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譜
鷺鷥
雪衣雪發(fā)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唐人杜牧曾這樣描述鷺鷥。
鷺鷥?nèi)绱藘?yōu)雅,優(yōu)雅的氣質(zhì)堪稱貴族,比如高貴、大方、從容、優(yōu)美、平靜、溫和。與鷺鷥相逢,我凝望著潔白的羽纖,上下輕盈振擺的翅膀。它的單飛,成對,或“人”字行列,雙翅溫柔扇舞總是那么緩慢有力,恰如輕松愉快的漫游,滿含自然飛越空間的沉著。細察翅羽緊夾的鳥體,體形完美無比,尖嘴的頭部,并伸的雙腳,從頭到腳的安寧的姿態(tài),就連廣闊深沉、靈活快捷的觀察目光,亦無任何瑕疵。貴族的修養(yǎng),鷺鷥與生俱來,獻給人類靈魂的啟迪,天生或自究,心靈深處回歸自然的感慨。
每年十一月份,西伯利亞寒潮從遙遠的天空南下,成千上萬的候鳥飛來越冬。若冬季去洞庭湖觀鳥,平坦的淺灘濕地上白色的堆積物隨處可見,目光在臨近時對望,白鷺堅守湖邊淺灘,就像一把拉開云幕廣闊的水域舞臺,純粹的白色羽毛,強盛的種族體態(tài),無可爭議的鷺鷥主力,白鷺借助空飛與停歇,其從容的動態(tài),在水天大地留下鷺鷥?nèi)后w的多樣化標志,將觀賞的目光與心緒,隨著白羽的瀟瀟灑灑而輕盈、寧靜。
游客有緣,或許能與湖泊上百種鳥類相逢,唯有白鷺成為誘惑觀感的舞者。
白鷺喜歡在沼澤淺灘涉水覓食,它的工作地帶比較穩(wěn)定。一旦與人相逢,常會立身抬頭,呆呆地站立不動,靜靜地與人相望。它的龐大體形潔白明亮,雪羽衣衫足夠引人注目。那黃色的尖嘴巴,與踏入水草的兩只長腳桿的顏色相呼應,從頭到腳將全身雪白的羽毛照亮,一派寧靜純潔的感人風貌。尤其它細長的彎頸,彎曲驅(qū)伸的長頸,似乎比腹部更細長,挑鼓起肥胖厚實的體態(tài),從寬背伏蓋尾部,直抵合攏的翅膀,稀密地懸空拉長。你的離遠相隔,或是平和相遇,如果能讓機靈的鷺鳥保持安全的觀感,白鷺會在沼澤淺灘覓食捕捉魚、蝦、蛙、蟹,水草中這類結(jié)伴游走的小巧動物,白鷺伏頭伸頸迅猛啄食的動作,這才顯露了它的快捷。像人生的不懈追求或?qū)庫o致遠,白鷺飛行的緩慢,觀望的寧靜,這種最常見的涉禽,將美麗的生態(tài)從開闊的湖泊悄然展示,帶給觀者輕松愉快的享受,忘我地融化于自然的天地景色之中。
似乎向人類致敬,白鷺大小各異的種群,它們各自的婀娜體態(tài)其實極易撩撥你的心房。大白鷺,全長九十五厘米,喜歡單獨或結(jié)小群與其他鷺類混群,它的長體壯形在群中顯然堪稱老大。中白鷺,全長六十八厘米,比大白鷺小多了,與偏小的白鷺差不多。小白鷺,全長六十一厘米,通稱白鷺,從來沒有人說它小。中白鷺與白鷺的明顯區(qū)別,據(jù)說不在于相似的黑嘴尖,而是腳趾的色彩。中白鷺趾是黑色,白鷺趾是黃綠色。我不知道,它們趾踏實地或是并合高飛的時候,究竟如何認清它們的身份呢?
