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研究方法及理論依據

葛浩文翻譯風格研究 作者:張雯,付寧


1.2 研究方法及理論依據

本書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語料庫實證研究與定性考察的結合。實證研究在這里指的是通過語料庫翻譯學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實現(xiàn)對文本的描寫和對譯者風格的闡釋。而定性研究則指傳統(tǒng)的內省式、例證式研究方法。

語料庫翻譯學是近十幾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它建基于語料庫語言學的思想和方法,并以語言學和翻譯理論為指導,以概率和統(tǒng)計作為手段,以電子文本作為基礎,以真實語料為對象,同時將描寫性翻譯研究與語料庫語言學相結合,進而對翻譯進行歷時或共時研究。它不僅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同時也反映出依據語料庫大量真實的語料而作的關于翻譯的理論思考。“語料庫的發(fā)展……使描寫性翻譯研究得以充分展開,語料庫翻譯學基本上就是語料庫語言學加描寫性翻譯研究。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新的研究范式?!保ㄍ蹩朔牵?006:9)

但是,眾所周知,翻譯是一門藝術,文學翻譯尤其如此。對文學翻譯作品的考察離不開審美的范疇,是非常個人化的體驗,因此也絕非干巴巴的實驗數(shù)據所能反映的。正如黃立波所說,“目前借助語料庫統(tǒng)計數(shù)據僅從形式上考察譯者風格的方法還不很完善”。(黃立波等,2012:71)“觀察和內省是我們獲取數(shù)據的兩種方法,且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保ㄔS余龍,2000:5)僅僅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有時會失之偏頗。莫娜·貝克(Baker,2000)也建議,根據語料庫統(tǒng)計數(shù)據所得出的語言使用模式應當再與源文本直接比較來解決源語或者作者風格(對譯文)的潛在影響問題。邦奇(Bunge,1995)也曾這樣總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之間并非水火不相容,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量所統(tǒng)計的是具有同一質的樣本的量,或質的強度。”可見,將經驗主義的定量分析與理性主義的定性分析方法結合起來,才是更為科學、更為可行的研究方法。

因此,本書將在運用語料庫對譯者風格進行考察之外,還將采用傳統(tǒng)的定性分析方法,對葛浩文的翻譯風格進行分析和考察,從而得出更可靠、更全面的結論。具體實現(xiàn)方式為:收集葛浩文翻譯文本,通過降噪處理成為清潔文本,進行賦碼標注,搭建葛浩文翻譯作品(共十部)語料庫,隨后借助語言統(tǒng)計和分析工具“WordSmith”、“AntConc”和“Concordance”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合譯本描寫、個案研究、例證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并適時通過與相關大型開放語料庫數(shù)據進行比較,多維度、多角度進行研究。在語料庫翻譯學的框架和指導下對產生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進行量化分析,同時結合具體例證進行譯者風格考察和闡釋。此外,還將適時采用歷時分析方法,結合譯者和譯本所處的不同社會歷史及文化背景,較全面地分析譯者的翻譯風格及其形成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