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飛夢不醒到揚州——晁補之《臨江仙》散讀

一眼抵過萬千愛:流轉在宋詞里的風情雅韻 作者:徐昌才


飛夢不醒到揚州——晁補之《臨江仙》散讀

人到中年,漂泊半世,讀一讀那些載饑載渴、羈旅天涯的詞作,自會產生共鳴,為曾經的美好年華悄然流逝、為曾經的風花雪月化為泡影、為遙遠的故鄉(xiāng)歸程無計、為熟悉的山川夢里依稀。宋代詞人晁補之詞作《臨江仙》為我們描繪了一段旅途風光,抒寫了一段悲歡人生。山水夕陽涂染情思,風花垂楊飄蕩離愁。吟詠詞作,你會隨詞人的見聞心緒不寧,也會隨詞人的悵恨感嘆唏噓。

綠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垂楊低映木蘭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新上簾鉤。青鸞無計入紅樓。行云歸楚峽,飛夢到揚州。

一次停舟靠岸,一次漂泊暫住,不知道置身何處,不知道行程幾許,沒有親朋故友臨江迎接,沒有紅巾翠袖熱情相擁。只記得,那個陽春三月的日子,那個夕陽西下的黃昏,詞人駕著一葉孤舟,載滿重重心事,靜靜地漂泊,江波遼闊,沙洲汀岸隱然在望。遠處,綠草萋萋一片,碧樹蓊郁成林,暮靄沉沉如煙。沒有風吹草動,沒有人聲喧鬧,寂靜得有些清冷,詞人困惑,這是到了哪里?何處可以投宿?近岸,江水平靜如鏡,纖塵不染,倒映著漸漸暗淡的天空,還有那輪蒼涼的夕陽。岸邊,一些花朵紛紛凋零,縷縷垂楊輕輕飄拂。詞人卷起風帆,跳下孤舟,系好纜繩,準備暫住一晚,等待第二天,再繼續(xù)趕路。一個人的黃昏已然孤單,更何況又是一個敏感多愁的文人,極目所見,山水花柳,清風夕陽,無不觸動心懷,無不牽扯憂思。

陽春三月,本當是百花爭艷,五彩斑斕,可是,詞人行走天涯,遭遇暮色黃昏,遭遇汀州蒼蒼,只感受到景色凄迷,天地暗淡。一個“暮”字,雙關含情,惹人聯(lián)想,一方面指暮春時節(jié),春意濃深,花木繁茂,呼應“綠暗”;另一方面又暗示一天將盡,暮色降臨,詞人仍然漂泊江上,當然要停舟靠岸,投宿人家。一個“暗綠”,不是翠綠欲滴,生機勃勃,不是明媚亮眼,熠熠生輝,而是蒼蒼翠翠,深綠暗淡,似乎詞人眼前呈現(xiàn)一幅如煙似霧、如云似墨的圖景,讓人感覺沉寂、壓抑。加之暮靄沉沉,夕陽慘淡,詞人所見所感更多凄清與冷寂。曾記得崔顥有詩云“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登黃鶴樓》),柳永有詞云“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雨霖鈴》)。詞人行舟江上,遠眺綠草萋萋,近觀綠水蕩漾,置身煙波暮靄之中,尋覓移舟靠岸之處,自然備感凄寂,免不了思念遠方的親人,免不了懷想離別的朋友。自然就是如此神奇,不需要任何提醒與點撥,只是如實呈現(xiàn)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段的特定風光,就可以將人帶入遙遠而傷懷的過去。

寫到落花,沒有風,沒有聲響,哪怕一絲細小的響動也沒有,周圍一片沉寂,沉寂得有點嚇人。詞人卷起布帆,停舟岸邊。落英繽紛,無聲無息,平添了環(huán)境的幽靜,暗烘詞人內心的不安寧,一如江波蕩漾,漣漪涌起,一圈一圈慢慢蕩漾開去。想起了陶淵明的曠世名篇《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武陵漁人沿溪行船,忽然看見一片桃林,落花紛飛,綠草鮮美,驚喜不已,又疑竇叢生,于是帶著好奇與期待走進這片桃林,走進一片神秘的天地。和武陵漁人大不一樣,詞人晁補之雖然也是看到了一片落英,一片芳草,但是,他的心思不在這里,他沒有心情欣賞暮春的美麗風光,相反,他只是感受到一個人的心跳與孤單,一個黃昏的暗淡與凄涼。

詞人為何感觸如此凄清,如此哀怨呢?一個意象“垂楊”隱隱透露出個中奧秘。古代詩詞寫柳,多與離別相關,多是牽扯離愁別恨、相思愁苦。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柳又諧音“留”,因此,贈柳傳情,托柳言別,縷縷見于詩文。王維詩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詩云:“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陽城聞笛》)劉禹錫詩云:“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柳枝詞》)顯然,詞人特別點明江邊楊柳蔥蔥,絲絲垂拂,自然暗示詞人心頭的離恨憂思,特別又寫道垂楊低低,幾乎觸摸蘭舟,幾乎輕撫詞人臉龐,更是撩人心緒,浮思萬里。那個人是誰呢?當年又是在哪里執(zhí)手相看,揮淚離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思矣,煙波茫茫。追念過往的美好,傷感美好的流逝,何以為證?詞人借用“木蘭舟”道盡諸多情意。詞人乘坐的小舟,想來不過就是一種非常簡陋、非常普通的小木船,可是詞人硬要說是“木蘭舟”,何為“木蘭舟”?就是用木蘭樹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于此,用構宮殿也。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云木蘭舟,出于此?!焙蟪S脼榇拿婪Q,意味做工精致、彩繡輝煌、圖案美麗的船,并非實指木蘭木所制。很多文人吟詩作詞,習慣于說“木蘭舟”,包含深沉底蘊、無限情意。詞人晁補之這里點到木蘭舟,還有另外一重含義,想起了自己早年與妻子或是情人兩情相悅、蕩舟清波的快樂時光,多么幸福,多么風光啊??墒?,今天,自己只能孤零零一個人漂泊在異鄉(xiāng)的江面上,心中的她在哪里呢?可曾也像我一樣想起了過去的幸福生活?