據(jù)觀鳥指南的解說,鷺呆望的習性,通常更多地表現(xiàn)在溫暖的夏季。夏季天熱,白鷺修飾美麗的長發(fā),同時生長出稀飄的蓑羽。細長的蓑羽,大白鷺生長在胸、肩和下背,中白鷺亦生長背和胸部,白鷺除了前頸和背部的蓑羽,它更美麗的長羽便在枕部,兩條細長的飾羽,極容易觀察。這類夏季的修飾遮蓋,到冬季全部會脫落,就連嘴與眼先部位也會由黑色變黃。冬季的變色,當白鷺初返洞庭湖,偶爾也能夠看到。
大白鷺
湖畔最容易看見的鳥兒,非大白鷺莫屬。它體形龐大,顏色雪白,在水邊或草地很醒目,老遠便能望見。成鳥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頭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間生著一叢長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過尾羽尖端十多厘米,在風中可以看到蓑羽輕而淡地飄逸著。當然,你只能遠遠地望上幾眼,大白鷺非常警惕,盡管它似乎閉著眼睛在對面打瞌睡,你如果停下來盯住它看,或是試圖直奔近前,它便會抖開翅膀飛走,悻悻地丟給你一臉的無趣。
不知什么原因,大白鷺總是以孤獨寂寞的形象示人。雖說常見與鶴鷺及鸕鶿等混在一起,眾多的水鳥聚集在同一片水域,它們從來不會成為伙伴,彼此各站各的位置,哪怕沿同一條岸線呈一字排開。大白鷺每天總會拿出相當多的時光呆呆地站立,像哨兵堅守崗位,一動不動,接連幾個小時冥思苦想,仿佛有滿腹愁苦總想不通而又不愿訴說。
大白鷺天生慢性子,步行時長頸收縮成S形,動作緩慢而優(yōu)雅。大白鷺在淺水灘踱著閑步,它提腿、邁步、涉水、覓食,總是那么有板有眼從容不迫,踏踏實實地在稀泥或淺水中移動?;蛟S它個子高,嘴喙長,它善于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具備藝高膽大的良好素養(yǎng),總是能夠自如地應付一切,不用著急。發(fā)現(xiàn)魚兒從它身旁游過,稍微伸出長脖子一啄,獵物便會被橫夾在長喙之中。我不知道它的長頸上那個獨特的扭結(jié)會起什么作用,但它那看似輕緩而迅捷有力的出擊,必定會是那個扭結(jié)在富有彈性的爆發(fā)。不僅如此,它仰脖子吞咽的節(jié)奏恰到好處,魚食一定是活潑潑地自己往胃里鉆,費不著它什么氣力。
大白鷺眼睛細小,除非借助望遠鏡,你無法與它對視。但你的一舉一動,甚至你心理上的細微變化,我猜想它都能敏感地察覺到。在驚飛之前,它會試圖保持鎮(zhèn)定,只是略微加快提腳的頻率。當它確認安全受到威脅,身子前傾展翅起飛,飛時頸彎曲,腳向后伸直,超過尾部。寬闊的白翅膀,依然緩緩扇動,懶洋洋劃出一道弧線朝遠處降落,或升往高空,溫情款款地與你bye-bye。
鳳頭麥雞
“唧——”一聲拖長的鼻音從水邊劃過,兩只鳥兒牽引我的視線,翩然翻落在不遠處的水濱。
