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個象形文字。按照甲骨文字形,“水”字中間是水脈,兩邊像流水?!八弊值臉?gòu)成正好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中庸思想,中間水脈為主體,兩邊流水為附庸,流水對稱地伴在水脈兩側(cè),從而構(gòu)成平衡的態(tài)勢。“水”的物理特性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xué)的價值觀,以靜為態(tài),以柔為勢,因勢利導(dǎo),以柔克剛。
《說文》曰:“水,準也?!薄夺屆愤M一步說:“水,準也。準,平也。天下莫平于水?!痹谥袊湃丝磥?,“水”是考量一切事物(包括人)的標準,比如“業(yè)務(wù)水平”和“道德水準”。某某老師鼓勵學(xué)生認真學(xué)習(xí)、將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shù)鑒賞力提高到一定高度時會說:“要刻苦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和藝術(shù)鑒賞水準?!蓖瑯拥?,說某個人深不可測或資歷很深,也是以“水”為衡量標準的。
“水”在中國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圣人都難以達到的標準。道家經(jīng)典著作《道德經(jīng)》中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說: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樣,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置身于眾人都厭惡的環(huán)境中,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心胸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伺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在老子看來,“水”具備了君子應(yīng)遵循的至高美德,即身居于人所鄙夷的地方,謙虛而又滋養(yǎng)萬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可以像水一樣,深沉、友善、真誠、有條理、善于把握時機。更重要的是“不爭”,因而“無敵”,所以沒有憂愁。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它善于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智者反應(yīng)敏捷思想活躍,像水一樣不停地流動,所以很快樂;仁者安于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因而要長壽一些。歐陽修(1007—1072)的《醉翁亭記》中有一段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睔W陽修乃唐宋八大家之一,頗好酒,四十歲時自稱“醉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白砦讨獠辉诰啤?,酒并不給人以智慧和快樂,所以其意在于山水之間?!吧剿痹谌寮宜枷胫惺恰叭实隆焙汀爸腔邸钡南笳?,而這二者是古代知識分子一生的追求和快樂。
水給人智慧和愉悅,山讓人寧靜和穩(wěn)重。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一儒家思想的影響,東晉時期產(chǎn)生了大量的“山水詩”。謝靈運(385—433)便是“山水詩派”早期的杰出代表,他的《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寫道: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山間從清晨林霧籠罩,到日出之后霧散云開,再到暝色聚合,一天之內(nèi)不僅氣候冷暖多變,而且峰巒林泉在紅日光輝照耀下亦五彩繽紛,明暗深淺,絢爛多姿,使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如此美景怎不令游子流連忘返?
謝靈運長期悠游名山勝境,寫有大量的山水詩。其詩語言富麗精工,喜雕琢,追求形似。“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寫園林;“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牧旨娢秩?,哀禽相叫嘯”寫黃昏;“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寫江景;“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寫秋景;“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寫冬景。這些精美的詩句如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畫。隨后,南齊詩人謝朓(464—499)也寫了一些清新流麗的山水詩篇,有些佳句:“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游東田》),“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guān)山近,終知返路長”(《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等。另一位山水詩人的代表是南朝梁代詩人何遜(約480—約518),他的許多詩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主觀感受,情景交融。他也有些寫景名句:“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與胡興安夜別》);“露清曉風(fēng)冷,天曙江晃爽。薄云巖際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江暗雨欲來,浪白風(fēng)初起”(《相送》);“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捅蛔砸眩贤麣w舟”(《慈姥磯》)。
