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眼波才動被人猜——初戀時的羞澀是粉紅色的

閑品《漱玉詞》:李清照詞傳 作者:孟斜陽 著


三、眼波才動被人猜——初戀時的羞澀是粉紅色的

繡面芙蓉一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浣溪沙》

終于,少女李清照的愛情鳥飛來了。

這是她青澀的初戀,心頭藏著那份暗暗的甜美與羞澀,那種心如鹿撞的慌亂,那種秋水般閃動的眼波,那份幽幽在懷的牽掛與眷戀。

就在這首《浣溪沙》里,透出了李清照在那最美好的年華里最隱秘的心事。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她居然和情郎私下里幽會了。

少女李清照姣美的面龐宛如初開的荷花,斜插的寶鴨首飾映襯著如雪的香腮。天生俏麗的女孩子為了見情郎,暗暗精心地化妝修飾,美到了極致。

“繡面”,是唐宋時女性面額及頰上貼的紋飾花樣。“寶鴨”也是宋代女子的流行裝飾,是當(dāng)時潮人們的時尚??梢?,少女李清照出于藝術(shù)的敏感性,對生活是很講究、很時尚的。

“眼波才動被人猜”真是神來之筆?!扒尚毁?,美目盼兮”,美目流盼間,宛如彎彎明澈的秋水,閃動著少女內(nèi)心的秘密,怕人猜,卻又忍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就這樣春情無限,就這樣愛意繾綣,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夢想終于照進(jìn)了現(xiàn)實,沉浸在愛情中的少女心思常常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時,她常常春情滿面,走路都格外生風(fēng)。一個人常常想著想著就會禁不住笑出聲來。那個人的影子時時出現(xiàn)在她夢里,讓她心魂相牽。于是,一燈如豆的書案前,灑金的粉紅箋紙上,會出現(xiàn)一行行娟秀的文字。

女兒家的矜持話語間卻時時不經(jīng)意透出柔情,明明滿心的依戀與真情卻又生怕一旦說出會被對方輕慢。心頭明明是濃得化不開的眷戀與牽掛,到了筆下卻又冷靜得讓那個人摸不著頭腦。

初戀時,他們都不懂愛情。

“月移花影約重來”一句,卻無意將她的心事和盤托出。就像那《西廂記》里的崔鶯鶯與張生相約幽會:“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p>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迷失在她的愛情森林里,世界就都是粉紅色的。

有人說,這首《浣溪沙》只不過是一個閨中少女的想象和虛構(gòu)而已。

因為史籍中找不到一點她和情人幽會的記載。在頗重禮教的宋朝,一個未出閣的少女私下與人幽會是件很嚴(yán)重的事情,更不用說是當(dāng)朝官員家的小姐。何況,李清照的才思早就在士大夫中傳開,她在這方面稍有傳聞,不可能不在當(dāng)時的野史雜話中有所反映。

這是有道理的。古人的詩詞中多有虛構(gòu)想象之處。一個遍讀詩書的小才女在自己的詩詞中編一點小故事,來滿足自己對愛情的渴望,也是可能的。

這時,我常常會想,如果這首《浣溪沙》里寫到月下花前的相約,并非出自少女李清照的神往與想象,而是實有其事。那么,那位有幸得到才女兼美女青睞的幸運(yùn)男子會是誰呢?

是那位才華與風(fēng)度、家世與人品都算不俗的太學(xué)生趙明誠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我們只知道,十六七歲年紀(jì)的李清照已經(jīng)春心萌動,已經(jīng)有了心事:

淡蕩春光寒食天,

玉爐沉水裊殘煙,

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

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

上巳節(jié)(農(nóng)歷三月初三),正是沐浴著陽光踏青斗草的好天氣,也是閨中少女最歡快的日子。成群結(jié)隊的女孩子穿著華服麗裳,紛紛走出深閨來到原野上、溪水旁,玩著斗百草游戲或是蕩秋千。

