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
下了火車,登上本市3路公共汽車,人不多,我在中門偏前的一個位置坐了下來。一會兒之后,一個嘴里叼著香煙的中年男子上來了,就坐在司機后面較高的座位上。那支白色的香煙直直的,叼在他嘴里,呈水平狀,這動作我熟悉,我是個老煙民了。我時不時地看他一眼。他沒有點那支煙,只是噙在嘴里。我想這可能有幾個原因:一、他沒有火,也不好意思借用誰的打火機。二、他有火,但這會兒不愿意抽。最有可能的是第三個原因:汽車上是不允許抽煙的,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只是用嘴噙著煙,并不點燃它。大概是朋友讓給他一支煙,他不愿意抽,也不舍得丟掉,就這么噙在嘴上。我也有過這種經(jīng)歷。他上車的時候,漂亮的女司機兼售票員看見了他嘴上這支香煙,但沒有吭聲。
我看著他嘴上那支香煙,又?jǐn)U而大之,對這叼香煙男人上下打量了一番。這男子四十多歲的樣子,膚色偏黑,鼻子眼睛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平頭,上身是一件花格子襯衫,下面是一條黑色的長褲,腳上是一雙布鞋。他的兩條褲腿卷了起來。我想他應(yīng)該是一個體力勞動者。他嘴里叼著那支煙,并不點燃它,這并不影響他說話。他坐在司機后面稍高的座位上,與坐在對面的一個大約七十歲的白發(fā)老者說了兩句什么話,幾分鐘之后,他過去坐在老者身旁的位置上,兩個人又說了幾句什么話。汽車到二膠廠站的時候,那老者下車了。車子開動之后,恍惚中,我忽然發(fā)現(xiàn),那個嘴上叼著香煙的男人不見了。莫非他與那個老者一塊兒下車了?
但這時候那個漂亮的女司機兼售票員大聲喊道:請不要在車上吸煙!我四處打量了一下,這才發(fā)現(xiàn)那個嘴上叼著香煙的男子坐在汽車最后面的一個座位上,他在抽煙,女司機制止他之后,他將那支已經(jīng)點燃的香煙掐滅了。
我對這個女司機的警惕性相當(dāng)敬佩。那個男子坐在離她最遠的位置上,剛剛點上那支煙,她就發(fā)現(xiàn)了,及時地給予制止。
我更敬佩的是這位女司機對火候的把握。那男子嘴里一直叼著那支香煙,作為這車上的管理者,她并不置喙,聽之任之,但她并不是疏于管理,她只是在事情發(fā)展到臨界狀態(tài)時,及時出手,盡她的管理之責(zé)。
這還不能從捉賊捉贓捉奸捉雙這個意義上去理解,因為一個在車上抽煙的男子既不是賊也不是奸。女司機發(fā)現(xiàn)他點燃香煙后只是用語言制止了他,她沒有像某些管理者那樣,過去踢他一腳,罰他的款,或者訓(xùn)斥他一頓,逼著他承認錯誤賠禮道歉。她只是中止了他的違規(guī)行為。
女司機是個認真負責(zé)的管理者,又是一個溫和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有法律意識的管理者。她知道那男子嘴里叼著一支香煙,僅僅有違規(guī)的可能,但他還沒有違規(guī),她就不能把他看成一個違規(guī)者,因為這男子有在嘴里叼一支香煙的自由,這種自由她是沒有權(quán)利剝奪的。一旦他掏出打火機點燃了他嘴里的香煙,事情就發(fā)生了變化,違規(guī)行為出現(xiàn)了,那么,對不起,女司機大聲地用語言制止了他。面對這種制止,這男子有什么道理不服從這女司機的管理呢?他只好乖乖地掐滅了那支一直叼在他嘴里的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