從街頭小販那兒買回來的。兒子匯報說:“很劃算,比商場里的東西便宜多了,不買真傻帽了!”滿屋子的喜氣,滿眼睛都是俗紅,金光閃閃中的紅。除了“福”字,在這些畫兒上,還有以下的標語口號:招財進寶、恭喜發(fā)財、虎年大吉、財神到、展鴻圖馬到成功、創(chuàng)大業(yè)旗開得勝……“兒子,你這不是把咱家變成個地主家了嗎?”“不對,扣十分,這是個農(nóng)民企業(yè)家的家!”好吧,過年就是回家嘛,我們?nèi)揖驮谶@農(nóng)民企業(yè)家的家里過這個年。
在變成農(nóng)民企業(yè)家之家的家里,在農(nóng)民企業(yè)家?guī)淼南矚饫?,有一排兒子自己的“年貨”,他放寒假后畫的六幅水彩畫。這六幅畫在A3號打印紙上的水彩畫,一幅挨著一幅,在過廳里排滿一面墻。兒子從小愛畫畫,最早愛畫飛機,而且專畫直升飛機,那時三歲,三歲畫的直升飛機在整個院子里都有了名氣,于是全院的人都喊他“葉直飛”,這個名字也是兒子自己取的。后來不畫直升飛機了,但總有新東西畫。我們夫婦不認為他愛畫就會當畫家,也沒送他上什么繪畫班。我知道他是在畫心情,高興了才畫,畫好了就高興,就這么一回事情。這次貼在墻上的水彩畫,是他的新作。以前都是用的油畫棒、彩色筆作畫,這次是“快八歲”的大孩子了,媽媽給買了“大人”用的水彩、水彩筆和畫盤。這讓兒子興奮地完成了這六幅作品,全是照著世界名作涂抹出來的:圣誕樹、果盤靜物、阿拉伯的街道、秋天的樹、花和花瓶、高山上的太陽——葉田田新作展。
真是奇跡。如果不是貼滿了這些俗紅的吉祥物,如果沒有滿屋子的恭喜發(fā)財和春節(jié)聯(lián)歡標語口號,兒子的畫,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效果。太亂?太幼稚?反正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有活力、這么生動,讓家仍然是我們的家,而財神爺們呆呆地看著我們怎么這樣快樂!
小兒畫,最美是小兒在畫快樂。
春節(jié)的快樂已經(jīng)過去了,但兒子的快樂還彌漫于這個家。那些顛來倒去四處貼滿的“福”字、那些呆頭呆腦卻面慈笑善的財神,還和我一起欣賞著小兒的這一排水彩畫。那些鮮活的顏色說快樂,那些稚拙的筆畫說快樂。當然,這快樂不是每個人能分享的,它是小兒畫,小兒不是畫家,小兒畫的是快樂,這快樂只給自己的家。
讀小兒畫,出現(xiàn)兒子畫畫的神態(tài),專注,抿著嘴,臉上抿出個小酒窩。讀小兒畫,那是一種氛圍,如月光,如音樂。月光太涼,音樂太文,小兒畫說,這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家……
1998年2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