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去的恭王府
咸豐元年(1851年),道光帝第六子奕?被封為恭親王——這是清朝封建等級階梯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他也得以在次年搬入什剎海邊的王府。為迎接第三代主人,這座府邸的中路禮儀殿堂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力求遵循順治九年(1652年)定下的府建規(guī)制:“親王府,基高十尺,外周圍墻。正門廣五間,啟門三。正殿,廣七間,前墀周圍石欄。左右翼樓,各廣九間。后殿,廣五間。寢室二重,各廣五間。后樓一重,上下各廣七間。自后殿至樓,左右均列廣廡正門、殿、寢,均綠色琉璃瓦。后樓、翼樓、旁廡,均本色簡瓦。正殿上安螭吻、壓脊仙人,以次,凡七種;余房,用五種。凡有正房、正樓門柱,均紅青油飾。每門,金釘六十有三。梁柱帖金,繪畫五爪云龍及各色花草。正殿中設座,高八尺,廣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繪五色云龍,座后屏三開,上繪金云龍,均五爪。雕刻龍首有禁。凡旁廡樓屋,均丹朱戶。其府庫、倉焦、廚即及抵候各執(zhí)事房屋,隨宜建置于左右,門往黑油,屋均板瓦?!?/p>
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是谷長江,他們在2004年考古發(fā)掘銀安殿時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一塊磚,上面有“王府足制”字樣,這說明當年中路正殿是由1852年恭親王分府時重建,正門到神殿的屋頂改以綠琉璃瓦覆蓋。只是,由于三路格局在和珅時期就已形成,中路院寬難以布置親王府應有的七間正殿,恭王府只好沿用舊基的五間。
同治四年(1865年)的幾張“樣式雷”恭王府及其花園圖,所繪圖景也最接近恭王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1861年到1874年,即“同治中興”的十幾年,恭親王協(xié)助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他本人被任命為議政王總攬朝政,推行“洋務運動”,享雙份俸祿,達到其個人權力和聲望的頂峰。這一時期,恭親王在這里主持國家的重要儀式,恭王府成為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北京市古建研究所研究員王世仁認為,這幾張“樣式雷”圖正是這一時期大修工程的設計圖,重點是改造了花園。
2004年啟動的恭王府大修歷時4年多,這也是自150年前恭親王分府以來的第一次?!皢栴}是,要恢復到哪一時期的恭王府?”正如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的形容,“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恭王府已走過230多年歷史,就像一個人,走過少年、青年、中年、晚年,每段歷史都疊加其中,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點。爭論的結果,復建的主線還是定在恭親王中期的19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恭王府和其主人的最后一個極盛時期,“作為清代王府的樣本”。
恭親王奕?已經是這座王府的第三位主人??梢钥甲C的第一位主人是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當時和珅大興土木、逾制修建,雖不稱王府,但宅第的精美富麗不亞于王府,奠定了今日恭王府的規(guī)模。在這里,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迎娶了乾隆之女和孝公主,所居東部宅院依公主府規(guī)制進行改建,此次在樂道堂內檐發(fā)現(xiàn)了只有公主能用的鳳和璽彩畫,驗證了這點。乾隆駕崩后,嘉慶宣布和珅二十條罪狀,賜其自盡,宅中所抄家產相當于清廷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后來,和珅宅歸“愛豪宅不愛江山”的慶郡王永璘所有,與和孝公主各享半座宅第。生性閑散的永璘并未對舊宅做什么大改動,以至于對里面的很多逾制之物也熟視無睹,他死后被舉報有毗盧帽門口4座,太平缸54口,銅路燈36對,幸得嘉慶皇帝袒護,“為和珅舊物”。永璘死后,按清制“世襲遞降”,宅子被收回,直到迎來恭親王奕?。
