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在前面

村上春樹·西班牙 作者:[日] 小阪知弘 著


寫在前面

我漫步在帕爾馬的棕櫚樹、雪松、蘆薈、桔子樹、檸檬樹和石榴樹下——天空是深藍色的,海水是天藍色的,山是翠綠色的,空氣好極了。我真正獲得了新生。

這段話出自波蘭鋼琴詩人肖邦剛到馬略卡島時寫給友人的信。1838年冬天,為了緩解肺結核病癥,肖邦帶著戀人來到這里。在這個令他獲得新生的島上,肖邦創(chuàng)作出了包括那首著名的降D大調前奏曲《雨滴》在內的眾多優(yōu)秀音樂作品。

喜歡西班牙的人一定對馬略卡島不陌生,它是素有“地中海浴池”之稱的巴利阿里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早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許多藝術家和文學家就選擇來這里休閑療養(yǎng)。而在西班牙,像馬略卡島這樣被陽光包裹的地方比比皆是,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qū)的太陽海灘。在這里,你不僅可以盡情沐浴在干凈溫暖的陽光中,還可以眺望遠處迷人的白色村莊。

西班牙能夠成為觀光者的天堂,除了秀麗壯美的自然風光,也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歷史人文景觀。截至2019年,西班牙已經擁有四十八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占了四十二項,這與這個國家輝煌燦爛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大約在三萬五千年前,克羅馬農人越過比利牛斯山脈北部,進入伊比利亞半島。隨后的幾個世紀里,腓尼基人、希臘人和迦太基人先后到此定居。再之后,西班牙又先后受到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入侵和統治。盡管這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動蕩和苦難,但也孕育出融合了羅馬、西哥特和阿拉伯特色的異彩紛呈的文化。在塞哥維亞、托萊多和科爾多瓦等古城區(qū),隨處可見哥特式、摩爾式、巴洛克式的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宮和城墻。游走在斑駁的街道間,看陽光隨時間轉過華麗而古老的建筑,仿佛走進了遙遠的、混雜著硝煙味兒的歷史。

摩爾人統治西班牙時期,留下了很多偉大的建筑,其中最耀眼的,要數位于南部城市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阿蘭布拉宮并不是單一的宮殿,而是集清真寺、宮殿、城堡于一身的龐大建筑群。錯綜復雜的鑲嵌式墻壁和天花板設計,使整個建筑散發(fā)出豪華氣息。

美的地方從來不缺乏慕名而來的人,阿蘭布拉宮自然也成了無數觀光者的心之所向,華盛頓·歐文就是其中之一。這位被譽為“美國文學之父”的大作家曾在西班牙待過四年,并于1832年創(chuàng)作出了《阿蘭布拉宮》。在這本書中,華盛頓·歐文以詩意的文筆,描繪出了西班牙狂野與浪漫并存的自然、熱情好客的西班牙人民,還有圍繞阿蘭布拉宮的諸多民間故事和有關摩爾人的神話傳說。在華盛頓·歐文筆下,被各樣故事和傳說包裹著的阿蘭布拉宮,呈現出了更加迷人的面貌。圍繞阿蘭布拉宮的傳說如此之多,幾乎每一個宮殿,每一扇門,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這里有見證了權利之爭和血腥屠殺的阿文塞拉赫斯廳,有被魔法控制的帶風向標的房子,有樸實善良的百姓和狡詐商人之間的財富紛爭,有塔樓上為愛情翹首以盼的美麗公主,還有玫瑰傳奇侍童與獵鷹的傳說。這些或真實或虛構的故事,讓阿蘭布拉宮穿越漫長的時光,直到今天仍綻放越發(fā)迷人的光芒。

海明威是另一位對西班牙著迷的大作家,不過和歐文不同,他癡迷的是西班牙斗牛。對于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活動,有人覺得它血腥殘忍,應當取締,有人則愛其徘徊在死亡邊緣的驚心動魄的美。海明威曾這樣評價:“斗牛是唯一的藝術,在這藝術里,藝術家面對著死亡,而其技藝的程度,表現了斗牛士的榮光。”

海明威與斗牛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當時的他是《多倫多星報》駐巴黎的記者,那年夏天他到西班牙的潘普洛納度假,第一次觀看了斗牛表演,便立刻迷上了這一將力與美、生與死融為一體的藝術。在那之后,海明威幾乎每年都會前往西班牙,而奔牛節(jié)也成為了他最喜歡的節(jié)日。

奔牛節(jié)又稱圣費爾明節(jié),原是潘普洛納市的一項宗教慶典,并非是國際矚目的活動,后因出現在海明威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中而聞名于世。海明威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很多以西班牙為背景的小說,除了《太陽照常升起》外,還有《第五縱隊》《喪鐘為誰而鳴》《死在午后》以及《節(jié)日》。其中,《死在午后》堪稱西班牙斗牛入門指南。在這本書中,海明威從流程、禮儀、技巧等方面出發(fā),對斗牛進行了全面介紹。

