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月六日

田園之秋 作者:陳冠學(xué) 著


九月六日

農(nóng)忙時,有時幾乎連停下來換口氣都不能。另兩分地的番薯已不能再耽擱,今天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一口氣割了藤,犁開來,攏成堆,待收工時,日頭已落,天色早已暗,土蜢早已開洞門振鳴許久了。

幸好這幾天都或晴或陰,雖或密云而不雨,要不然,拖泥帶水,是無法收番薯的。看樣子明天免不了有場豪雨,初秋是多雨的季節(jié)。后天便是中秋節(jié),只怕惡劣到要在風(fēng)雨中過,語云:月到十五光明少。但愿明天來場豪情的西北雨,把近日的份下盡,好讓后天一整天一整夜日朗月明。

只覺滿身干燥,粉粉的,臉上、手上、腳上,盡被塵封。人在活動中居然還被塵封,難怪靜物無抵抗,會怎樣被埋沒了。

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在被塵封干粉了一天之后,跳進(jìn)小溪里,在大自然的遼曠中,在無邊夜色的黑幕下,脫光了衣服,袒裸裸地,無一絲牽掛地,躺在從山中林間來的清泓里,洗除外在的一切,還出原本的自我,是何等的享受,何等的痛快!這里半里方圓內(nèi)沒有人。若單就本地域而言,一平方公里密度大約有八十人。依照理想標(biāo)準(zhǔn),還嫌太擁擠。最好是一平方公里五人至十人,不能超過十人。只有在這個限度下,人才有真正的自由之可言,才有真正的尊嚴(yán)之可言,一旦超出這個限度,人的自由尊嚴(yán)都受到了折扣。聽說一些所謂文明國家,實際密度達(dá)到一千五百人以上,那簡直成了豬圈里的豬,廁所里的蛆,算不得是人了,真不知道那是文明呢?野蠻呢?實際上每個城鎮(zhèn),密度都超過此數(shù),那是自我作踐。故神農(nóng)氏定日中為市,那是對的。城鎮(zhèn)平時是一個廢墟般的市地,無人居住,每月定出兩三天趕集,通有易無。過后又是個廢墟,這才是健康的人世。所謂國家、政府,無非病態(tài)密度的產(chǎn)物,或更簡單地說,是密度的產(chǎn)物。故所謂政治、法律,不用說都是人世病態(tài)的贅疣。因此有統(tǒng)治、被統(tǒng)治、壓榨、反抗、把持、革命等血腥的事件。老子主張小國寡民,那是透徹的智慧。

直洗到滿足了,提了換下來的衣服,我赤裸著走回家,又赤裸著提滿了一水缸的水。然后穿了衣服,所謂不能免俗,自小穿戴慣了,一時不慣久裸。

不打算今夜摘番薯蒂,這一份工作正夠明天一整天做。

同樣的一種書,版本不合心意,除非不得已,手邊沒有別的本子,就是最心愛的著作,也不會歡喜拿起來讀。比方《論語》或《孟子》,幾乎可算得是不能離開案頭的人類實踐智慧的圣典,但是版式、字體、紙張有一不合意,讀起來便覺有幾分勉強(qiáng);若三方面都不合意,圣典歸圣典,不只不愛讀,還覺十分厭惡。因此,版本對于一本書極為重要。不是用紙豪華,價錢高貴,便是討人喜歡的書。一本書討人喜歡不喜歡,除了最基本的條件,是否合于人的視覺生理的要求之外,還有讀者個人讀書史的背景在,更有書本本身的先天模式問題??傊@已達(dá)到讀書三昧的境界與涵養(yǎng),有時很難為外人道。我的書櫥里書架上,單是《論語》、《孟子》便有十多種版本,只朱熹集注便有好幾部,有的純粹是為了??鄙喜坏貌粋渥鰧φ盏模械募?nèi)皇菫榱税媸?、字體、紙張的特性而收置的,也有全為實用,便于攜帶常讀,不怕污損的;也有些我極其不喜歡的本子,只為備存而已。舉《論語》《孟子》足以概其余的一切書。有些書,無論各種角度,都十分令人滿意喜愛,往往只偶爾拿出來把玩把玩,蜻蜓點水般地打開來隨意讀個一頁半頁,生怕污損,便又隨手收藏起來。若一本書沒有別種版本可得,而條件又很不滿意,卻是急于一讀的好著作,便不免十分懊惱,邊讀邊受折磨。因此一般不夠格的字模工、出版者,常令我傷心,而目為書本界的豬,徒然糟蹋一些好著作。有時便是不讀書,在一盞孤燈下,把家里的藏書,一本本一部部拿下來摸摸翻翻,看看書名和作者姓名,聞聞陳年的或新出的書香,便悠悠然的,有了陶情冶性之功。古人說:“讀書論世,尚友古人?!狈貢稍谝灰怪g,上下古今,精接神通,便覺無限的充實,無限的安慰。

今夜我沒有讀書,但是差不多把家里的藏書都翻遍了。熄了燈,滿足地上了床,卻發(fā)覺有一只螢火蟲,幽幽地自在地在室里飛著。它腹下的螢光,竟依稀有七八寸直徑寬的照幅??纯此诤诎抵芯従彽禺嬛岷偷那€,這里早已是黑甜之鄉(xiāng),誰還分得出是醒著是睡著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