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 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是如何誕生的? 希臘神話和基督教

吉本家的貓咪們 作者:[日] 春野宵子 著


第一部 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是如何誕生的? 希臘神話和基督教

為何古代雕像都是“裸體”的? 希臘美術(shù)

追求“男性美”的古希臘價值觀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舞者們幾乎一絲不掛地登場。這段舞再現(xiàn)的是古代奧林匹克競技時運動員們裸體上陣的情形,因為古希臘人和美麗的眾神一樣喜歡赤身裸體進行比賽。

這里所說的神,與基督教等教義中的絕對之神不同,他們超于常人的同時,性格豐富各異,有著與人類相似的喜怒愛憎。希臘人認為人類就是由這些神延續(xù)而來,人類美麗的形態(tài)是眾神喜悅的產(chǎn)物,由此衍生出了“俊美男性的裸體可以取悅神”的觀念,包含了“美=善”的信念和價值觀。他們認為男人所具備的美是積德的行為,如果要成為一個杰出之人,追求外在之美是必須的。

公元前6世紀末,在雅典舉行祭奉守護神雅典娜的“泛雅典娜節(jié)”時,也會定期舉辦選美男大賽,這個大賽就是這種觀念的再現(xiàn)。俊美之人代表了與神的接近,而神也會因俊美之人感到愉悅,這種想法在當時深入人心。他們認為“男人由容貌決定”,一個人是否美貌也反映了他人格的高下,在當時一個人的容貌就占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另外,美男賽中還有老年組,所以并不是只有年輕男子才集萬千贊美于一身(不過,皺紋卻被視為老和丑的標志)。

男性的肉體美能受到如此贊譽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希臘男子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只有通過服兵役他們才能獲得選舉權(quán)。在古希臘的城市中,斯巴達城男子7歲時就得離開家庭作為士兵接受訓練。

所以對于希臘男子而言,強身健體是必須的,而結(jié)果就是他們喜歡相互比較誰的肉體更加健美。在這一點上哲學家也一樣,那位名叫柏拉圖的哲學家,他的本名其實是“阿里斯托勒斯”,但因為他“肩膀?qū)掗煛?,所以有了“柏拉圖”這個外號。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希臘雕像在古希臘人追求男性美的主流影響下漸漸發(fā)展了起來。

古風時期以直立形象為特征的庫羅斯?Tetraktys

首先誕生的是被稱為“古風時期(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80年)”的雕像風格。希臘美術(shù)的完成期一般認為是在后來的“古典時期(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23年)”,而形成古典(=規(guī)范)雕像風格的基礎正是“古風時期”。如今在歐美美術(shù)館中被人們贊不絕口的精美希臘雕像,就是從這個“古風時期”開始形成的。

古風時期的雕像因受埃及美術(shù)的影響,雕像多為直立形象。不過,與埃及美術(shù)不同,希臘雕像是那種沒有其他東西支撐的獨立像。

古風時期的雕像形象,分為供奉在神殿里的代表少年和青年的“庫羅斯”,以及代表少女的“科拉”。初期科拉的發(fā)型,都是像戴著假發(fā)一般有著濃厚的埃及風格,服裝上則是那種能表現(xiàn)出女性特有肉體曲線的款式。而男性雕像的特點就是赤身裸體,重心在一只腳上,全身保持著一種欲抬腳跨步的“對立式平衡”姿勢。

古希臘的發(fā)展和美術(shù)的變遷

在古典時期,希臘人完成了如何表現(xiàn)裸體雕像的肉體美。對立式平衡雕像與古風時期的靜止式不同,古典時期的雕像具有一種動態(tài)特點。古典時期是形成西方后世美之規(guī)范·古典的一個時代。

公元前5世紀古典時期初期的雕像特征,多是那種崇高且莊嚴的形象,比如希臘聯(lián)軍打敗波斯勝利時刻的形象,或是符合眾神及運動選手相應性格特征的雕像。

公元前480年,以雅典娜為中心的希臘聯(lián)軍擊退了企圖侵略希臘的波斯帝國大軍,自此雅典成為一個文化與學問的中心城市。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年左右—公元前429年)通過政治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

雅典和斯巴達兩大勢力的對立引發(fā)了“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這場內(nèi)戰(zhàn)幾乎把全希臘都卷入其中,希臘社會和美術(shù)界的氛圍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肅清的恐怖政治籠罩著雅典全城,而這種反動局面反而讓希臘人在美術(shù)方面轉(zhuǎn)變?yōu)樽非笙順沸汀_@和日本在大戰(zhàn)前后在世道及風俗習慣方面也發(fā)生了劇變一樣,人們精神上的緊繃感是不可能持續(xù)很長時間的,那種反動力會把人們的趣味和嗜好帶入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