知道它的名字叫鳳頭麥雞,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了。它那反翻型的鳳頭實在是太有印象了,細長而向前反曲的黑色羽冠,像后腦勺拖著一根翹辮子,蹦蹦跳跳。上體是綠黑色,在太陽的照耀下泛著金屬光澤,令人極易發(fā)現(xiàn)它的蹤影。頭頂色深,耳羽黑色,頭側(cè)及喉部一片污白,黑胸連接白色的腹部,撐開一雙橙褐色的細長腿腳。它不太懼人,經(jīng)常出沒在水濱、灘地、沼澤、葦塘、田間,歸屬涉禽的鸻類,有人給它取了個很貼切的愛稱:小辮鸻。
鳳頭麥雞通常成雙成對出沒,或是一大群集體活動,它飛來落地,就像剛剛學步的頑皮小孩,喜歡疾走跳躍,一刻也不安寧,以連續(xù)跳飛的方式跑遍整個地段。長尖嘴這兒翻翻,那兒啄啄,尋找植物種子、蚯蚓、蝸牛、昆蟲來填飽肚子。所以,當你看到鳳頭麥雞突然振翅離你而去,并不代表它有什么不高興,或是受到了驚嚇,它天性如此好動,或許這正是它幸福生活的表達方式。
布封說,這種鳥兒非??旎?,總是動來動去,喜歡嬉戲,在空中能飛出千百種樣子來,無論擺出什么姿勢,都能堅持好一會兒,甚至腹部朝上,或者側(cè)著身子,翅膀上下成垂直狀,翻飛騰躍,再也沒有比它飛得更為敏捷的鳥兒了。
黑水雞
僻靜的冬水荷塘,初看起來沒有什么異樣。殘荷東歪西斜,枯莖裝腔作勢試圖把荷葉撐起來,無奈季節(jié)到了自身不濟,荷葉呈覆盆狀倒扣水面,水面明亮如鏡,重重疊疊的倒影亂成一片,令人眼花目眩。荷塘四圍生長著蘆葦,高高的蘆葦亦是枯萎的灰色,黃色的長穗在風中旗幟般抖動,飛花帶走了果實,如同棄巢一般。旗桿上數(shù)片偶爾留下的狹長劍葉,亦如流蘇瑟瑟揚揚,借助風的吹拂攪動荷塘的空蕩。
漣漪蕩漾將平靜的水面剪開波紋,咦,荷塘中有動物。我迅捷地靠近前去,哦,水禽,一家子大約有七八只,黑黑的羽毛,腦殼像雞,游水的形態(tài)像鴨,游到明亮的開闊處,看得見鮮紅色的嘴額,兩肋有白色細紋組成的線條,尾巴上翹,尾下亦有白斑塊,越發(fā)顯得通體黑亮,透出暗綠色的光澤。黑水雞,秧雞科水鳥中常見的一種。喜歡棲息在有樹木或蘆葦遮蔽的水域,善于游泳和潛水,游水時尖尾巴頻頻擺動,亦如鵝鴨一樣倒翻筋斗入水覓食。如果潛入水中,可以潛上十幾米才浮出水面。食物以水生的軟體動物或是昆蟲為主,附帶啄食植物的嫩葉與根莖,遇上小魚小蝦,它們當然不會放過到嘴的美味。
黑水雞忙碌覓食,似乎心滿意足,它開始梳理羽毛。初升的太陽光芒照耀,沼澤池塘明鏡鋪陳,水中央尺版大小的泥堆雜枝,暫作盡興表演的水上舞臺。
黑水雞的棲息地,通常選擇在寧靜的蘆葦蕩,或是長滿挺水植物的淡水濕地、沼澤、湖泊,又或是鄉(xiāng)村水庫、葦塘、水渠,甚至是夏秋季節(jié)的水稻田。成雙并對的黑水雞,從來不喜歡開闊熱鬧的場所,說明它的生存方式,依然承襲了千百年來世代相傳的生活習性,如同獨居鄉(xiāng)野的尋常仙客,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令人欣賞羨慕不已。人們將黑水雞屬種劃歸鶴形目、秧雞科,其實從本質(zhì)特征分析,它似乎信守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信條,與農(nóng)耕社會的超逸情懷極為相似,有著當今社會現(xiàn)代喧塵騰漫之境的難得。
