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素《幸福之路》譯者弁言

傅雷談藝錄及其他 作者:傅雷 著


羅素《幸福之路》譯者弁言[1]

人盡皆知戲劇是綜合的藝術;但人生之為綜合的藝術,似乎還沒被人充分認識,且其綜合意義的更完滿更廣大,尤其不曾獲得深刻的體驗。在戲劇舞臺上,演員得扮演種種角色,追求演技上的成功,經歷悲歡離合的情緒。但在人生舞臺上,我們得扮演更多種的角色,追求更多方面的成功,遇到的局勢也更光怪陸離,出人意外。即使在長途的跋涉奔波,憂患遍嘗之后,也不一定能嘗到甘美的果實——這果實我們稱之為人生藝術的結晶品,稱之為幸福。

癥結所在,就如本書作者所云,有內外雙重的原因。外的原因是物質環(huán)境,現存制度,那是不在個人能力范圍以內的;內的原因有一切的心理癥結,傳統(tǒng)信念,那是在個人能力之內而往往為個人所不知或不愿糾正的。精神分析學近數十年來的努力,已驅除了不少內心的幽靈;但這種專門的科學智識既難于普遍,更難于運用。而且人生藝術所涉及的還有生物學,倫理學,社會學,歷史,經濟,以及無數或大或小的智識和——尤其是——智慧。能綜合以上的許多觀點而可為我們南針的,在近人著作中,羅素的《幸福之路》似乎是值得介紹的一部。他的現實的觀點,有些人也許要認為卑之無甚高論,但我認為正是值得我們緊緊抓握的關鍵?,F實的枷鎖加在每個人身上,大家都沉在苦惱的深淵里無以自拔;我們既不能鼓勵每個人都成為革命家,也不能抑壓每個人求生和求幸福的本能,那末如何在現存的重負之下掙扎出一顆自由與健全的心靈,去一嘗人生的果實,豈非當前最迫切的問題?

picture

/羅杰·弗萊:《羅素像》/

在此我得感謝幾位無形中促使我譯成本書的朋友。我特別要感激一位年輕的友人,使我實地體驗到:人生的暴風雨和自然界的一樣多,來時也一樣的突兀;有時內心的陰霾和雷電,比外界的更可怕更致命。所以我們多一個向導,便多一重盔甲,多一重保障。

這是我譯本書的動機。

譯者

一九四二年一月

[1] 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英國哲學家,著名的數學家、散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