看著那江梅已殘,楊柳生煙,少女李清照的心頭卻總繚繞著一絲拂之不去的愁意。

原本性情活潑的、快樂似神仙的少女清照怎會有心事?這種春愁好似由來已久,但她偏不說,在詞里一個字也不告訴你。只說她的朦朧思緒,說她的清宵夢想,只說那玉爐沉香的裊裊輕煙,說自己在山枕上那縈回不去的夢境,那些凋落的江梅,初生的柳絮。最后,哪怕看著你著急了,也只跟你說那些黃昏時分的疏雨打濕了她的秋千架,讓你迷迷蒙蒙,一頭霧水。

她的心事就是女孩兒家的秘密,偏不告訴你。猜去吧!

其實,少女李清照對季節(jié)是很敏感的。別忘了,她是位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的小才女。而她最喜歡讀的那些書,一定是詩詞。自古“詞為艷科”,晚唐五代的《花間詞》、南唐詞大多是寫風(fēng)花雪月,而清照所處的宋朝更是盛極一時,柳永、秦觀、晏殊、晏幾道等人無不善寫男女戀情之詞。

久習(xí)詩詞,豈不會綺想聯(lián)翩,“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名門閨秀,傾城之貌,如花似玉,冰雪才情,天生麗質(zhì)豈會自棄?也許正是這些詩詞,完成了最初的情愛啟蒙。

這時,一個叫趙明誠的年輕公子走進(jìn)了她的生活。

年齡只比李清照大三歲的趙明誠正在太學(xué)里求學(xué)。而京師太學(xué)里多的是當(dāng)時一流的文人墨客,也多的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讀書累了,閑時想來也少不了要八卦一點文人圈子里的新鮮事。那些自命風(fēng)雅的文人更少不了要私下品評一番風(fēng)流韻事,諸如某相府里的千金如何美貌、某御史家的小姐如何有才情,而早有才名的李清照肯定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王灼《碧雞漫志》中說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矣!與李清照同時期的朱弁在《風(fēng)月堂詩話》中說,李格非的女兒善屬文,于詩尤工;晁補(bǔ)之也經(jīng)常向士大夫們稱贊李清照。可見在當(dāng)時的文人圈子里,李格非家有位待字閨中、才貌俱佳的小才女是眾所周知的。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曾在太學(xué)為官,可能還在太學(xué)里教過書。他家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公子,太學(xué)里的一班才子們不會不知道。

于是,好奇心大起的趙明誠便拜讀了出自才女筆下、流傳一時的那些華美篇章。一讀之下,免不了像少年時的我一樣,心頭只刻下四個字:驚才絕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這位翩翩趙公子便怦然心動,愛慕之心如滔滔江水延綿泛濫起來。

據(jù)元代伊世珍《瑯?gòu)钟洝份d:趙明誠幼時,其父將為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惟憶三句云:“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币愿嫫涓?,其父為之解釋道:“汝待得能文詞婦也?!耘c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

說的是趙明誠少年時曾經(jīng)做過一個神奇的夢,在夢里讀過一本書。等醒來時,那書上寫的內(nèi)容多忘記了,只記得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將這個怪怪的夢告訴了父親趙挺之。父親想了想,給他解釋道:這“言與司合”是個“詞”字,“安上已脫”,是個“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之意。合起來就是“詞女之夫”。難道上天要安排你做女詞人的丈夫嗎?

這則小故事有點神異色彩,所以今天的人們多不采信。其實,即使是假的,也是古人的一種娛樂八卦。誰叫李清照才華那么高、名氣那么大呢,誰叫那趙明誠和李清照這一對金童玉女式的愛情那么引人注目、讓人羨慕呢?這個八卦故事其實為他們的愛情增添了幾分浪漫與神奇的色彩。

那么,如果知道未來會和一個錦心繡口、才貌俱佳的女詞人成為夫妻,少年趙明誠會是什么感覺?

