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時代
楊慎家族是四川名門,世居新都,五代官宦,“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為四川乃至全國罕見。祖父楊春為易學大家,治學嚴謹;父親楊廷和,學務實用,崇尚實學,為武宗、世宗兩朝首輔;楊慎是楊廷和的長子,天資聰穎,自小就被譽為“神童”。
明代大文學家、茶陵派領袖李東陽題詩稱贊:“蘇氏奇峰僅有三,竇家芳樹人稱五。太史文章秘閣勛,少年狀元才出屏。眼看是父復是子,此語吾傳揚子云?!薄把劭词歉笍褪亲印?,指的就是楊廷和、楊慎父子。(明·李東陽《懷麓堂集·寄楊留耕先生》)
楊慎從小被譽為“神童”,天資聰穎。母親黃氏夫人出身書香門第,教他學習詩詞。他七歲起便可成誦,十一歲開始學作近體詩,初露才華,十二歲擬作《吊古戰(zhàn)場文》,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佳句,十四歲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霜葉賦》《詠馬嵬坡》等詩,其《黃葉詩》轟動京華。當時茶陵詩派的首領、內(nèi)閣首輔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yè)門下”,并稱之為“小友”。
明代學者楊慎塑像(位于新都桂湖)
楊慎的父親楊廷和,二十歲進士及第,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元老,歷任武宗、世宗兩朝首輔,關注民生,改革弊政,反腐肅貪,頗有政績,為楊慎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樹立了優(yōu)秀的榜樣。
楊慎家族“四重四足”的家風家訓自成體系,起源于楊慎曾祖母熊氏夫人的《四重家訓》:“家人重執(zhí)業(yè),家產(chǎn)重量出,家禮重敦倫,家法重教育?!苯逃訉O敦睦人倫,興家立業(yè)。后世子孫恪守家風,為官者清廉自律,為商者兼濟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