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紫,未花時采
紫是形聲字,形聲字總沒有多少意思,但因為止的起源是腳趾的意思。所以這個字,看著像是一個人腳踩著絲用刀一點(diǎn)點(diǎn)割,一個字竟就可以成一幅畫。
與謝蕪村有俳句云:“春闌珊,淡紫透霞?xì)?,筑波山”,說的是那筑波山的春景里,淡淡的紫,薄得如紗透出了霞色。
——天下,用紫用得最好的只有上帝。所以看紫要躍過人間的物事,看天看地。
純純的紫就是紫氣東來的紫,是老子過函谷關(guān)之前,讓關(guān)尹喜見到的那從東而來的紫。淺一些的紫有紫羅蘭,是紫色的30歲;再淺一些就是“雪青”,是紫色的20歲;最淺的淺到了夢里,就是紫丁香的顏色,正好是十六的花季。
紫是法國的普羅旺斯,那是個被薰衣草熏紫了的地方。所以有位暢銷作家,想要逃到普羅旺斯的紫里做一只可以睡在上面的甲殼蟲:“逃逸都市,享受慵懶,在普羅旺斯做個時間的盜賊。”陪著金城武跟著陳慧琳去過一趟《薰衣草》電影中的普羅旺斯,當(dāng)下嘆為觀止,怪不得金城武要在這里化做天使飛回自己的天堂。
——因為這里、這里是每個見到的人的天堂啊。
而那些在這里種植薰衣草的人們,是天堂的園丁。有童話說,天國花園里的每朵花都是最甜的點(diǎn)心,每顆花蕊都是最美的酒;這朵花上寫的是歷史,那朵花上寫的是地理和乘法表。一個人只需吃一塊點(diǎn)心就可以學(xué)一課書。他吃得越多,就越能學(xué)到更多的歷史、地理和乘法表。
但這個童話里沒有寫,吃了薰衣草,我們會學(xué)到什么呢?是把衣服,如墨水漾開,在衣服上層層遞進(jìn)地熏出紫色的衣裳?
一個滿目皆紫的夢幻般的地方,中國也曾經(jīng)有過。那春秋時代,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于是一國盡服紫,想象那種場面,那天地之下,唯有紫色最猖狂,每個人似乎都是一束薰衣草。
紫色的花除了薰衣草的紫外,還有那開在林徽因筆下的紫藤花的紫。
那紫開放了,可是卻只是一味的安靜,安靜得只許林徽因這樣的女子看見:
紫藤花開了
輕輕地放著香,
沒有人知道。
樓不管,曲廊不做聲,
藍(lán)天里白云行去,
池子一脈靜;
水面散著浮萍,
水底下掛著倒影。
紫藤花開了,
沒有人知道。
藍(lán)天里白云行去,
小院,
無意中我走到花前。
輕香,風(fēng)吹過
花心,
風(fēng)吹過我——
望著無語,紫色點(diǎn)。
林徽因的紫是雅的,是水上的浮萍,是水底的倒影,是落到詩人的手上的。
而張愛玲的紫,是落到蒼生上起的那暗花,風(fēng)生水起只為活著的那點(diǎn)顏色。所以胡蘭成說:“張愛玲先生的散文與小說,如果拿顏色來比方,則其明亮的一面是銀紫色,其陰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睆垚哿嵋苍戆鬃约翰粚儆诒?、白薇一派。她的作品沒有女性作家的溫婉、柔媚,無論是銀紫或是青灰,總之只是蒼涼。
所以那花上詩人眼里的紫,在張愛玲的眼里卻只是那月光照耀下,《金鎖記》里那怨婦的腳,是“青,綠,紫,冷去的尸身的顏色”。紫得讓人倒抽一口冷氣。
外國也有個叫皮扎尼克的詩人,跟張愛玲一樣,說《紫色》:
在一個垂死的人的抽搐里
在一個瘋子的記憶里
在一個幼孩的悲哀里
在伸向杯子的那只手里
在不可企及的杯子里
在自始至終的渴望里
紫色的花還有開在川端康成《古都》里的紫花地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它:“其葉似柳而微細(xì),夏開紫花結(jié)角,平地生者起莖,溝壑邊生者起蔓?!比欢凇豆哦肌返纳倥е刈用媲?,紫花地丁寄生在楓樹樹干上的兩個小洞里,兩株遠(yuǎn)遠(yuǎn)地隔著——約莫隔了一尺。所以千重子會想:“上邊和下邊的紫花地丁彼此會不會相見,會不會相識呢?”