恭親王輝煌之后,恭王府也如拋物線從頂點逐步下滑。因“鐵帽子王”奕?享有“世襲罔替”制度,長孫“小恭王”溥偉和其同父異母弟弟溥儒成為這座王府的最后一代主人。此后清朝滅亡,一代王府變?yōu)樘熘鹘烫?、輔仁大學校舍,新中國成立后又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聯(lián)研究室等8個單位、200多戶占據,每一個進入者都按照自己的使用功能需要進行改造。等到2003年,這座昔日的王府已經面目全非?!熬拖褚粋€人骨骼還在,但已被毀容了?!鼻迦A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師陳彤形容。
“90年前被大火燒毀的銀安殿所在地是各種私搭亂建的臨時房屋。音樂學院附中建的兩座小樓突兀地立在建筑群前方。建筑外觀被改建或破損,室內裝修幾乎全部改變,外檐彩畫全部被覆蓋,墻壁上繪上了《紅樓夢》彩畫,甚至還有‘文革’標語……”谷長江回憶。那一天,他陪同谷牧和李嵐清同來,看到多福軒里藝術研究院錄音室遷走后的一片狼藉,谷牧忍不住拍了桌子。自1978年起,谷牧就一直為恭王府的騰退和開放事宜而奔波。重建恭王府是周總理去世前對他的三大囑托之一,其他兩件事是建設國家圖書館和琉璃廠。到2003年,歷時近30年的恭王府騰退漸入尾聲,但歷史只剩下一些蛛絲馬跡。
多重歷史覆蓋下的恭王府大修更像是一次考古發(fā)掘——對僅存的蛛絲馬跡解剖、辨別、選擇,拼貼出這座王府150年前的黃金時代概貌,而更多的歷史拼圖仍在找尋之中。
第一塊拼圖
“恭王府的周圍也都是王府。西邊是濤貝勒府、慶王府,東邊是羅王府,河對岸是醇親王府,還有很多清朝大臣、文人墨客等的宅第,包括翁同龢也住在這兒?!惫醺芾碇行狞h委副書記吳杰說,什剎海一帶擁有北京內城一片難得的寬廣水域,因此形成了清末王府的聚集地。
清朝統(tǒng)治者入關以后,究竟在北京建立了多少王府,沒有一個準確的記載,其原因首先是清朝的封爵制度有“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之別,決定了一部分王府的不穩(wěn)定性和變更性。某些王府主人的封爵一旦達不到資格,就必須另行分府,于是一座王府會出現(xiàn)多個名稱。其次是歷史的變遷和王府的衰敗,造成了文獻記載的缺失。有的學者認為,整個清朝大概有百余座王府。伴隨著清朝的滅亡,這百余座王府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可以進行統(tǒng)計的有六十余座。
恭王府的命運,是北京王府的一個縮影。谷長江他們曾在2003年對北京現(xiàn)存的王府進行了系統(tǒng)考察,他發(fā)現(xiàn),能夠留下較深印象的不過十余座了?!按加H王府府邸現(xiàn)為國家某機關辦公用地,克勤郡王府現(xiàn)為一座小學,雖然保存基本完整,維修保護也不錯,但被挪作他用。鄭王府府邸各個殿堂之間的廣場,已建造了許多家屬宿舍樓,現(xiàn)代宿舍樓夾雜著王府殿堂,被學者稱為‘套中’的王府。像這樣的王府雖然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但難以看到完整的規(guī)制。而位于定阜大街的慶王府目前尚保存有造型別致的‘繡樓’,但整個王府中住了600多戶居民,連繡樓里也是住戶,日漸破敗?!?/p>
“到目前為止,能夠對外部分開放的只有恭王府一座。也是唯一可能作為北京王府樣本的了?!惫乳L江嘆息,如果不是周總理和谷牧長期奔走,連這也是無法想象的。在8年努力之后,后花園終于在1988年向游客開放?!盀榱粟s在亞運會前,中央要求我們以園養(yǎng)園,那年我們的門票是5元,在當時相當貴了,僅次于故宮?!眳墙苷f,那時花園是按照《紅樓夢》主題來策劃的,紅樓夢學會就在其中,“大觀園”的想象為它附加了多重意象。
昔日王府府邸里的新住戶“有文化”,但是窮?!拔幕瘑挝环孔泳o張,本來就沒房子住,前腳讓這家搬走了,馬上就會有人跳窗戶撬鎖,夾著被窩卷又住進去?!眳墙苷f。就這么“前搬后占”,200多戶居民直到1999年才搬走。
最后搬走的是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那是2005年底,恭王府管理中心終于拆除了古建筑前的兩座小樓,歷時30年的騰退大功告成,“資金花費足有四五個億”。
“侯仁之先生曾說,北京的明珠是什剎海,什剎海的明珠是恭王府。為什么恭王府是明珠上的明珠?”吳杰認為,恭王府不僅是北京王府的孤本,它還經歷了由私宅改為王府的歷程,幾位主人也都在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有著比其他王府更多的附加價值。
除了幾張“樣式雷”圖之外,恭王府似乎沒有在官方資料里留下太多記載。官方主要記載故宮和皇帝的活動,不包括各個王府,而普通人又很難進入王府一窺究竟,復建依據到哪里去尋找呢?
