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出身貧寒,卻好學(xué)而有才氣,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柳惲為吳興刺史,征召吳均為郡主簿,二人常常相互賦詩。后吳均受到建安王蕭偉的器重,被召為記室,掌管文翰。幾年后,柳惲又將其推薦給梁武帝,吳均深受賞識,官至奉朝請。吳均工詩文,他的作品曾被同時代的文人爭相效仿,號“吳均體”。他也精通史學(xué),曾上表請求撰寫《齊書》卻未獲批準(zhǔn),便私撰《齊春秋》,結(jié)果被武帝下令焚毀,后又注范曄的《后漢書》。吳均著述頗豐,惜今多已亡佚。南朝宋時,東陽無疑曾撰有小說《齊諧記》,吳均仿照他的體例,編纂了《續(xù)齊諧記》一卷。其取材部分輯自舊集,并吸收了不少民間故事,內(nèi)容奇詭而富有想象力。今本僅存十七條,多被后世話本小說及傳奇引為素材,足見其影響之深遠(yuǎn)。
陽羨書生
【解題】 中國有信仰巫術(shù)的傳統(tǒng),秦漢時期神仙之說非常盛行,東漢末年又出現(xiàn)許多鬼怪信仰,加上佛教傳入中國,致使魏晉至隋唐時期,出現(xiàn)大量談?wù)摴砩?、描述靈異事件的小說。這些小說既有出自佛道教徒之手的,也有出自文人之手的。文人筆下的這些神怪故事,往往簡潔生動,富有文采。《陽羨書生》是《續(xù)齊諧記》中最為“奇詭”的一則。該則記述了擔(dān)鵝人許彥路上遇到一位書生,書生不僅要求坐到鵝籠中與其同行,而且還在休息時從嘴里吐出美味佳肴和一位年輕女子,隨后又發(fā)生了女子吐出一男子、而后男子又復(fù)吐出一女子、最終在書生醒來前所有人又依次回到腹中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頗具想象力。實際上這種故事結(jié)構(gòu)并非出自中國,而是帶有明顯的佛教轉(zhuǎn)世意味。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佛經(jīng)《舊雜譬喻經(jīng)》里便記載了僧人梵志吐出一個壺,壺中藏有一女一男、而女子腹中又藏有男子這樣類似的情節(jié);《觀佛三昧海經(jīng)》也有菩薩入毛中,而“菩薩不小,毛亦不大”這一與“入鵝籠”相類似的表述,晉代的《靈鬼志》也寫了人入籠中而籠大小不變的異事,但主人公是外國來的“道人”。魏晉以來,伴隨著佛教文獻(xiàn)的大量翻譯,佛經(jīng)中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故事經(jīng)過吳均等文人的改編后逐漸變得“本土化”,主人公自然也變成了中國書生。這則故事經(jīng)過整合加工后,結(jié)構(gòu)變得更加曲折詭異,而語言卻簡潔凝練,寥寥數(shù)語便敘述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故事,隱喻世間諸相、男女情欲本為虛幻,具有一定的警世意味。
陽羨許彥[1],于綏安山行[2],遇一書生,年十七八,臥路側(cè),云腳痛,求寄鵝籠中。彥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并坐,鵝亦不驚。彥負(fù)籠而去,都不覺重。前行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為君薄設(shè)[3]。”彥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銅奩子[4],奩子中具諸肴饌,珍羞方丈[5]。其器皿皆銅物,氣味香旨,世所罕見。酒數(shù)行,謂彥曰:“向?qū)⒁粙D人自隨[6],今欲暫邀之?!睆┰唬骸吧?。”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綺麗,容貌殊絕[7],共坐宴。俄而書生醉臥,此女謂彥曰:“雖與書生結(jié)妻,而實懷怨。向亦竊得一男子同行,書生既眠,暫喚之,君幸勿言?!睆┰唬骸吧??!迸佑诳谥型鲁鲆荒凶?,年可二十三四,亦穎悟可愛[8],乃與彥敘寒溫[9]。書生臥欲覺,女子口吐一錦行障[10],遮書生。書生乃留女子共臥。男子謂彥曰:“此女子雖有心,情亦不甚[11],向復(fù)竊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愿君勿泄?!睆┰唬骸吧啤!蹦凶佑钟诳谥型乱粙D人,年可二十許,共酌,戲談甚久。聞書生動聲,男子曰:“二人眠已覺?!币蛉∷屡?,還內(nèi)口中。須臾,書生處女乃出,謂彥曰:“書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獨對彥坐。然后書生起,謂彥曰:“暫眠遂久,君獨坐,當(dāng)悒悒邪[12]?日又晚,當(dāng)與君別?!彼焱唐渑樱T器皿悉內(nèi)口中。留大銅盤,可二尺廣,與彥別曰:“無以藉君,與君相憶也?!睆┐笤袨樘m臺令史,以盤餉侍中張散[13]。散看其銘題,云是永平三年作[14]。
《續(xù)齊諧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 陽羨:秦所置縣,在今江蘇宜興。
[2] 綏安:在今湖北仙桃。
[3] 薄設(shè):擺上簡略的酒宴。薄,自謙之意。
[4] 奩子:盒子。
[5] 珍羞方丈:指美食擺在席上,占去一丈的面積,形容美食多。羞,同“饈”。
[6] 將:攜帶。
[7] 殊絕:超出眾人。
[8] 穎悟:聰明。
[9] 寒溫:寒暄。
[10] 行障:魏晉人出行時攜帶的屏風(fēng)。
[11] 不甚:不好,不專一。
[12] 悒悒:悶悶不樂的樣子。
[13] 餉:贈送。
[14]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永平為東漢明帝劉莊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