所以川端康成寫了《古都》,給了她這個答案。
而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里提到一種紫草,可以做藥也可以染色,他說:“如今之紫草,未花時采。”短短幾個字,這花要開未開間就有一種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風(fēng)光。
紫色的花,據(jù)說,據(jù)說還有紫花醉魚木,她曾被用于2008年北京奧運(yùn)會場館建設(shè)綠化樹種,讓人很想去看看這種有著一個美麗的名字的花,看她的美是如何讓魚銜落花而醉去。
那年,當(dāng)白話文開始被提倡的時候,隨著它一起流行的還有用紫色墨水寫的字。豐子愷說:“紫色為紅藍(lán)兩色合成。三原色既不具足,而性又刺激,宜其不堪常用。但這正是提倡白話文的初期,紫色是一種蓬勃的象征,并非偶然的?!彼载S子愷也常常“買三五個銅板洋青蓮,可泡一大瓶紫水,隨時注入墨匣,有好久可用。我也用過一會,覺得這固然比磨墨簡便,但用了不久就不用了,因嫌它顏色不好,看久了令人厭倦”。
令人厭倦的是紫色的字,而無法讓人厭倦的是紫色的花瓣,比紅色要靜雅;是紫色的煙,比青煙要貴氣;還有紫色的天空,那漸深漸紫的薄暮的天空,就那么一閃,閃出幾縷紫光來,世界就沉靜了。
紫色不能太多,多到鋪滿整篇豐子愷的文章,要的只是花瓣里、云煙里和天空上那驚鴻一瞥的剎那。剛剛好。
所以紫是暮色,是天閉眼前眸子里流露的最后一絲余光??刀ㄋ够f:紫色是冷紅經(jīng)過藍(lán)色向后退,表現(xiàn)熄滅。是太陽的光,經(jīng)過淺藍(lán)深藍(lán)暗藍(lán)的天空,漸漸滅下去。一種意猶未盡的深遠(yuǎn)。
所以紫像是先秦,宴席未散,花朵還未睡去,淡淡的倦,倦看蒼生。就像一朵花微微地頹廢,卻依然開得好美。每一種美都獨(dú)一無二,都開天辟地。
那時候,詩經(jīng)里的每一個月,都還像詩一樣的美,清淡的美。
他們的五月斯螽動股,他們的六月莎雞振羽。
他們的七月正是食瓜、八月卻是斷壺的時候……
而此時
英雄還在擦劍,美人還在采著最后一朵卷耳。
而男人爬到田埂上,跺跺腳泥擊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薄菚r候的人就是這般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自在。
行人也路過今天要走的最后一條小河,放腳到水里,開心地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他們的人生真正是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的不著急。
而百里奚的妻還擋道彈琴而唱夫君——你發(fā)達(dá)了,為什么還不來接我:“百里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dāng)相別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币恍囊灰獾卣J(rèn)定和堅持,于是也成了詩人。
而管子突然警覺,對聽眾說:“墻有耳。伏寇在側(cè)。”
眾人屏息。
傾聽黑夜來臨的腳步……
一株紫莖 挾蘭而生——屈原
是非皆到此時心。
窮達(dá)未知他日事,
——唐·李群玉《長沙紫極宮雨夜愁坐》
屈原挾一朵蘭而來,江邊暮色正好,蘭花還開在紫莖上,屈原嘆一聲自己:“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薄f他的清明如蘭紫莖般貴氣。
有漁翁來問:你不是屈原么?怎么會到這里?
屈原說:“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p>
漁父說:“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屈原說:“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所以屈原懷石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一個如蘭紫莖般的人,是《詩經(jīng)》里的那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可是當(dāng)他成為溫其如玉的君子后,天地之間,已經(jīng)沒有他能自處的地盤。
所以,他只能落到水底,那里才有他要的清明。
他一生,只有忠誠,而他一生,卻沒有人相信他的忠誠。所以,他要寫《離騷》,但那時他以為天地總有他一葉的生存之地,所以他做的是那出世而未離世的蟬:“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污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他以為,自己可以依附著一棵樹而浮游于塵埃之外,既可以做蘭也可以做人。他要的是兩全。
后來最有煽動力的張儀來了,帶著秦國的使命和謊言,如一只陰險的雕來到了楚楚可憐的楚國,他找尋著可以下手的破綻。
對于一個不相信屈原的真話的君王來講,張儀要下手很容易,只要是謊言,楚王就能相信。所以他編造了一個最大的近乎于無賴的笑話。
他讓楚國跟齊國斷交,說秦國愿意獻(xiàn)出六百里土地。
懷王貪心,果然和齊國斷絕了關(guān)系,并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對使者說:“我和楚王約定的是六里,沒聽說過有什么六百里?!?/p>
楚懷王大怒,大規(guī)模起兵攻打秦國。于是好一場混戰(zhàn),打得風(fēng)起云涌,可沒有盟國相助,楚國打得很辛苦。
第二年,秦國提出割讓漢中一帶土地和楚國講和,但楚懷王說: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張儀就甘心了。
張儀說:“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到了楚國,又是一番花言巧語,說通了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信鄭袖,放了張儀。
等屈原出差回來,問懷王:“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已經(jīng)來不及。
所以后人想起楚懷王的時候,也只是笑他:“宮花一朵掌中開,緩急翻為敵國媒。六里江山天下笑,張儀容易去還來。”
后來秦昭王與楚聯(lián)姻,想與懷王見面。懷王打算去,屈原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但懷王稚子子蘭勸懷王:“為什么要拒絕秦王的好意?”