“有原始依據的,按照原始依據修繕;沒有原始依據的,按最接近的歷史依據進行修繕;既無原始依據又無歷史依據的,在專家指導下修繕;專家也吃不準的,按現(xiàn)狀保護性修繕。”面對匱乏的史料,谷長江定下大修基調。
恭王府的第一塊拼圖來自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澳鞘?937年5月31日到6月3日中國營造學社到恭王府的考察。為什么說這一時期重要呢?”恭王府管理中心專家組組長孔祥星說,“因為再過一個月,日本就要全面侵占北平,進入恭王府;而1937年也是恭王府要變?yōu)檩o仁大學女子學院校舍的那一年。營造學社考察是對王府原貌的最后一瞥。”
孔祥星與梁思成的孫子私交很好,曾拜托對方:“能否通過你奶奶林洙找一下這些圖?”當時主管清華建筑系資料室的林洙找到1937年中國營造學社對當時恭王府的實測圖10份,還有1947年的實測圖16份,涉及王府的各個關鍵部分。只可惜,所有圖紙皆是草圖,充滿雜亂的曲線和難解的圖形。
當時負責具體測繪的莫宗江和劉致平均于20世紀90年代去世。“我上學的時候還經??吹侥壬谇迦A騎自行車的身影呢。我們顯然慢了一步?!眳⑴c大修設計的陳彤說。
零星的恭王府記載來自國外。谷長江說,因為那時候恭親王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開展洋務運動,外國人比中國人更多進入王府。有關恭王府最早的系統(tǒng)記載就是在德國波恩找到的,1940年輔仁大學主辦的《華裔學志》刊登了燕京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洪舜和美國漢學家凱茨對整個王府府邸、花園進行實地考察后的論文,并拍攝了數(shù)十幅照片。現(xiàn)在《華裔學志》已遷至德國,孔祥星通過德國大使館找到1940年那期雜志,陳洪舜的女兒陳嵐得知后,捐贈了當時的65幅照片,成為最有力的原始依據。
昨日重現(xiàn)?
恭王府的氣派在中路院落的宮門處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兩尊巨大的石獅子蹲在雕花的石座上,虎視眈眈地守衛(wèi)著王府的府邸。前門的屋頂覆蓋著綠色的琉璃瓦——這種顏色的琉璃瓦是親王身份的最顯著象征,皇帝留給自己用的是黃色和藍色的琉璃瓦。
清華大學古建筑專家郭黛姮教授2003年底來到恭王府的時候,被這最后的王府氣象震撼了。但一進了府門,就是空曠的院子,長滿了荒草。這兒曾是富麗堂皇的恭王府正殿——銀安殿及其配殿的所在地,這一禮儀性場所里濃縮了王府的威儀,只在舉行重大儀式時才打開。但就在清朝滅亡不久后的1916年元宵節(jié),它們全都毀于一場大火。人們只能從《大清會典·事例》的記載中想象出一點當時的情景:“正殿中設座,高八尺,廣十有一尺,修九尺?;叱哂形宕纾祉毑世L五色云龍。座后屏三開。上繪金云龍均五爪,雕刻龍首有禁?!?/p>
“根據《文物保護法》,全毀建筑不再復建。但恭王府其他建筑還在,缺少了正殿怎么行?”在谷長江的堅持下,國家文物局同意復建。
“但我們有的只是這堆廢墟?!惫鞀f,既找不到見過銀安殿的人,也找不到一張照片,有限的史料中,也缺乏對此殿的詳細記載。
僅憑“樣式雷”平面圖是無法推斷立面具體數(shù)據的。2004年冬天,北京考古研究所首次開掘了火場遺墟——銀安殿及其配殿遺址。位于殿內前部的一排柱礎遺址,更標識出“和府”到“恭王府”的一個變遷——由于擴建,原來的柱子被向外移動了。“王府足制”字樣的磚、根據回填土色確定的磉墩位置,則解決了復建的許多基本問題,如殿的大小、結構等。
經過考古,可以算出大殿“身體”的數(shù)據,但大殿的頂是什么樣子呢?有的古建筑專家依據考古發(fā)掘,認為柱子位置偏向山墻,由此屋頂應是“硬山頂”樣式。郭黛姮則認為,由歷史依據看,恭王府為親王等級的文物建筑,應使用親王等級的“歇山頂”。她以前曾帶著學生測繪過大量古建,發(fā)現(xiàn)頤和園的一些歇山頂建筑,因臺基小,柱位偏山墻。歇山樣式由此確定。