黑水雞相貌像雞,黃色尖嘴溫和,紅色嘴基和額甲相連挺突,像家雞高聳的羽冠一般醒目,初看以為中等體形的母雞野外覓食,全長大約三十厘米,金雞獨立于水中央,稱心如意地梳理羽毛。旭日剛剛爬上一丈多高,斜斜地映照水面,波光倒影迷蒙。沼澤草池仿佛一片森林河野,茭筍歪枝枯葉高撐零亂,如同枯殘的老樹昏丫垂守池邊。青翠的水挺植物生機盎然,恰似茂盛的綠林草叢,妝點大片的平原茫野。積水池塘深不可測,盤旋彎曲的洲灘與河流水陸爭勝,睡蓮、菱角,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浮水植物,圓圓點點如星空中云影倒映,入池河道悄無聲息地化作寧靜的沼澤,往昔的溪河不知幾時成為黑水雞喜愛的家園。
鳥類與家雞通常會趁飽樂之余,抓緊時機擦亮被勞累磨傷的羽體。黑水雞的表現(xiàn)特別神奇,它獨立于枯枝爛泥的池中浮島,瞧它爪爬腳踏穩(wěn)操勝券的自信派頭,似乎充滿安居的無限底氣。黑水雞當然體黑,頭部、頸部、上背及下體灰黑色,下背和雙翅淡現(xiàn)橄欖褐色,中間夾雜白色羽喙,黑尾巴的兩側(cè)白色覆羽跳舞,當嘴喙伸啄羽根、翅夾、肉背,或是肚皮,烏亮的體態(tài)恰似旗幟翻鼓,靚麗的羽衣迎風起舞于天下。擅長游走潛行的黑水雞,就這樣勇登水上舞臺,光芒四射地表演芭蕾獨舞的高貴。難得的機會,能夠觀賞到涉禽它的腿腳蹼爪的美麗。肥胖的黑腿膀,裸露的脛上部鎖扣鮮紅的環(huán)帶,粗壯的蹱部板綠色包裹鼓脹,黃褐色跗蹠特別有勁?;蛟S長期野外覓食的緣故,黑水雞的爪子比家雞更長,中趾約與跗蹠相等,趾部狹窄的直緣膜與蹼,尖爪靈巧地輕便跳踏抓捕,非常穩(wěn)健地夾立在泥灘雜草,盤守于水中央,不惜施展武功,舞翅啄嘴地享受休閑體練的愜意。河野晨曦斜照,如此清爽地享受美好時光。
盡管有蘆葦作屏障,我仍然會選擇開闊的空間觀察,并想將它們的倩影拷貝,作為與其相遇的美好記憶??磥砗谒u膽小害羞,我的腳步在東邊踏響,塘邊的枯葉聲響早將我的行蹤暴露無遺,黑水雞們便朝西邊游去,橫過遠處的枯荷葉叢,鉆進濃密的水草之中。我退下來,繞過荷塘,試圖從另一邊接近它們。當我再次踏上塘坎邊,它們早已轉(zhuǎn)移到荷塘中央,劃起的水浪在殘荷的阻隔吸納之下很快消散。
黑水雞的羽色融入周圍的光影之中,斑駁零亂,成了極好的偽裝,加上荷葉遮蓋的掩藏,想要捕捉到它們清晰的身影,還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時間不允許,我變得不耐煩了,決計不再顧及什么,索性徑直沖上塘坎,端起照相機對準它們一頓亂拍。它們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著了,振起雙翅啪啪地飛起來,響聲與浪痕低低地劃過水面,它們悉數(shù)鉆進對面的蘆葦叢中,不再動彈。我知道,黑水雞除了遷徙季節(jié),它們其實并不是擅長飛行的水鳥。感覺安全受到威脅時,它們會盡快鉆進草叢中藏匿起來。只有遭受特別的驚嚇,它們才會拍打著翅膀,緊貼水面低飛,以期更快地找到藏身之處。如果真的要遠走高飛逃走,它們得有開闊水面,助跑相當長的距離才行。
