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時(shí)晝夜苦讀,通曉六經(jīng)。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jìn)士。為人??犊撌?,看重風(fēng)節(jié)。累遷吏部員外郎,權(quán)知開封府。因議事譏切時(shí)政,貶知饒州。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為將號令嚴(yán)明,愛撫士卒,屯田安邊,卓有聲威,“西夏人相戒莫敢犯,言‘小范老子胸中有數(shù)萬甲兵’”(宋·孔平仲《談苑》)。慶歷三年(1043)召任樞密副使,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新政”,因守舊派阻撓未果,次年罷政。自請外任陜西河?xùn)|安撫使,后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病卒,年六十四歲,贈(zèng)楚國公,謚文正。
為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xué)家,宋·朱熹稱他為“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范文正公集》附錄引)。其文、賦、詩、詞均粲然可觀,《岳陽樓記》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警句自勉,為千古名篇。作詞突破晚唐五代綺靡風(fēng)氣,王易《詞曲史》認(rèn)為:詞至范仲淹“更不限于綺情,并兼氣勢揮灑、議論宏肆之長矣”。有《范文正公集》、輯本《范文正公詩余》。
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①。黯鄉(xiāng)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
①“芳草”二句:古詩詞中常以芳草無邊喻指離愁無盡,如南唐·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贝硕湓狗疾莶唤馊酥顟眩d綿無盡延伸到斜陽外的天邊,更牽動(dòng)人對天各一方的故土親人的思念。②黯:心神憂郁。③追旅思(sì):意謂羈旅的愁思疊疊相續(xù),纏繞不休。
【賞析】
此詞約寫于范仲淹新政被挫、罷職外放時(shí),是去國思鄉(xiāng)之作。上片從濃郁的秋色落墨:碧云黃葉,寒煙翠波,景色蕭疏清寂而境界明遠(yuǎn);遙山遠(yuǎn)水,芳草斜陽,暗透出觸景生發(fā)的鄉(xiāng)思。下片緊承而來抒寫鄉(xiāng)愁:夜不能寐,樓不能倚,酒不能消,分三層遞進(jìn)而來,歸結(jié)到一個(gè)“淚”字,“憂讒畏譏,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之情隱然流注于筆端,極濃重深至。詞中秋色無際,秋思無際,前景后情融合為一。
清·李佳《左庵詞話》云:“希文,宋一代名臣,詞筆婉麗乃爾?!钡吘共煌谝话愕耐窦s詞。作者大筆振迅,流溢真情,其離愁別緒走出閨閣庭院,于長天闊地間抒得,故能于沉雄清勁中低徊哀婉,柔而有骨,比之晚唐五代小詞,氣象自是不同。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仰一俯,展盡天地間莽蒼而明麗的秋色,為詠秋名句。元代王實(shí)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化用此兩句,衍為“碧云天,黃花地”的曲子,后人稱為絕唱。
【輯評】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tǒng)》:“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行人更在春山外”兩句,不厭百回讀。
[清]王弈清《歷代詞話》:《詞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曰“化作相思淚”,《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淚”,《漁家傲》曰“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三首皆有“淚”,亦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
【今譯】
白云,空闊著
天際的碧蔚,
枯葉在飄落
將澄黃的深秋一地鋪堆,
無垠秋色
遙接江水的淼渺,
寒煙依偎清波
凝結(jié)成一江冷翠。
更有斜陽
抹在山巒的瘦寂
聳著寒意微微,
遠(yuǎn)處,一片蒼茫
天連遠(yuǎn)水,
啊,芳草無情
牽綿綿情懷
伸向斜陽不到的天垂。
一縷鄉(xiāng)思,泛起
心神黯然傷頹,
天涯孤旅的愁緒
疊疊續(xù)來,無計(jì)可消退,
每晚,除非有
慰撫鄉(xiāng)愁的歸夢,
夜的漫長里
留人片刻安睡。
那明月高樓
莫去憑欄遠(yuǎn)望,
尋望時(shí)——
鄉(xiāng)思,會(huì)更切更催。
飲盡這一杯吧
可是酒入愁腸
點(diǎn)點(diǎn)滴滴
又化作了相思苦淚。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①。四面邊聲連角起②。千嶂里③,長煙落日孤城閉④。濁酒一杯家萬里⑤,燕然未勒歸無計(jì)⑥。羌管悠悠霜滿地⑦。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⑧!
