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 一首
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其先梓州(今屬四川)人,家開封(今屬河南)。景祐元年(1034)進士,歷官大理評事、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與歐陽修、梅堯臣諸公交篤。名士風懷,映照一世。后坐用故紙錢除名,居蘇州作滄浪亭以自適。終湖州長史。有《滄浪集》。今存詞一首。
水調歌頭
滄浪亭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①。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②。方念陶朱張翰③,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④。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沙鷗猜我⑤,不肯傍青綸⑥。刺棹穿蘆荻⑦,無語看波瀾。
【注釋】
①淡佇:安靜佇立。洞庭山:太湖中的島嶼,有東洞庭、西洞庭之分。 ②渺彌:湖水充盈,彌漫無際。 ③陶朱:春秋越國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后,鑒于勾踐難于共富貴,遂棄官從商,號陶朱公。張翰:字季鷹,吳(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齊王(司馬囧)執(zhí)政,任為大司馬東曹掾,在洛。知囧將敗,又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彼烀{便歸。不久,囧果被殺。 ④撇浪:把波浪拋在后頭。撇,拋。 ⑤沙鷗猜我:別本作“鷗鳥相猜”,不合平仄,必誤。《列子·黃帝》篇載,有人與鷗鳥親近,但當他懷有不正當心術后,鷗鳥便不信任他,飛離很遠。這里反用其意,借鷗鳥指別有用心的人。 ⑥青綸(guān):青絲織成的印綬,代指為官身份。 ⑦刺棹:即撐船。
【集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東軒筆錄》:蘇子美謫居吳中,欲游丹陽。潘師旦深不欲其來,宣言于人,欲拒之。子美作《水調歌頭》,有“擬借寒潭垂釣,又恐沙鷗猜我,不肯傍青綸”之句,為是也。
【賞析】
宋仁宗慶歷四年,蘇舜欽因細故被朝廷除名,來到吳中,訪得一廢地,以四萬錢得之,營為滄浪亭。亭既成,除了寫有著名的《滄浪亭記》,更留下了這首《水調歌頭》。這也是作者傳世的唯一一首詞。開篇四句,先寫滄浪亭所處環(huán)境,“方念”三句,自寬之辭,謂久有隱逸之志,被朝廷除名,正好能令自己拋撇官場風浪,一遂其愿。“落日”二句,表現出對剛過去的一場政治風波心有余悸?!罢煞蛑尽蔽寰?,見得其仍不自釋懷,對落職不用,依然心懷耿耿,更有自傷老大之嘆?!皵M借”三句,意謂我雖遭除名,而名心未去,恐沙鷗也會猜疑我是否真能做到“不肯傍青綸”。“刺棹”二句當有所指。唐詩人王維有“人情翻覆似波瀾”之句,“無語看波瀾”,脫化于此。全詞一氣直下,卻仍有令人回味的余致,正自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