東晉出現(xiàn)大量的山水詩,主要源于紛亂的國情。東晉偏安江東,中原文士隨之東遷,但他們發(fā)現(xiàn)“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加上政治上頗受鞭撻,又有軍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越來越沉重。他們大多都從清麗無比的江南山水風(fēng)物中尋求撫慰和解脫,于是流連山水、寫作山水詩便相因成習(xí),以致蔚然成風(fēng)。漢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趨松弛,新的哲學(xué)思潮如玄學(xué)日趨興盛,出現(xiàn)“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為化”(阮籍)之類的主張?!白匀弧卑藥h然不動的山和變動不居的水,山水最充分、最完美地體現(xiàn)了“自然”,成為文人們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也成為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師法對象。
水是柔美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陰陽”體系中屬于“陰”的一面。太陰即月亮,不入南北斗,在天為月之精也,屬水,顯得很陰柔。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女性常常被比作“水”。比如,《紅樓夢》曰:“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迸魅斯鰣龅牡胤匠30橛兴??!对娊?jīng)》的開篇《關(guān)雎》就有這樣的描寫:“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薄遁筝纭芬嘣疲骸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倍鸥?712—770)的《麗人行》開頭兩句即為:“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美女們常常會聚在水邊,因而越發(fā)顯得柔美。
水、女人和相思是中國傳統(tǒng)情詩中三個相互交織的元素。美女總出現(xiàn)在水邊,常常會陷入無限的相思之中。上述詩經(jīng)中的兩首詩描述了青年男子對水邊女子的愛慕之情。到了漢代,這一題材的情詩逐漸從“慕”演變成“怨”,水邊的美女有了心上人,但心上人卻不在身邊,這讓她飽受相思之苦,從而心中產(chǎn)生“埋怨”之情。比如,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描寫了一位豐姿綽約的思婦懷念離家的丈夫: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這位思婦獨自站立在高樓上,倚著窗兒,向外望去,像是在盼望著離家很久的丈夫。她容光照人,像明月一樣皎皎照人;她特地紅妝艷服,用心打扮,纖纖雙手,扶著窗欞,以最美的樣子等待著丈夫歸家。她以前是個娼家女,賣身度日,過著低賤的生活?,F(xiàn)在好不容易找到了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可郎君偏偏外出浪蕩,不愿守家陪伴。她終還是孤獨地守著空床,熬過一個又一個冰冷的夜晚。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洲?!睖赝ン?約812—約870)的《夢江南》一詞寫盡了一位女子在江水邊等待心上人回來的那一份肝腸寸斷的癡情。在這里,白帆片片、斜暉脈脈、水流悠悠、小洲朦朧,一切均是那樣的美好,一切又是那樣的憂傷,只因為千帆過盡皆不是,心上人始終未回來?!拔易¢L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1038—1117)的這首《卜算子》描述了一對有情人遙遙分居江頭江尾,通過水流的悠悠無限固守著那一份浪漫的相思。
女性的美多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水嫩說的是女人的肌膚;水汪汪、水靈靈說的是女人的眼睛;女人的眼神是秋波;女人的清純用純潔;女人的毫無城府如水晶;女人美麗的腰肢是水蛇腰;女人的溫柔是柔情似水?!案呱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繞著那青山轉(zhuǎn)?!迸_灣這首民歌將女子比作澗水,將男子比作高山,碧水常繞青山流,象征男女結(jié)合永遠相守,極為貼切自然,因而這首歌在中國廣為傳唱。
在認識論方面,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chǎn)生了認識,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zhì)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一;古希臘哲學(xué)認為世界由“水、火、土、氣”四大元素構(gòu)成。“水”還具有很濃的宗教色彩。在許多宗教中,“水”常常被當(dāng)做凈化劑。道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日本神道都有用水洗去人身上和心靈里污濁的儀式。比如,基督教里的“洗禮”就是要洗去一個人的原罪,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來更新自己的生命。主禮者口誦經(jīng)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額上,或?qū)⑹芟慈松眢w浸在水里,表示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賦予“恩寵”和“印號”,使其成為教徒。基督教、猶太教、佛教和迷信中還有關(guān)于“圣水”能醫(yī)治百病的說法,我國民間和道教中還有“符水”能祛病消災(zāi)的傳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對水的認識是個艱難曲折的過程。
談到水中的人生哲學(xué)時,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jīng)寫過這么一段話:
水,由于它的燦爛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輝而令人迷戀,水把周圍的一切如畫地反映出來,把這一切委曲地搖曳著,我們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寫生家。
的確,清涼柔美的“水”在告訴我們處世的大智慧:明鏡止水,波瀾不興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徹的鏡子,可以映照世間的真相。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么是純粹,什么是污濁;在清澈的心靈面前,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暗嗡┦眴⑹玖宋覀兪聵I(yè)成功的秘訣:只要有恒心,任何難關(guān)都可以攻破。“高山流水”讓我們相信人總可以遇到知己或知音,你永遠不會孤獨,只是知音難覓而已;“飲水思源”要求我們要感恩戴德,知恩圖報,切莫忘本。
“水”給了我們很多人生智慧,還是孔子說得妙:“知者樂水?!?/p>
《溪山泛艇圖》,(明)張路,絹本,設(shè)色,縱165.8厘米,橫97.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