其結(jié)果就是公元前5世紀那種崇高且莊嚴的雕像風格不復出現(xiàn),在公元前4世紀時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形象優(yōu)美的雕像。比如古希臘雕刻家伯拉克西特列斯的《赫耳墨斯》,就是以奧林匹克勝者形象為模特,是一尊充滿了抒情氛圍的優(yōu)美雕像。

男性雕像的比例也從健壯型漸漸轉(zhuǎn)變?yōu)樾揲L纖細型,1比8的頭身比例比之前的1比7能讓臉部顯得更小,成為一種理想體型。

而伯拉克西特列斯雕刻出了一尊前所未有的與真人等身大小的裸體女神雕像。在希臘,一直以來男性裸體受到人們的贊美,但女性裸體卻被視為一個禁忌,而伯拉克西特列斯卻打破了這個禁忌,他雕刻的《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在當時的希臘引起了巨大轟動。當然也不能毫無緣由地就讓女神赤身裸體,所以他雕刻的阿佛洛狄忒以沐浴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

現(xiàn)代人常會覺得古典時期的希臘雕像缺乏面部表情的變化,關(guān)于這一點其實是出于希臘人“對于感情的外露應保持慎重態(tài)度”的意識表現(xiàn)。他們認為人應該控制好自己痛苦悲傷的情緒,即“pathos”,所以即使是表現(xiàn)悲劇場面,古典時期的希臘雕像也都是那種特有的“pathos”表情。

公元前5世紀具有崇高和莊嚴感形態(tài)特征的雕像復制品?Tetraktys

公元前4世紀形態(tài)優(yōu)美的伯拉克西特列斯的《赫耳墨斯》的復制品?Roccuz

希臘雕像帶著這種表情進入了“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0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三世(在位時期: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帶領(lǐng)馬其頓·希臘聯(lián)軍遠征波斯,建立了跨越東方及埃及的亞歷山大帝國。當他去世之后,他的帝國也隨之四分五裂,不過這次遠征讓希臘文明廣為傳播。

在“希臘化時期”中,希臘文化圈大為擴大,之前在希臘人中沒有的共通價值觀也隨之漸漸出現(xiàn)。亞歷山大大帝的后繼者們在各自統(tǒng)治的地域中,把希臘文化與其原本的融會貫通。就這樣步入了“希臘化時期”,美術(shù)作品的風格也開始發(fā)生變化。

《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的復制品

這些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從希臘式的觀念、個人感覺和理想主義轉(zhuǎn)變?yōu)橹匾晜€性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雕刻對象也從神轉(zhuǎn)變?yōu)榫骰蚰硞€特定人物。這種具有強烈寫實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漸漸發(fā)展了起來。

雕像也已不再只用于對神的禮拜,而是作為鑒賞對象成為一種美術(shù)品?!跋ED化時期”的雕像多是官能性較強、富含情感風格的作品。

就像盧浮宮里的那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像就是這個希臘化時期的作品。比起古典時期的雕像,現(xiàn)代人應該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欣賞這個時期的作品吧。

一般所說的希臘化時期,是指由侍奉亞歷山大三世的多利買在公元前30年建立多利買埃及王朝到被羅馬覆滅的這段時期。這個王朝最后的女王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克里奧帕特拉。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創(chuàng)作者不明,公元前190年左右

現(xiàn)存的希臘美術(shù)作品基本上都是復制品

我們在鑒賞希臘雕像之際,千萬不能忘記的一點就是,當初原作的希臘雕像其實已經(jīng)不復存在,多虧了羅馬人的復制(仿制),才讓我們這些后世之人得見當時作品的驚人之美。

公元前146年,統(tǒng)治希臘的羅馬帝國在建筑及藝術(shù)方面繼承了希臘文明,由于希臘藝術(shù)家遷居羅馬,越來越多的希臘美術(shù)被模仿雕刻出來。幸好如此,當希臘的青銅原作不見之后,還有這些仿制品能延存下來。

羅馬人原本把美術(shù)當作奢侈品,把樸實剛強當作美德,但在公元前2世紀當他們統(tǒng)治了希臘進入希臘化時期后,因為大量掠奪而來的希臘美術(shù)作品被帶進羅馬,加上希臘美術(shù)家移居羅馬,先進的希臘文化反過來統(tǒng)治了羅馬文化。

