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封禪儀記(節(jié)選)

江山如畫:中國古代山水志 作者:吳樹強 著


封禪(1)儀記(節(jié)選)

東漢
馬第伯

是朝(2)上山,騎行。往往道峻峭,下騎,步牽馬。乍步乍騎,且相半。至中觀(3),留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無不睹。仰望天關(4),如從谷底仰觀抗峰(5)。其為高也,如視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6),如無道徑。遙望其人,端如行朽兀(7),或以為白石,或以為冰雪,久之,白者(8)移過樹,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9)僵臥石上,有頃復蘇,亦賴赍(10)酒脯。處處有泉水,目輒為之明。復勉強相將行。

到天關,自以已至也,問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脅(11),大者廣八九尺,狹者五六尺。仰視巖石、松樹,郁郁蒼蒼,若在云中。俯視溪谷,碌碌(12)不可見丈尺。遂至天門(13)之下。仰視天門,窔遼(14)如從穴中視天窗矣。直上七里,賴其羊腸逶迤,名曰環(huán)道,往往有(15)可得而登也。兩從者扶掖(16),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重累人矣,所謂摩胸石,捫天(17)之難也。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牒牒(18)據頓(19),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而兩腳不隨。

早食上,晡(20)后到天門。郭使者(21)得銅物。銅物形狀如鐘,又方柄有孔,莫能識也,疑封禪具(22)也。得之者汝南召陵(23)人,姓楊名通。東上一里余,得木甲(24)。木甲者,武帝時神也。東北百余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闕在南方,漢武在其北。二十余步得北垂圓臺(25),高九尺,方圓三丈所(26),有兩陛,人不得從。上從東陛上。臺上有壇,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維(27)有距石(28),四面有闕。鄉(xiāng)(29)壇再拜謁,人(30)多置錢物壇上,亦不掃除。國家上見之,則詔書所謂酢(31)梨酸棗(32)狼藉,散錢處數百,幣帛(33)具道。詔問其故,主者(34)曰:“是武帝封禪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為先上跪拜,置梨棗錢于道以求福,即此也?!鄙显唬骸胺舛U大禮,千載一會,衣冠士大夫何故爾也!”

泰山東上七十里,至天門東南山頂,名曰日觀。“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秦觀”者,望見長安;“吳觀”者,望見會稽;“周觀”者,望見齊。黃河去泰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黃河如帶,若在山址。山南有廟,悉種柏,干株大者十五六圍(35),相傳云漢武所種。小天門有秦時五大夫(36)松,始皇封泰山,逢疾風暴雨,賴得松樹,因復其下,封為五大夫。西北有石室。壇以南有玉盤,中有玉龜。山南脅神泉,飲之極清美利人。

日入下去,行數環(huán)。日暮時頗雨,不見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舉足隨之(37)。比至(38)天門下,夜人定(39)矣。

賞析

馬第伯,東漢初人,生平不詳。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光武帝劉秀在泰山舉行祭祀天地的封禪典禮,馬第伯作為一名虎賁郎將,隨從參加了本次典禮,并負責前期探查路況?!斗舛U儀記》是他參加這次典禮的記錄。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這篇文字并不為旅游而作,而是出于工作需要所做的記錄。由于出自親身體驗,且目的是對泰山路況做詳細說明,因此我們今天看來,它很不像記述游山玩水的游記,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很自然的結構、質樸實在的語言、具體而生動的實況記錄,讀之如臨其境,如歷其險。

它為我們了解近兩千年前人們攀登泰山的情形,提供了一手的珍貴文獻記載。在沒有完備基礎設施的當年,登頂泰山的艱辛可想而知,如走到最困難的路段時,他寫道:“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重累人矣……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此情此景,今天讀來都是如在目前,感同身受。

(1) 封禪: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隆重儀禮?!胺狻笔羌捞?,登泰山筑壇舉行?!岸U”是祭地,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舉行。

(2) 是朝:指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或十三日的早晨。

(3) 中觀:泰山寺觀名。

(4) 天關:泰山地名,在中關與天門之間。

(5) 抗峰:高峻的山峰。

(6) 窅窱(yǎo tiǎo):幽深。

(7) 朽兀:干枯木然的樣子。

(8) 白者:白色的東西,指仰望天關上的人形。

(9) 四布:四肢舒展開的樣子。

(10) 赍(jī):帶著。

(11) 山脅:指登山道路兩旁陡峭的山壁。

(12) 碌碌:石貌。

(13) 天門:泰山地名,是秦、漢祭天處,即舉行封禪儀禮地點。

(14) 窔(yǎo)遼:深邃幽遠。

(15) 索:粗繩。

(16) 掖:一作“挾”。

(17) 捫天:摸著天,喻極高。

(18) 牒牒:通“迭迭”,指多次、不斷地。

(19) 頓:指停下來休息。

(20) 晡(bū):申時,即今午后三時至五時。

(21) 郭使者:指光武帝派遣修路的黃門謁者郭堅伯。

(22) 封禪具:指秦、漢舉行封禪儀禮所用的器具遺物。

(23) 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東。

(24) 木甲:指木制的神像。

(25) 北垂圓臺:坐南朝北的圓形土臺,即漢武帝祭天的土臺。

(26) 所:約計之詞,等于說“大小”“左右”。

(27) 四維:指祭臺的四角。

(28) 距石:彎曲角形的石塊。

(29) 鄉(xiāng):通“向”,朝著。

(30) 人:泛指登天門朝拜祭臺的人們。

(31) ?。和按住?。酢梨:指爛梨。

(32) 酸棗:指爛棗。

(33) 幣帛:古以絹帛作貨幣。

(34) 主者:指負責管理封所的官員。

(35) 圍:量詞,兩臂合抱的圓周長。

(36) 五大夫:秦代勛爵名稱,列第九級。

(37) “先知”句:謂先用腳試探腳下的路,踩著前面的人的足跡,以確定道路。

(38) 比至:等到。

(39) 人定:人們都安息的時候,即謂深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