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遠在征途的士兵

清華園里的退伍老兵 作者:史宗愷 著


勇氣,是人面對挫折時敢于忍受與自我突破的堅韌氣質。一個具備勇氣的人,在外在或內心壓力面前,敢于冒個人危險擔當責任,與困難搏擊。軍人的首要品質,便是勇氣。

自動化系陳炬初入部隊,緊張的訓練令他常常肌肉疼痛,但是他卻堅信最艱苦的時候更應奮力一搏;美院女兵王曉麗為能充當導彈發(fā)射手,每天要練習上百次動作,在復雜的指揮操控臺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人文學院火箭兵張毅成在部隊頭頂清華光環(huán),卻認為更多的機會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工程物理系吳毅恒在西藏查古拉哨所為祖國戍邊,惡劣環(huán)境不曾將他擊垮,反將他瘦弱的身軀百煉成鋼;經管學院哨兵劉新華剛入軍營被子就被丟在垃圾桶里,但他卻堅信不能給清華丟臉;經管學院戴眼鏡的狙擊手朱昕巖在每日武裝8公里中一點一滴地突破著自己的極限;經管學院武警崔作鵬和機械系防空兵郭冬冬新兵連3個月,經歷了由一名社會青年向合格軍人的巨大轉變;美術學院劉軍亮從清華的“紅橙黃綠”到部隊體驗了“酸甜苦辣”;人文學院女兵劉婷在沙場紅裝鐵血,巾幗不讓須眉;工程物理系武警王歡在西南邊境為祖國緝毒,與毒販斗智斗勇,心無懼畏;機械系羅宏圖“硬漢”出自軍營來,每天高強度訓練曾讓他膝蓋傷上加傷,但是他從未放棄。

他們懷抱熱血報國理想,以書生之軀步履軍營,雖然紀律如鐵、絕對服從的軍營無時無刻不在迫使他們神經緊繃,他們的生活被徹底“顛覆”,但他們沒有選擇臨陣逃脫,而是牢記使命,勇敢以對。

永遠在征途的士兵

個/人/簡/介

陳炬,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88年2月出生,湖南瀏陽人。2006年8月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2008年12月入伍,2015年11月退伍,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參謀部防空兵學院。服役期間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兩次、榮立三等功一次,被評為總參“四會”優(yōu)秀政治教員,并于服役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返校后擔任自動化系國防生輔導員,所帶自11班榮獲全校體能比武、隊列會操、軍歌大賽等多項冠軍,學業(yè)成績名列年級第一,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班集體。畢業(yè)后自主創(chuàng)業(yè),成立北京朝夕光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已融資上千萬元。

人生如同一次漫漫征途,勇敢的戰(zhàn)士從一個戰(zhàn)場奔赴下一個戰(zhàn)場,在拼搏和磨礪中獲得光榮和成長。

——陳炬

2006年,我從湖南考入清華大學信息學院自動化系。和清華所有的學生一樣,我每天騎著單車背著書包行走在清華大學幾千畝的校園里,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豐富的學生活動占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我忙碌著、奮斗著。直到2008年秋天,學校的征兵宣傳讓對軍營充滿向往的我開始思考是否要嘗試一下另一種陌生而充滿挑戰(zhàn)的生活。

2008年12月在經歷報名、體檢、政審等一系列程序之后,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車,我的戰(zhàn)場從清華大學轉移到了總參某防空部隊。

軍營的生活艱辛卻充滿激情,清華學生的身份并沒有讓我少吃多少苦,反而是我比普通士兵更加努力的理由。一年時間的摸爬滾打,我從一個文弱書生蛻變成一個各項軍事成績名列連隊前茅的優(yōu)秀士兵,也對軍營這片廣闊的天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參軍第二年,我被選中到新兵連帶新兵,成為全團唯一一個上等兵新兵班長?!斑@是榮譽,也是挑戰(zhàn),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在別人的質疑中我出色地完成了新訓任務,我所帶新兵班以優(yōu)異的成績奪得全團會操第一名,我也因為各方面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榮立三等功。

回顧這段經歷,我說這是一個重大轉折,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指揮和組織能力,還深刻感受到責任、擔當、榮譽這些軍人身上最閃光的東西。退伍前夕,我還代表單位參加總參謀部舉辦的“四會”政治教員評選,在這個幾乎全是軍官的舞臺上以義務兵的身份拿下一等獎。我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但更看重的是在一次次挑戰(zhàn)中自己獲得的成長和蛻變。

后來,自動化系的鄭玉昆等學弟、學妹來咨詢我,當兵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我一直都覺得當兵期間所鍛煉出來的力爭上游的精氣神兒、奮斗不息拼搏不止的昂揚狀態(tài),成為了激發(fā)我不斷探索和取得成績的重要動力。

