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1797-1856),杰出的德國作家、詩人。海涅既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語言詩意化,將報刊上的文藝專欄和游記提升為一種藝術形式,賦予了德語一種風格上的輕松與優(yōu)雅。他是作品被翻譯得最多的德國詩人之一。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今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入淺草社。1925年和同仁成立沉鐘社。1930年留學德國,先后就讀于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36年起先后任教于同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馮至學貫中西,文化學術上頗多建樹。以詩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譽一時,被魯迅譽為“中國最杰出的抒情詩人”。其《十四行集》在中國新詩寫作中開創(chuàng)新體,獨步文壇,影響深遠。《杜甫傳》《論歌德》在中國學術史上均具開創(chuàng)意義。他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有專攻的外國文學,尤其是德語文學研究和翻譯人才,對中國外國文學學科的發(fā)展和整體規(guī)劃由篳路藍縷之功。譯作有《哈爾茨山游記》、《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海涅詩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審美教育書簡》(合譯)和《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合譯)等。其德詩漢譯成就尤高,清新俊朗、音籟天然、風骨獨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