心有千千結,情是萬萬縷,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詞人撐著竹篙,蕩著小舟,劃過泱泱春水,撐進一片柳蔭濃密的岸邊,回眸遠眺,只見江波粼粼,夕陽返照,灑下縷縷陽光,泛起點點金光,躍動在江面,閃爍在黃昏。詞人沒有心情欣賞風光,沒有興致吟詩作詞,似乎眼眸迷離,神思恍惚,陣陣憂思洶涌心間,縷縷思念飛越萬水千山,停落在遙遠的故園。這個黃昏,注定凄婉。這個夜晚,注定無眠。詞人心緒細密,情意深摯,點染景物,處處傷心。言風曰“靜”,言花曰“落”,言春曰“暮”,言柳曰“垂”,言舟曰“滑”,從整體上營造出一種深幽、寧靜、暗淡、沉寂的環(huán)境氛圍,巧妙地烘托出詞人的心緒不寧,情意凄婉的狀態(tài)。

詞作上片落筆眼前風光景物,輕言細描,由遠及近,由景及情,情景交融,營造濃郁氛圍,點明心境愁恨。詞作下片圍繞一個“愁”字,生發(fā)開去,時空錯置,今昔交織,表現(xiàn)詞人的復雜情思。曾記得,當年離別的情境。灞水橋東,惠風和暢,楊柳飄拂,自己和心上人淚眼相看,依稀分手,不勝哀怨。一步一回頭,斷腸不忍看,千難萬難,無所適從。不看不行,難舍難分;看又揪心,心如刀割。詞人挑出一個細節(jié)描摹,離別女子之時,游子回望美人所居紅樓,只見艷妝美人正在卷簾佇望,淚眼婆娑,意態(tài)恍惚。何等難堪,何等痛苦。對面落筆,言美人不堪忍受離別痛苦,婉轉到自己離別之際萬箭穿心之巨痛。

注意詞中幾個極富暗示性的詞語。灞水橋,在今陜西長安區(qū)東邊。唐人離開京都,多半于此折柳贈別,如鄭谷《闕下春日》:“秦楚年年有離別,揮鞭揚袖灞陵橋?!绷_鄴《鶯》:“何處離人不堪折,灞橋斜日裊垂楊?!?李白《灞陵行送別》:“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文人賦詩,灞橋送別,數不勝數,相沿成習,因此,灞橋就成了送別之所?!盎厥住币辉~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白居易的詩歌《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痹~人所寫其實與白居易詩意類似,區(qū)別在于白詩字面奉勸離人一去莫回頭,以免心痛難忍,其實暗示離人一步一回頭,依依難分舍;晁詞只寫一次回眸,濃縮萬千難舍;又寫對面不舍,婉曲道盡詞人深情。兩首詩詞均是突出離人的艱難與痛苦,均是表現(xiàn)人間的愛戀與癡情。

詞作最后三句,轉換時空,落筆現(xiàn)實,復寫詞人別后相思,凄楚苦澀,永難釋懷。自從當年灞水橋東一別,不知過了多久,不知輾轉何方,詞人總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渴望再度與美人團聚,可是,蒼天不遂人愿,世態(tài)不順人情,詞人依然漂泊江湖,歸思無計。多少相思血淚,化作一封封書信,寄往遙遠的故地,可是,這些情意繾綣的書信一去不回,杳無音信,留給詞人無盡的牽掛與思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更不知道女子心意如何,只是感覺到一種分手即永別的殘酷與絕望。詞人似乎產生一種感覺,感覺心中的她已經飄然遠去,消失在歲月的深處。就像那個古老的神話傳說一樣令人沮喪、悲觀。楚王巡游三峽,夢遇巫山神女,一場云雨歡愛之后,神女離去,對楚王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宋玉《高唐賦序》)楚王神思迷離,悵然若失。詞人此時此刻,此情此境,豈不類似當年的楚王?心中的女子已然遠去,如同虛無縹緲的巫山神女,留下一個孤獨落寞的詞人。無奈、凄涼,悲痛、傷心。很多時候,面對很多事情,經歷了風風雨雨,可以拿得起,放得下,可是,對于詞人來講,最是糾結于心,難以釋懷的恐怕就是這份男女相思了。還是不能平靜地接受現(xiàn)實,還是傷痛之余沉湎過去,過去的美好時光,或許才是對失落者最好的安慰。于是,如癡如迷,不知不覺,又進入夢鄉(xiāng),在一個寂靜深邃的夜晚,回到曾經相會的地方,回到兩人廝守的幸福時光。纏綿相依,款款深情,說不盡有多么甜蜜,有多么幸福。可是,夢總有醒來的時候,我們只能祝愿詞人,祝愿與詞人一樣心有牽念的游子,浪跡天涯的同時,有美夢相陪,久久不會醒來。

揚州是哪兒?揚州與詞人,與我們有何關系?巫山何其遙遠,楚峽何其幽深,不去深思細想,不去梳理坐實,只要想想,站在詞人的角度上,就會明白,人生一世,漂泊沉浮,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牽掛,有多少愛戀讓我們刻骨銘心,有多少故事演繹我們的真情,說不清楚,欲說還亂,不說又不安。其實,內心明白,不管走向哪兒,天地之間,總有一些人、一些故事、一些情意永遠觸動我們柔軟的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