于是懷王去了,被秦扣押,以求割地。
最后輾轉(zhuǎn),懷王終死于秦而歸葬。
又后來,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國的人都指責(zé)子蘭勸懷王入秦。
而屈原,“雖流放,仍然睠顧楚國,系心懷王”,所以在文章里提起了這事。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又派人去頃襄王面前中傷屈原,頃襄王怒而放逐了屈原。
屈原方才知道,自己并不是蟬,是至清的水,而無魚,也不容忍有魚。
于是屈原披頭散發(fā)、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在江邊,招魂,招的是自己的魂,唱的還是那紫莖上的蘭:“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曩鈿w來,哀江南!”
屈原唱的那些詩,是紫莖上的蘭,而屈原,屈原恰是那蘭下的紫莖,梗直地頂著,頂著一朵朵蘭花開。
屈原終究發(fā)現(xiàn),他在人間做不了蘭,那么他可以做那蘭下的紫莖,將他的理想與希望化做文字,變做一朵一朵蘭花。
讓眾人見著做蘭的態(tài)度和做人的氣節(jié)。
屈原死后,天地昏暗,紫色斑斕的人間即將進(jìn)入大秦那萬色歸一的夜里。蟄伏著,等著大漢黎明的藍(lán)光到來。
風(fēng)起于青萍之末——宋玉
酒醒燈背月如鉤。
更有相思不相見,
——唐·李廷璧《愁詩》
若說屈原是深厚而不容許有一絲淡色婉轉(zhuǎn)的黛紫色,那么他的學(xué)生宋玉,就是紫丁香的顏色,淺淺的紫,有屈原的文采,卻更有自己做色的婉轉(zhuǎn)。他懂得妥協(xié),自然就淡成了丁香。
他寫的東西,總是令君王歡喜不已。他說的話,也總是投君王的喜好。所以他一生無事,得以善終,不起微瀾到無人記得他去世的年份。只知道,他去世之前,大約還聽說了荊軻去刺秦的事。
他的生,也無人記得。
大家只知道,屈原投江后,就出了一個宋玉。
陪伴在君王之側(cè),寫得一手好文章。
那君王,因為他的文章,竟然也成了文化的主角。
——在人間,君王給詩人生存空間,而在文章里,只有詩人才是君王。
而在這傳了幾千年的文章里,人們依然還能知道,宋玉,宋玉其實是個美男子。他的美,美到招惹登徒子這樣的人嫉妒,說他:“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p>
楚襄王去問宋玉。
宋玉說:“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他說得精妙,最后,好色的冠名反而落到了登徒子頭上。
他也說得得意,所以,把文章寫下來,從此讓人們知道宋玉他自己是如何貌美。
伴在君王側(cè),因為在做人的顏色上的妥協(xié),所以倒也留下了不少曼妙的文章。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蓖跻缘峭阶又詥査斡?。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xué)於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蓖踉唬骸白硬缓蒙?,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庇裨唬骸疤煜轮讶?,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笔菚r,秦章華大夫在側(cè),因進(jìn)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遠(yuǎn)游,周覽九土,足歷五都。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wèi)、溱、洧之間。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美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祛,贈以芳華辭甚妙?!庇谑翘幾踊腥粲型粊?,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復(fù)稱詩曰:“寤春風(fēng)兮發(fā)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币蜻w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yáng)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
于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比如跟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有風(fēng)颯然而至,楚襄王乃披襟而擋之,一時得意地問:“快哉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
宋玉對說:“此獨(dú)大王之風(fēng)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這回答只是媚。
后面的話,卻風(fēng)起云涌地暢快:“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壤之口,緣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颶熛怒……抵花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幢,經(jīng)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fēng)也……此所謂大王之雄風(fēng)也?!?/p>
——原來雄風(fēng)當(dāng)是起于那微小的青萍之末,而后盛怒于土壤之口,再然后抵花葉而振氣,最后落到玉堂之上。然則,他說的是大王,其實夸的還是他自己。
他說話太精明,卻惹人喜愛。
而他的一生,嘴里是一個宋玉,心里是另一個宋玉,所以詩人得以存活。
因為宋玉做人妥協(xié),所以得以活著寫詩;而屈原抵觸妥協(xié),所以不能活著寫詩……
所以宋玉的顏色,是在紫色里看著時機(jī)調(diào)了一些白,一些紅,一些青,調(diào)得正好,所以,成了丁香色。
他去世之前,荊軻已經(jīng)在易水邊唱完了:“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p>
英雄沒有回來,而秦終于大并天下。夜色降臨,所有的顏色重新渲染,等著新的篇章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