這一下弄得我有點不好意思,對不起,打擾了,黑水雞。我幡然醒悟,放棄追星族般的糾纏舉動,從塘坎邊退下來,故意一陣小跑離開荷塘。我想讓黑水雞清晰地聽到我遠離的腳步聲,把一片安寧還給它們,這兒本是它們越冬的樂園。
灰鶴
灰鶴屬大型涉禽,體型高大,遠遠便能望見。我看得出,這是一家三口,它們的舞步并不輕松,如果不是取食的需要,灰鶴不會離人群這么近。好在有一道約兩百米寬的壕溝,阻隔人的前進的腳步,增加了灰鶴的安全系數(shù)。我不知道灰鶴的起飛距離如何計算,但我知道,灰鶴在遷徙和覓食時雖然會到農(nóng)田歇腳,但它過夜絕對不與人為鄰,一定會選擇水面開闊的洲灘。
就像白鶴姓白,灰鶴姓灰,灰色鶴當然不是灰得一塵不染,你瞧,它的前頂冠黑色,眼睛后邊有一道寬寬的白色條紋,穿過耳羽延伸到后枕,再沿頸部向下到上背。頭和頸部的灰色深,呈深青灰色,比體羽的鐵灰色更為深沉?;寅Q的尾羽彎曲下垂,像扎著馬尾巴的女人發(fā)式,走起路來跳跳晃晃。初級飛羽、次級飛羽端部、尾羽端部和尾上覆羽為黑色,三級飛羽卻是灰色,先端略黑,且延長彎曲呈弓狀,其羽端的羽枝分離成毛發(fā)狀,看起來與時髦女人染發(fā)的飄彩差不多,意在吸引更多的回頭率。
我之所以斷定眼前是幸福的三口之家,除了體型明顯兩大一小,雙筒望遠鏡看得更清楚,居后的小個子沒有生長出下垂的內(nèi)側(cè)飛羽,像條平頭的禿尾巴。它緊隨父母身旁,偶有脫離便會加緊追上去。那天下午我守望半個多小時,它們始終沒有離開我的視線。對于我的出現(xiàn),它們抬頭張望,先是怔怔地站在一起,似乎在商量對策,更像在觀察我的舉動,是否會對它們的安全帶來威脅。我在水邊一塊石頭上安靜地坐下來,不再有大的動作。它們終于放心了,沿著湖洲朝我的左邊方向行走,俯下身子低頭覓食,身子平傾時,它的長頸便會彎曲成S狀態(tài)倒下去?;寅Q的食性較雜,以植物為主,包括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它能利用新的生境并適應不同生境中的不同食物,從水生植物、谷粒和種子到小型無脊椎動物,比如洞庭湖常見的中華田螺?;寅Q喜食蘆葦?shù)母腿~,洞庭湖洲上多。湖洲上找不到吃的,比如遇上冰雪和洪澇災害,便會飛入農(nóng)田,吃吃蘿卜、白菜、菠菜、冬小麥?;寅Q喜歡在湖洲的爛泥中挖掘,它在尋找一種最喜歡吃的植物根莖,學名叫作荊三棱,比荸薺略小,外殼包裹著黑皮像個毛芋頭。
低頭覓食的灰精靈在水一方,我起身悄然離去,它們受到驚擾,不約而同地停止覓食,背朝我怔怔地站立,做好隨時起飛的準備。這個變故反倒讓我停了下來,再次舉起相機抓拍?;寅Q顯然誤解了我的舉動,它們抖開雙翅,上舉呈V形,下扇呈弧狀,蹬直雙腳離地起飛,平展翅膀滑翔一段距離,落腳在離我更遠的縱深處,就在它們收起翅膀的剎那,我抓拍到雙翅鋪展呈M形狀的優(yōu)美姿態(tài)。記得曾有五只灰鶴,列陣從我的頭頂?shù)惋w掠過,它們的頭與腳伸成一條直線,雙翼并不扇動,灰底黑邊平平整整鋪開,就像高飛的風箏,黑色的初級飛羽強有力地分叉張開,只聽得“嘎——嘎——”數(shù)聲鳴叫,如同清亮的號角聲在湖空震蕩,果然鶴鳴四野,我心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