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粿
清明時節(jié),看到那一條條彎曲的田埂上長著許多灰白色的鼠曲草,想起這草做出的米粿特好吃,忍不住饞,于是我就動手采了起來,不一會兒工夫就采了一大包。
采回家后我卻犯愁了,小時候都是媽媽做,我只要吃就可以了,現(xiàn)在媽媽不在身邊,只能自己做,可真難為我了!
記得母親先燒開一鍋水,把草放入滾水中略燙一下,然后撈出,擠干水分,剁得細(xì)細(xì)的備用,然后把剁好的草倒入米漿中攪拌。我試著用面粉代替米漿。于是,將面粉調(diào)成糊狀,再把剁好的鼠曲草放進面糊里,然后加些白糖攪拌均勻。鍋熱后放入食用油,待油冒煙后倒入攪拌好的面粉糊,過一會兒,翻個面再繼續(xù)烙,直到烙熟后鏟起,一塊塊不規(guī)則呈暗綠色的鼠曲粿,確切地說應(yīng)叫鼠曲餅就做好了。聞著清香撲鼻,不知吃起來味道如何。
小心翼翼地放一小塊到嘴里,哇!真好吃呀!這可是第一回吃這樣的美味,香香甜甜、柔柔滑滑的,帶有一股奇異的香……
不曾想,小試牛刀就大獲成功,于是,大呼小叫,把所有能請到的人都請來,讓大伙兒也品嘗品嘗這人間美味。
當(dāng)大家用油膩膩的嘴對我說:“不錯,不錯,真好吃,這可是你的處女作呀!”我高興得差點找不著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