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編 歷史演義

明清小說的生成與衍化 作者:楊緒容


引言

本編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歷史演義,但不擬作普遍而全面的研究,而是從某些細部分別清理演義小說題材、內容、意義、體式上的發(fā)生、發(fā)展、衍化。其具體內容如下:

《〈三國演義〉兩大版本系統(tǒng)的關系》主要從一個側面探討《三國演義》的版本問題。因《三國演義》與歷史典籍關系直接而緊密,本章便嘗試從史料來源的角度,來探討演義本系統(tǒng)和志傳本系統(tǒng)之間的淵源關系。因為演義系統(tǒng)和志傳系統(tǒng)都找得到大量比對方更接近史傳原文的例子,這就可基本認定一個事實:即以嘉靖本為代表的演義本和以葉逢春本為代表的志傳本都不同程度地保留著一些元祖本的成分。這樣一來,而今學術界大致認定志傳系統(tǒng)比演義系統(tǒng)更接近羅貫中的元祖本的意見,以及一些與之相反的意見,都是不能成立的??偟恼f來,演義系統(tǒng)和志傳系統(tǒng)屬于并列關系,并無明確的早晚先后之分。這對于《三國演義》的版本研究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進步吧。此外,本章列舉了不少《三國演義》直接出自《資治通鑒》和《三國志》的文字,便為進一步探討《三國演義》的題名問題奠定了基礎。

《葉逢春本〈三國志傳〉題名“漢譜”說》主要從一個側面清理《三國演義》的歷史淵源。刊刻于明嘉靖二十七年的葉逢春本是今存最早的志傳本,其正式題名為“新刊按鑒漢譜三國志傳繪像足本大全”。其中包含了為人熟知的兩本書,即《資治通鑒》和《三國志》。然而,對于題名中的“漢譜”一詞,卻較少受人注意。本文認為,“漢譜”指《后漢書》。本章從語言和故事兩方面考查了《通俗三國志》襲取《后漢書》的情況,還從雙峰堂本把“漢譜”二字換成“后漢”來證實“漢譜”即《后漢書》??偟恼f來,《三國演義》在吸收歷代史籍、文學成果方面表現(xiàn)出一個大致的特色,即以《資治通鑒》為骨架,而以《后漢書》和《三國志》為血肉,并兼采其他野史筆記和前人的詩詞論贊而成。

《“演義”的生成》主要清理《三國演義》文體要素的形成,并順理成章地探究了“演義”與“志傳”的關系。“演義”源自儒家經傳,本作動詞,特指一種釋經的言說方式,具有對原典進行經義推衍、文字增廣和內容發(fā)揮等三大特征。先秦“演義”有演言、演事、演象等三大類。從“演事”而言,《左傳》實為“演義”之祖。而推其原,《春秋》實已確定了歷史敘事的三大要素:事、文、義。事、文、義也成為歷史演義的三大要素,并規(guī)定了后世歷史演義的基本特征?!皞鳌迸c“演義”一樣,也是一種闡釋方式,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文體形式。但“演義”作為一種文類之專名,要晚至唐代方被賦予文學意義;而《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出現(xiàn),才標志著歷史演義文體之正式確立。以后明清歷史小說之題名,“演義”與“傳”“志傳”同義,之間并無根本的體式之別。這就是說,題名《三國志演義》或《三國志傳》其意相同,其間并無體式或題材或其他任何方面的分別。

《〈資治通鑒綱目〉與〈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傳統(tǒng)》主要從一個側面清理《三國演義》的思想淵源。前賢談論《三國演義》與《資治通鑒》《后漢書》《三國志》等書的繼承關系,往往更多地強調人物故事乃至語言文字,然而思想觀念和感情色彩的影響其實更加重要。本章即擬具體探討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與《三國演義》在“尊劉貶曹”思想傾向上的重要關聯(lián)?!度龂萘x》把曹操塑造為“亂臣賊子”,說他“弒伏皇后”;而說劉備建安四年攻打許昌的行為是“討反賊”。這就把曹劉雙方的爭霸斗爭,看作是正統(tǒng)政權對謀逆之賊的戰(zhàn)爭。小說不取“傳禪”之說,稱曹丕是“廢帝”篡位;而稱頌劉備是“即位”,讓他代表炎漢正統(tǒng)一脈。這些思想和意見,并不見于其他正史、《資治通鑒》和小說雜戲中,而根源于《資治通鑒綱目》一書。朱熹《資治通鑒綱目》追求所謂一字褒貶,其目標就是希望達到《春秋》那樣使“亂臣賊子懼”的懲勸效果。《三國演義》通過朱熹《資治通鑒綱目》而上溯《春秋》之“義”,此“義”也就成為歷史演義的“義”根本和核心。受其影響,后世演義紛紛標舉“按鑒”字樣,除了表明在行文上與《資治通鑒》的密切關系,更顯示了與朱熹《綱目》在思想意義上的深層關聯(lián)。

《“演義”辨略》主要探討“演義”小說的衍化以及古今“演義”文學觀的發(fā)展變化?!把萘x”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近年來得到學界的關注,但各家的認識頗有出入。本章對其文體的形成和發(fā)展作了歷史的梳理,指出最初作為一般的文體,主要是對經部以及子部、集部的著作進行闡發(fā)。南宋真德秀的《大學衍義》一書對以后演義體作品的大量涌現(xiàn)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三國志演義》的出現(xiàn),形成了對史部著作演義的熱潮。這類作品從“志傳”與“說話”而來,其特點是題材的歷史性與語言的通俗性。它們別成一體,自成系統(tǒng),其影響掩蓋了一般意義上的“演義”。明人對這類演義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認識,分別把它們當作通俗歷史、歷史小說或通俗小說。今人一般都將“演義體”看作歷史小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