其實,我覺得更有可能的是,趙明誠對早已才名在外的李清照先起了傾慕之心,想取得父親的同意,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一則故事。要知道,他父親趙挺之可是新黨的中堅人物,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卻出自舊黨蘇軾門下。北宋后期,新舊兩黨之間的黨爭已是水火不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親不同意,趙李兩人極有可能上演一場中國宋代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悲劇。

在那個時代,若是一般的年輕文人,面對籠罩著明星光環(huán)的才女李清照,多多少少是有點心理障礙的。這個女孩子名氣太大,才情又高,家世門第也是如此顯貴。誰有這個勇氣去獨得芳心呢?

而趙公子卻偏要摘下眾人眼中那朵高處最美的花,可見少年趙明誠也是自視頗高,眼光、膽識均是不俗。

趙明誠出身于官宦之家,也是書香門第。他父親是當(dāng)時朝廷新黨中的中堅人物、時任吏部侍郎的趙挺之,后官至宰相。趙明誠從小就飽讀詩書,喜歡舞文弄墨,尤其喜歡收藏古代的金石刻錄文字,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由于這一愛好,他的交游也甚為廣泛。他十八歲時,咸陽出土了一枚古代的傳國玉璽,當(dāng)時朝中的“將作監(jiān)”李誡親手拓印了兩本,其中就有一本送給了趙明誠??梢娝谑詹亟缫彩切∮忻麣獾?。

這樣一位儒雅君子,是否是那位天性自由、才情卓異的少女夢中的情郎?

于是,我們想起了前面開頭提到的那一首《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無憂無慮的少女李清照從秋千架上下來,將發(fā)酸的纖纖小手揉了揉。這時的她香汗淋漓,輕衣微透。這時,她聽到了有客人進(jìn)來,急忙躲避,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只穿著襪子走開了。她頭上金釵也失落了,頭發(fā)微亂。在臨進(jìn)門的那一刻,她忍不住要回過頭瞧瞧來人是誰,卻裝作是在嗅著那一邊的青梅。

這個天性率真任性的女孩子怎會如此緊張、害羞和失態(tài)?可見這客人不是一般的人,否則她也不會專門寫下這首詞。

那么,前來的客人是否就是儒冠青衫、渾身彌漫著書卷氣息的書生,那位眉清目秀、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公子趙明誠?

總而言之,我相信,在某個機(jī)緣天定的時刻,趙明誠和李清照應(yīng)是有過一面之緣的。為得睹夢中“詞女”的風(fēng)采,趙明誠其實并不難找借口,因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前不久還是太學(xué)學(xué)官,還很可能為趙明誠上過課。

有道是“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那個時刻,我們美麗的李清照才十七歲,卻生得“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站在人前亭亭玉立、明艷照人,顧盼間,“眼波才動被人猜”。

“怎當(dāng)她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美人的秋波流轉(zhuǎn)頓時傾倒了那位太學(xué)里的翩翩書生趙公子。

《西廂記》里說到張生遇崔鶯鶯那回眸一瞥后,便“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一個七尺男兒無法抵擋美女“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真真是驚鴻一瞥,攝人心魄!

我們的趙公子只怕也同樣是被“電”得不輕。

那么,少女李清照呢?在她眼里,這位趙公子是否打動了她的心?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p>

無論這幽會是真是假,可以肯定的是,她對這位曾經(jīng)有過一面之緣的意中人有著不一般的好感。

那一天,閉目在經(jīng)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jīng)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天》(倉央嘉措)

李清照不是倉央嘉措,她的愛情是人性舒展的水到渠成,是諸般因緣的殊勝圓滿。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蹦且豢?,她遇到了生命的神。不必猜那位幽會的男子是誰,少女的愛情在那一刻如月之靜美圓滿。

月亮一樣美麗多情的李清照,最后是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將愛笑的你擁入懷中,誰又將你的長發(fā)盤起,誰為你做了嫁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