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炒白粿
山村里,冬天一到,讓勞苦百姓津津樂道的美食之一,就是香菇炒白粿。
打白粿的米是自家田里種出的粳米,也叫禾米。這種米韌勁足,爽滑,打粿最好吃。打成的粿被搓成粿條或壓成粿餅。晾干后,碼在可以裝百余斤粿的大缸里,倒?jié)M清清的冬日的泉水,一直可以吃到來年春暖花開、草長鶯飛之時。
香菇炒白粿這道點心,白粿是主角,香菇是配角,大蒜、蔥、芹菜、芥菜心都只是跑龍?zhí)椎摹?/p>
炒粿用的香菇,是從殼斗科樹木的身體上直接長出來的,純天然的,沒有半點世俗功利。這帶著山野氣息、天地精華的菇從山上采來,到家后依然鮮嫩、清純無比。隨后,剪去菇腳,洗凈,用手撕碎,裝在瓷盤里,讓其靜靜地等著出場的絕佳時機(jī)。
眼下市面上賣的人工香菇,雖然也保持著香菇的外形和一點菇香,但總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與村民們采摘的香菇無法比擬。用那種長在大棚里的香菇炒起粿來,其味就大打折扣,讓人不由得感嘆:粿還是原來的粿,換了配角就像換了人間似的。
白粿切成鴨舌狀或寸余長的細(xì)絲,隨意放在青花大碗里,時光中泛著羊脂玉一樣華貴的光芒,如似曾相識的荷塘月色,又如千年前繁花落盡的心事,于晦暗年華里找到一個溫暖而浪漫的落腳處。
當(dāng)大鍋里的肉絲被炸得咝咝響時,香菇作為引路人,用一種奮不顧身的姿勢走在前面。在兩三下翻炒后,白粿粉墨登場了。加入紅酒、味精等調(diào)料后,一陣霧氣彌漫,濃濃的香味在簡陋的小屋里四散開來。
一大盤質(zhì)地細(xì)膩,色純?nèi)缬?,柔中帶韌,香軟可口,讓人垂涎欲滴的香菇炒白粿就做好了。這人間絕無僅有的佳肴,深閨美人似的站在舞臺中央。這陽光般的容顏,瞬間點亮了荒誕而不可觸摸的世間光景,讓幾多蒼涼、幾多感慨的心里涌動暖暖愛意。
吃辣的人,可加上辣椒增味。在冷峻沉寂的冬日,這充滿了人間煙火味的點心,直吃得人身上暖烘烘的。沉默寡言的山民,于意念的春光里,圍坐在四方或圓形大杉木桌前,靜享人生。
狼吞虎咽間,任美好的味兒在舌尖纏繞,所有的人生悲喜、嘈雜過往,都在這襲來的幾縷清香中變得美妙絕倫。所有的世事艱辛如浮光掠影,在溫言細(xì)語中悄然遠(yuǎn)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