如今的銀安殿至少在形制上還原了王府盛時的氣象:正殿采用歇山頂、五踩斗拱,綠色琉璃瓦襯托著屋脊上的吻獸;配殿用灰筒瓦,三踩斗拱;耳房為雙卷勾連搭,一斗三升斗拱。
其實,恭王府內最早開始修繕的不是正殿,而是多福軒。多福軒位于恭王府東路,曾是和孝公主的居所、恭親王的會客廳。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恭親王奕就在此處與英法代表談判,多福軒見證了《北京條約》的簽訂始末。因其特殊的歷史價值,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為其修復撥款5萬美元,恭王府管理中心2003年10月委托北京建筑工程學院進行設計。
此處為何叫“多福軒”呢?孔祥星說,當時有人提出,“因為滿屋貼滿了福字”,甚至找專家論證福字怎么貼。一開始的設計延續(xù)了當時一門四窗的格局,但有一個疑點:中間開間兩扇大門旁邊兩個窗戶用的木材與別的地方不一樣,質地、做工都比其他地方差很多。“難道是恭親王時期的豆腐渣工程?”想想不對,“王府里明面兒上的工程,怎么可能?”
孔祥星想,這里后來用作輔仁大學的圖書館,是公共場所,應該有照片留下。去對面輔仁大學查找,果然找到一張當年的圖書館內景圖,又對照1937年的實測圖發(fā)現(xiàn),有兩個開間原來是門,后來是藝術研究院改建錄音室時為采光需要改的。而“多福軒”里根本就不是貼滿了福字,而是掛著多幅“福壽”大匾。這恰與溥儀的七叔載濤在《清末貴族生活》一文中提及的景象吻合:“進二門后,中為穿堂客廳,所謂穿堂者,正中有綠油屏門四扇,無事不開……橫楣上方,例掛御筆匾額及福、壽字……”
更多謎題
清代以東為上,西路的建筑是恭王府中最僻靜的地方,也隱藏著主人最隱秘的心思。王世仁對此有透徹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和珅居住的西路,表面上看是休閑居住的宅院,有抄手游廊、垂花門、什錦燈窗、竹木花卉等。但正廳為七間,臺基高二尺八寸(約87.5厘米),與東路公主前廳(多福軒)相同;同時,明間的面闊與柱高和中路大殿一致。廳前設月臺,用石雕須彌座,柱頂用石雕鼓座,廳內仿寧壽宮樂壽堂設‘周制’仙樓。而且西路房屋,包括廂房、圍房,都用雕花屋脊,豪華程度遠遠超過東路?!彼J為,由此可以看出,和珅建府時,在典章與富足之間選擇的心態(tài)。
和紳的罪狀中也寫得清楚,第十三條稱:“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
這座“楠木房屋”指的就是西路的錫晉齋。史載,錫晉齋內部構件均為金絲楠木,金磚墁地,外看為一層,但實為兩層,精巧異常。陳彤認為,這是恭王府里最有價值的房子。2004年10月,陳彤第一次來到恭王府,就被這里吸引住了。當時,錫晉齋被改建成會客室,會議桌、沙發(fā)椅、吊燈,一派現(xiàn)代風格。但透過落滿灰塵的窗戶,嵌紫檀雕花隔扇雖有殘損,仍不掩其精致。
“蓮花瓣狀的柱礎,與故宮內乾隆晚年居住的‘倦勤齋’一模一樣。地面的花斑石,只有寧壽宮才有。平面形制上,錫晉齋也很特別,五開間楠木殿,有歇山頂?shù)谋B,比頤和園七開間的樂壽堂還要復雜。而它二層仙樓的復廊也比樂壽堂的單廊精巧。這對于它的主人和珅而言,都是‘逾制’的?!标愅f,說這座房子的藍圖是寧壽宮,并沒有冤枉和珅。
根據僅有的歷史照片與現(xiàn)狀比對,錫晉齋恢復了原有的大致格局。“把后來建的兩座樓梯拆掉,重新按原來的照片恢復了西邊的單跑樓梯。但東部的“L”形樓梯沒有恢復,因為它要跟整體裝修結合,這個樓梯原是環(huán)繞寶床的,四周還有花罩,現(xiàn)在其他裝飾沒有了,一個樓梯很突兀?!?/p>