不論是在羅馬人還是土著人的神殿建筑中,都漸漸出現(xiàn)了希臘風格的裝飾品,希臘雕刻家雕刻的神像漸漸出現(xiàn)在羅馬神殿中。雖然在政治上是羅馬征服了希臘并把它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但在文化方面卻是羅馬被希臘所征服。羅馬人之前只使用拉丁語,但后來在羅馬帝國領(lǐng)土上精英們的通用語卻成了希臘語,由此可見一斑。

羅馬人甚至把希臘眾神和自己敬奉的神進行了同化處理。比如他們把希臘的宙斯叫作朱庇特,阿佛洛狄忒變成了維納斯一樣,各位希臘大神又有了一個拉丁名字。

文化后進國的羅馬上流階層對希臘文化充滿了傾慕之情,他們的住所內(nèi)漸漸出現(xiàn)具有希臘文化特征的物品。為了裝點自己的宅邸,羅馬人通過船運進口了大量的青銅雕像、大理石雕像,以及日用品,有些物品后來在沉入大海的船只中被發(fā)現(xiàn)。

就這樣羅馬人把“美術(shù)品等同于商品”,越來越多的大理石仿造品問世了。

公元前2世紀之后羅馬人的所求之物,就是當今美術(shù)史上被視為典范(規(guī)范)的古希臘古典時期的名作。不過原作只有一件,希臘雕刻家由此鍛煉出了猶如機械般精確模仿雕刻的技術(shù)。其結(jié)果如前所述,已經(jīng)失落的希臘美術(shù)杰作被大量仿制出來,而就是這些仿制品使我們今日得以一飽眼福。

不過,羅馬時代的仿制品也并非完全忠實于希臘原作,比如手和腿的姿態(tài)多少就會有些變化,即使源自同一作品,仿制品之間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

如上所述,羅馬繼承了希臘美術(shù)對美的追求成果,而這些希臘美術(shù)作品和古羅馬美術(shù)作品,作為美的“規(guī)范(古典)”延續(xù)今日。所以說西方美術(shù)史的原點就是古希臘美術(shù)。

古希臘美術(shù)的變遷和主要事件

專欄

和平盛典“奧林匹克”的發(fā)端

古希臘因為城邦眾多,戰(zhàn)爭頻發(fā)。為了4年休戰(zhàn)一次,于是誕生了古代奧林匹克。

奧林匹克是祭奠神的儀式,所以在此期間各國都是休戰(zhàn)狀態(tài),奧林匹克的“和平盛典”之名由此而來。戰(zhàn)士們成了選手,大家在自己的身體上涂上油,因為古代奧林匹克在圣域中進行,而女性是被禁止進入圣域的,所以選手們可以裸體進行競技比賽。古代奧林匹克由競走開始,不但有體育競技,還有詩歌朗誦等文藝方面的比賽。

如今作為全世界盛典的奧林匹克,在古代奧林匹克的初始,只有希臘人可以參加。但被羅馬帝國統(tǒng)治之后,希臘人以外的羅馬帝國人民也可以參加比賽了。羅馬皇帝尼祿(在位時間:54年—68年)就參加過公元67年的奧林匹克。

不過與希臘人不同,有些羅馬人好像很反感裸體比賽,就像日本人對赤身裸體泡溫泉習以為常,但在其他亞洲地區(qū)很多人對此非??咕芤粯?。

今天給奧林匹克冠軍頒發(fā)的是“金牌”,而在當時是授予代表勝利的“紅絲帶”。因為奧林匹克是獻給宙斯這位大神的儀式,所以也會贈予冠軍由奧林匹亞宙斯神殿附近生長的橄欖樹枝所做的桂冠,橄欖樹由此成為和平的象征。冠軍在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之后,也會受到民眾如同迎接英雄般的待遇。

那時雕像的對象只能是神,不過如果成為奧林匹克冠軍,也可以獲得給自己制作雕像的權(quán)利,制造出的男性冠軍雕像可以被供放在奧林匹亞的宙斯神殿中。

不過,古代奧林匹克在公元394年畫上了句號。因為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在位時間:379年—395年)把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的國家宗教,所以祭奠異教之神宙斯的古代奧林匹克也不得不一起被取消。延續(xù)到12世紀的古代奧林匹克就此落下帷幕。

  1. 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體強壯,胸寬肩闊,因此體育老師就給他取了“柏拉圖”一名,“柏拉圖”在希臘語意為“寬闊”。柏拉圖的名字就此沿用至今?!g者注
  1. 并非創(chuàng)造理想體態(tài),而是完全忠實于原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