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篇 論真理

培根隨筆集 作者:[英] 培根 著;曹明倫 譯


第1篇 論真理

何為真理?彼拉多曾戲問,且問后不等回答。世上的確有人好見異思遷,視固守信仰為枷鎖纏身,故而在思想行為上都追求自由意志。雖說該類學派的哲學家均已作古,然天下仍有些愛夸夸其談的才子,他們與那些先賢一脈相承,只是與古人相比少些血性。但假象之所以受寵,其因不止于世人尋求真理之艱辛,亦非覓得之真理會對人類思維施加影響,而是緣于一種雖說缺德但卻系世人與生俱有的對假象本身的喜好。希臘晚期學派中有位哲人對此進行過研究,而思索世人為何好假令他感到困惑,因其既非像詩人好詩一般可從中獲取樂趣,亦不像商人好商那樣可從中撈得利潤,愛假者之愛假僅僅是為了假象本身的緣故。但我不能妄下結(jié)論,因上述真理是種未加遮掩的日光,若要使這世間的種種假面舞會、化裝演出和勝利慶典顯得優(yōu)雅高貴,此光遠不及燈燭之光。在世人眼里,真理或許可貴如在光天化日下最顯璀璨的珍珠,但絕不可能貴如在五彩燈火中最顯輝煌的鉆石或紅玉。錯覺假象之混合物總是能為世人添樂。假如從世人頭腦中除去虛幻的印象、悅?cè)说你裤?、錯誤的估價、隨意的空想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那恐怕許多人都只會剩下個貧乏而干癟的頭腦,充于其間的只有憂郁不安和自厭自煩,對此假設有誰會質(zhì)疑呢?一位先人曾因詩能滿足想象力而將其稱為“魔鬼的酒漿”,其實詩不過是帶有假象的影子罷了。大概有害的并非腦子里一閃即逝的錯覺,而是上文所說的那種沉入心底并盤踞心中的假象。但縱有這些假象如此根植于世人墮落的觀念與情感之中,只受自身評判的真理依然教導吾輩探究真理,認識真理并相信真理。探究真理即要對其求愛求婚,認識真理即要與之相依相隨,而相信真理則要享受真理的樂趣,此乃人類天性之至善。在創(chuàng)天地萬物的那幾日中,上帝的第一創(chuàng)造是感覺之光,最后創(chuàng)造是理智之光;從那時暨今,他安息日的工作便一直是以其圣靈啟迪眾生。起初他呈現(xiàn)光明于萬物或混沌之表面,繼而他呈現(xiàn)光明于世人之面龐,如今他依然為其選民的面龐注入靈光。那個曾為伊壁鳩魯學派增光,從而使其不遜于別派的詩人說得極好:登高岸而瀕水佇觀舟楫顛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憑眺兩軍酣戰(zhàn)于腳下,不亦快哉;然斷無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絕頂(一巍然高聳且風清氣朗的峰頂),一覽深谷間的謬誤與彷徨、迷霧與風暴。如此常凌常覽,這番景象也許會誘發(fā)惻隱之心,而非引出自命不凡或目無下塵。毋庸置疑,若人心能隨仁愛而行,依天意而定,且繞真理之軸而轉(zhuǎn),塵世當為人間樂園。

從神學和哲學上的真理說到世俗交往中的誠實,連那些不信奉真理者也得承認,行為光明磊落乃人性之保證,而弄虛作假則猶如往金銀幣里摻合金,此舉或更利于錢幣流通,但卻降低了錢幣的成色。蓋此類三彎九轉(zhuǎn)的做法乃蛇行之法,蛇行無足可用,只能卑賤地用其肚腹。最令人無地自容的惡行莫過于被人發(fā)現(xiàn)其陽奉陰違,背信棄義;因此蒙田的說法可謂恰如其分,他探究謊言為何這般可恥這般可恨時說:細細想來,說人撒謊就等于說他不畏上帝而懼世人。因謊言直面上帝而躲避世人。想必撒謊背信之惡不可能被揭示得比這更淋漓盡致了,依照此說,撒謊背信將是喚上帝來審判世人的最后鐘聲;蓋預言曾云:基督重臨之日,他在這世間將難覓忠信。

  1. 見《新約·約翰福音》第18章37節(jié)—38節(jié),耶穌受審時聲稱他來世間之目的是為了證明真理,于是彼拉多(羅馬駐猶太和撒馬利亞地區(qū)的總督)問“何為真理?”
  2. 指源于皮浪(Pyrrhon,前360—前272)的古希臘懷疑論諸學派。
  3. 希臘諷刺作家盧奇安(Lucian,120—180)曾在其《愛假論》中抨擊懷疑論者。
  4. 圣哲羅姆(St Jerome,347—420)曾曰“詩乃魔鬼之佳肴”,圣奧古斯?。⊿t Augustine,354—430)則言“詩乃謬誤之瓊漿”。培根合二為一自有其道理。
  5. 見《舊約·創(chuàng)世記》第1章3節(jié)及第2章7節(jié)。
  6. 上帝的選民原指以色列人,后指信奉上帝的蕓蕓眾生。
  7. 古羅馬詩人及哲學家盧克萊修在長詩《物性論》中以形象的語言闡述伊壁鳩魯學說中抽象的哲學概念。下文即引自《物性論》第2卷。
  8. 見《蒙田隨筆》卷二第18篇《論說謊》。
  9. 見《新約·路加福音》第18章8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