【注釋】
①衡陽雁去:即“雁去衡陽”的倒文。湖南衡山有回雁峰,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古代傳說大雁飛往南方避寒,至此止棲,待來年春天北返。②邊聲:邊域特有的馬嘶、風(fēng)號之類的凄厲聲響。西漢·李陵《答蘇武書》:“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cè)耳遠(yuǎn)聽,胡笳互動(dòng),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雹坩郑喝缙琳系纳椒?。④長煙:大漠上的烽火狼煙。⑤濁酒:古代釀米為酒,乳白色,稱“濁酒”。⑥燕(yān)然:即杭愛山,在今外蒙古境內(nèi)。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和帝紀(jì)》載:漢和帝永平元年,大將竇憲大破匈奴,窮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紀(jì)漢威德”而還。勒:在石碑上雕刻。⑦羌管: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笛子,發(fā)聲凄切。唐·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雹鄬④姡鹤髡咦灾?。
【賞析】
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延州(今陜西延安)知州。時(shí),延州為西北邊地,是抗擊西夏的軍事重鎮(zhèn)。據(jù)宋·魏泰《東軒筆錄》載:范仲淹守邊時(shí),作《漁家傲》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為首句,“頗述邊鎮(zhèn)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今僅存這一首。
上闋寫景。千峰、孤城、長煙、落日、邊聲,一片充滿肅殺之氣的邊地寒秋風(fēng)光,“孤城閉”三字,隱隱透露出軍事態(tài)勢的嚴(yán)峻、危弱,為下面抒寫鄉(xiāng)思作鋪墊。下闋抒情。換頭“一杯”與“萬里”對比,寫鄉(xiāng)愁濃重難遣,造語沉郁而清勁。燕然未勒,欲歸無計(jì),眼前卻羌笛哀怨、霜地白茫,更添一懷凄清悲涼,于是引出結(jié)處的“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此詞流露出戍邊御敵、鄉(xiāng)關(guān)萬里的哀愁,所愁者邊患未除、邊功未就,故寫來取境蒼涼、筆力遒勁而詞旨悲壯。
宋初沿襲晚唐五代綺靡無骨的詞風(fēng),范仲淹始以邊塞題材入詞,一變低徊婉轉(zhuǎn)之調(diào)為慷慨沉雄之聲,開了蘇、辛豪放詞之先河。
【輯評】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希文道德未易窺,事業(yè)不可筆記?!把嗳晃蠢铡本?,悲憤郁勃,窮塞主安得有之。
[清]賀裳《皺水軒詞筌》:宋以小詞為樂府,被之管弦,往往傳于宮掖。范詞如“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令“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者聽之,知邊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觸。此深得《采薇》《出車》楊柳雨雪之意。
[清]先著、程洪《詞潔》:一幅絕塞圖,已包括于“長煙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詩最工、最多,不意詞中復(fù)有此奇境。
【今譯】
秋來,邊塞
風(fēng)光肅殺
不似中原秋色明麗,
北地荒寒
大雁南飛無留意。
四面,牧馬悲鳴
寒風(fēng)呼嘯
連著軍營角聲響起。
層巒如障里
云外,一縷烽煙
牽著昏黃落日
沉下沒有盡頭的天際。
戍守的城壘
孤零,城門緊閉。
一杯濁酒消愁
怎抵擋家園
萬里遙隔的鄉(xiāng)思,
敵寇未破,邊功不就
欲歸,沒有歸期。
戍樓的羌笛
悠悠如訴如泣,
月光蒼白
如一層冷霜鋪在營地。
徘徊無眠時(shí)
看長夜漫漫寂寂,
將軍我,徒然
搔短滿頭白發(fā),
士卒們——
思鄉(xiāng)的淚,暗滴!
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①。夜寂靜,寒聲碎②。真珠簾卷玉樓空③,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④,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⑤,諳盡孤眠滋味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jì)相回避⑦。
【注釋】
①香砌:飄有落花的石階。砌:臺階。②寒聲:即秋聲,寒秋時(shí)節(jié)的秋風(fēng)聲、秋雨聲、秋蟲聲、秋葉聲、秋雁聲等。此指秋風(fēng)吹落枯葉的沙沙聲。③真珠簾:指華美的珠簾。真珠:即“珍珠”。④練:白色素絹,形容潔白的月光。⑤欹(qī):傾斜,倚。⑥諳(ān):熟悉。⑦“都來”三句:都來:算來。李清照《一剪梅》:“此情無計(jì)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奔从纱嗣撎?,但語句更勝,遂成名句。
【賞析】
此詞亦題作“秋日懷舊”。一片情柔情深,清·許昂霄《詞綜偶評》為之感嘆:“鐵石心腸人,亦作此銷魂語?!鄙掀星铮呵镲L(fēng)蕭蕭,秋葉枯碎,秋空澄澈,秋月如練,著力烘染秋夜清冷寒寂的氛圍和環(huán)境,以映托玉樓卷簾、人隔千里的愁思。下片抒愁:愁腸,在舉杯未飲之際;愁眠,在殘燈孤枕之時(shí)。欲醉不能,欲眠不成,故收結(jié)到心頭眉間無計(jì)可回避。此詞寫黯然傷懷的秋夜相思,一片情極之語,低徊纏綿,沉摯切骨。明·楊慎《詞品》曰:范仲淹“一時(shí)勛德重望,而詞亦情致如此。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無情”。
此詞過片“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與作者另一首《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皆為寫愁佳句,兩者都寫愁深于酒、淚濃于酒,于真情流溢中見痛楚凄哀。若作比較,前者語意奇警,肝腸已愁斷,酒無由得入,酒雖未入愁腸,卻已先化作清淚,比后者入腸化淚的意思更折進(jìn)一層,只是前者矜心作意,不及后者造語自然。
【輯評】
[宋]俞文豹《吹劍錄》:歐陽文忠、范文正矯矯風(fēng)節(jié),而歐公詞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薄恼~云:“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jì)相回避。”又“明月高樓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情之所鐘,雖賢者不能免,豈少年所作耶?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jì)相回避”,類易安而?。ㄉ裕┻d之。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范文正《御街行》云(略),淋漓沉著?!段鲙らL亭》襲之,骨力遠(yuǎn)遜,且少味外味。
【今譯】
紛紛,落葉
夾著落花飄冷階石。
秋夜,寂悄悄地
聽見風(fēng)中枯葉
沙沙地碎細(xì)。
珠簾高卷,樓空人去,
清朗的天宇
隨銀河流轉(zhuǎn)向大地。
啊,年年今夜
素潔月光
如銀色綢緞般柔細(xì),
伊人,卻常常
遠(yuǎn)隔千里萬里。
這離愁,無奈
使人肝腸寸寸斷碎
可酒難入愁腸
不能換得酣然沉醉不起,
酒,雖未入腸
卻早已化作了
——一襟淚滴。
眼前,如豆殘燈
忽明忽暗
搖曳帳前的迷離,
我,斜倚孤枕
嘗盡對影孤眠的冷凄。
仔細(xì)算來
這羈愁,這離思,
堆聚在眉尖
纏繞向心頭
總也無法將它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