士兵永遠在征途

脫下軍裝之后,我又開始了新的士兵突擊。

回校之后我接到了新任務——擔任清華大學國防生輔導員。從國防生入學那一天起,我就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所帶的國防班,每天早上6點準時帶領大家出操訓練,寒暑不斷。在我擔任輔導員期間,我?guī)У陌嗖粌H軍事成績所向披靡,拿下了各種比武會操的全校冠軍,就連國防生向來處于劣勢的文化成績也突飛猛進,由入學之初的年級墊底躍升為年級第一名,創(chuàng)造了清華大學國防生培養(yǎng)的歷史紀錄。

2012年,在本科畢業(yè)之際,當同學們都開始各種畢業(yè)旅行的時候,“不安分”的我又開始了新的挑戰(zhàn)。這一次我決定獨自一人騎行青藏線!

從西寧到拉薩,全程200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長距離爬坡騎行對體能要求很高。不過對于經過部隊鍛煉的我來說,這并不是最大的困難。青藏線真正的挑戰(zhàn)在于沿線人煙稀少,補給點之間常常隔著幾十上百公里的無人區(qū)。七八月間高原氣候多變,上午天清氣朗,下午可能就刮風下雨下冰雹,夜間甚至會下小雪。高原上沒有任何遮擋物,遇到風雨冰雹,只能硬扛著往前走,因為趕不到下一個點就得露宿高原,那是非常危險的。我有一次在一個挖煤工地上住過一宿,那是最驚險的一次。

漫漫旅途中,我走過風光秀麗的青海湖,翻過蒼莽雄偉的昆侖山,曾在初次見到圣潔的雪山時熱淚盈眶,也曾在穿過可可西里時邂逅傳說中的藏羚羊。“寂寞和艱辛是難免的,但是與心靈受到的震撼相比都微不足道?!?/p>

我曾在途中作過小詩一首,以表心跡——

生平不負劍,豈知江湖遠?

今作少年游,意氣憑肝膽。

曠野少人行,長路多艱險。

單騎自驅馳,游子不顧返。

創(chuàng)業(yè),考驗并不比當兵小

青藏騎行回來后,我的碩士生涯開始了,研究方向是互聯(lián)網和電子商務。在那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心中也蠢蠢欲動,想在這個風云激蕩的時代干一番自己的事業(yè)。2012年年末,經過深思熟慮,我和兩個同學正式開始合伙創(chuàng)業(yè),方向是團隊協(xié)同工作網站。

那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啊,3個人躲在宿舍苦干了一個寒假,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編程,春節(jié)也只回老家待了不到一星期。寒假后,凝聚了團隊辛勤付出的新產品——e朝夕上線了,網站集成了日程管理、任務管理、文件管理、即時通訊等功能,能幫助團隊提高工作效率。網站推出之后,很快在校園里累積了3000多用戶,團隊規(guī)模也迅速擴大,一度達到了十幾人。

當然,任何創(chuàng)業(yè)都不會一帆風順,我們也很快遇到了瓶頸。

由于3個創(chuàng)始人都是技術出身,缺少產品和運營經驗,我們犯了初創(chuàng)團隊最容易犯的錯誤:把產品做成了大而全但是缺少核心競爭力,用戶增長也越來越乏力。核心成員曾一度對未來發(fā)展方向產生了激烈的爭執(zhí)。

好在我們都是對事不對人,雖然意見分歧很大,但大家都是為了團隊的未來著想。在經過一段苦悶彷徨的思索后,我和團隊冷靜思考,確定了轉型方案:產品上大刀闊斧地做減法,集中精力做好社交化時間管理這一個點。順應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趨勢,產品形態(tài)從PC端為主轉向以移動端為主。

方向確定后,團隊迅速轉型,小團隊的靈活性優(yōu)勢很快顯示出來了。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就把社交日歷APP——朝夕日歷第一版研發(fā)出來了。團隊也順利入選清華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x-lab。在x-lab,團隊的產品獲得了投資人的賞識,順利拿到了天使投資。

做極致的產品,做正能量的事業(yè)

獲得天使投資之后,我決定休學全職創(chuàng)業(yè),這一次休學和3年前休學參軍一樣,我的抉擇依然堅定。創(chuàng)業(yè)是高風險的,成功率很低,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希望。休學全職創(chuàng)業(yè)是對團隊負責,對投資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每一次出發(fā)都是負重前行,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層出不窮。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我先后做過后臺開發(fā)、移動端開發(fā)、項目管理,后來由于團隊分工的需要,又從技術開發(fā)轉向運營推廣崗位。這次轉崗對于理工科的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