與錫晉齋相比,水法樓的謎題更多。水法樓位于160余米長的二層后罩樓西側,《華裔學志》中,將其形容為“小迷宮”:“假山上有缸,缸內有水,水流下來,有池子盛之?!标愅枋?,水法樓兩層之間抽去隔板,倚靠著一面墻的假山與墻上圖畫渾然一體,實景入畫,畫如實景。從假山的“山徑”走上去,可以由一樓直到二樓。假山上水缸的水涓涓流淌,在“山下”匯成池,池中還有游魚。陳彤說,這是國內唯一的室內水法園林實例,可惜毀于輔仁大學入駐后,一切只能依據零星文字去想象。
“如果要做,我認為要做成‘可識別可逆’的,將來有人發(fā)現(xiàn)水法樓的更多資料,還能將我們修的東西拆了重來。”郭黛姮認為,在目前水法樓室內依據不足時,寧可不做。
最讓陳彤興奮的是,重修恭王府讓他有機會到古建筑頂子里去看,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東西,那些還沒被抹去的隱秘細節(jié)?!熬拖裆硖幇赴l(fā)現(xiàn)場,給一個人做解剖,論證一個千古謎案”。
他覺得,古建筑有兩種意義上的損毀,一是物理上的,梁架腐朽,房屋坍塌;二是文化意義上的,往往是更重要也是易被忽視的、大量細節(jié)的流失。古典建筑為何好看?正是因為充滿了細節(jié),是無數(shù)能工巧匠,點滴時間堆積而成的手工藝品。
“細節(jié)或許只是裝飾性的東西,與古建筑安全無關,但包含信息量最大,也最容易流失。比如彩畫,就是‘管窺全豹,可見一斑’,反映了王府規(guī)制?!标愅f,這次大修在彩畫泰斗王仲杰的主持下,對104個房間全部重繪,如此大規(guī)模的群體性彩繪,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吳杰也認為,復建的好壞,彩繪占60%,甚至比古建筑還重要。
恭王府里外檐彩畫基本全部被蘇式彩畫所覆蓋,看上去煥然一新,可是沒有價值?!氨热缙甙耸甏L制的《紅樓夢》彩畫,花花綠綠,但從文物保護角度,這是具有欺騙性的”。所幸有些內檐彩畫還在,陳彤他們仿內檐彩畫翻至外檐重繪。這是典型的手工藝,很多內檐彩畫看不清楚,要根據造型、規(guī)制重新推敲,再根據外檐結構延伸而來,做成嚴格的1:1平面圖再繪。
郭黛姮說,修復中盡量保留了各個時期的歷史信息,最晚留至輔仁大學。但對于另外一些時期的信息也做了適量保留,比如“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大標語“大興三八作風”等?!爱敃r的人也很瘋狂,紅色墨跡很難弄下來,除非覆蓋掉?!?/p>
宅院里原有很多王府忌諱的樹種:柏樹——陰宅的樹,梨樹——離別的樹,桑樹——與喪事相聯(lián),但為了保留部分歷史,仍留存了一些輔仁大學時期的樹木。吳杰說,恭王府里現(xiàn)存最老的樹就在錫晉齋院內,是兩棵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西府海棠,據說當日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常在樹下設宴,邀友人吟詩作畫。
有歷史的謎題待解,也有現(xiàn)實的困難?!氨緛砩暾埩?.69億資金,只給了1.6億,恭王府又自籌4000萬,這次大修一共花費了2億。”吳杰的每一筆賬目都算得清楚,恭王府大部分房間的室內裝修沒做,文物回收更少。
在郭黛姮主持的第一版規(guī)劃中,在銀安殿地下設計了一個考古博物館:玻璃地面下,考古發(fā)掘的舊磚瓦清晰可見;也為文物保存和研究提供了必需的現(xiàn)代化空間。但因種種原因沒有實現(xiàn)。原設計中的地下停車場也因資金問題而擱淺。陳彤說:“某種意義上說,恭王府目前只修了一個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