為了感謝海明威對奔牛文化做出的貢獻,潘普洛納政府在斗牛場的入口處建造了一座他的雕像,上面鐫刻著這樣一段話:“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本鎮(zhèn)的朋友和圣費爾明節(jié)的推崇者,他巧妙地描述和介紹了潘普洛納?!?/p>

除了海明威外,英國小說家毛姆也曾以西班牙為主題,寫了一本名為《西班牙主題變奏》的書。在這本書中,毛姆回到西班牙的黃金時代,詳盡記述了他對那一時期的流浪漢小說、戲劇、繪畫、社會習俗以及宗教信仰的認識和看法。其中,對自己最喜歡的畫家埃爾·格列柯作品的全面解析,對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的認知部分寫得相當精彩,從中不難看出毛姆在繪畫鑒賞方面的造詣。

不同于華盛頓·歐文、海明威和毛姆,村上春樹并沒有以西班牙為主題的作品。但是,如果將他迄今為止的作品羅列出來進行分析后便會發(fā)現,他的小說中同樣布滿了各樣的西班牙元素。

首先是西班牙語。除了母語日語和英語外,村上專門去學過一段時間的西班牙語。盡管他的西語遠沒有達到像英語那樣的流利程度,但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對西語的認知和這個語言自身的特點,使其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村上春樹的小說中,出現了很多會說西班牙語的人物,比如《挪威的森林》中的永澤,《1Q84》中的青豆,《1973年的彈子球》中的西班牙語教師,還有《斯普特尼克戀人》中的堇和西班牙男子菲爾迪納德。而這些人物在小說中主要發(fā)揮了兩種作用:一是促進故事局面好轉,另一個則是創(chuàng)造出一個主客合一的世界。

先來談談“促進故事局面好轉”這一作用。比如說《挪威的森林》中的永澤,他是主人公渡邊徹的前輩,通曉多國語言,通過學習西班牙語,使停滯不前的大學生活逐漸好轉,自己的人生也漸漸有了起色。

而在《1Q84》中,女主人公青豆在暗殺了宗教團體“先驅”的領袖后,躲在一處公寓里生活,為打破人生停滯不前的局面,她開始學習西班牙語。由此,青豆以往閉塞的人生開始好轉,她和青梅竹馬的天吾重逢,兩人一起逃出了有兩個月亮的平行世界,回到了只有一個月亮的現實世界。

關于創(chuàng)造出一個主客合一的世界,可以在《斯普特尼克的戀人》中找到例證。

在這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在菲爾迪納德的西語母語者,正是借助這一角色,主客合一的世界得以出現。故事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敏坐在摩天輪里,透過窗玻璃俯瞰自己住的公寓,目睹了自己和菲爾迪納德發(fā)生關系的場景。也就是說作為看的主體的敏,在摩天輪里透過窗玻璃觀察公寓里作為被看客體的“另一個自己”。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看與被看這組相互關系要想成立,主體和客體就必須分離,但村上春樹為使主客合一的世界出現,就讓西班牙語母語者菲爾迪納德登場。

西班牙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知名畫家,比如說弗朗西斯科·戈雅、巴勃羅·畢加索,還有一位就是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

村上春樹高中時,曾寫過一篇名為《參觀達利畫展》的文章,表達了自己對達利作品的認識和看法。

比如說《柔軟的時鐘》。這是超現實主義者達利的經典作品,充分展現了他獨特的風格。畫面中央有一個軟塌塌的鬧鐘,遠處地平線上有一把向未知世界延展的彎曲的鑰匙。此外還有玫瑰花、土墻。這些元素共同組成了一個謎一樣的世界。那個柔軟的時鐘是達利特有的對柔軟物體的憧憬,也是他對冰冷堅硬、棱角分明的現代文明的反抗。

而在村上的小說中,我們不難看出達利對他產生的影響。

比如說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卡夫卡和大島的某段對話,很容易能讓讀者聯想到達利的時鐘世界:

“佐伯的人生基本上在他(佐伯的戀人)去世那年,也就是她二十歲那年就停止了。不對,不是二十歲,有可能更往前,但具體的情況我就不清楚了。這一點你必須理解。埋藏在她靈魂中的時鐘在某一時刻戛然而止。當然,在那之后,外在的時間依然在流逝,這也對她產生了現實性的影響。可對于佐伯來說,那樣的時間幾乎沒有意義。”

“沒有意義?”

大島點頭:“形同于無?!?/p>

“也就是說,佐伯始終生活在停止的時間中?”

“沒錯?!?/p>

同樣地,在小說《1Q84》中,青豆與宗教團體“先驅”的領袖對決時的場景描繪,也像極了達利的繪畫世界。

《村上春樹·西班牙》的作者小阪知弘是歐洲知名學府薩拉曼卡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南山大學西班牙語專業(yè)副教授,專攻現代西班牙戲劇、西班牙電影和比較文學。在本書中,他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系統分析了村上小說中埋藏的西班牙元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點外,書中還解讀了西班牙音樂、文學、城市、文化、自然等在故事中發(fā)揮的作用。作者意圖透過西班牙這幅全景圖,勾畫出村上文學的全新面貌。相信這一角度新穎的嘗試和解讀,會為讀者呈現出一個更加完整和全面的村上文學世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