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懷貽京邑故人
這首詠懷詩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憤懣和渴望出仕施展抱負的愿望。開篇先敘身世,說明自己系孟子后裔,長在世代重儒風的家庭,從小受詩禮之教,并獲得了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次寫自己成年后運命不通,又親老家貧,所以向京中當政知己表明自己已“彈冠”準備出仕,望故人援引。全詩慷慨悲涼,風格渾健,頗有建安風力。
惟先自鄒魯[1],家世重儒風。詩禮襲遺訓[2],趨庭紹末躬[3]。晝夜常自強[4],詞賦頗亦工[5]。三十既成立[6],嗟吁命不通。慈親向羸老[7],喜懼在深衷[8]。甘脆朝不足[9],簞瓢夕屢空[10]。執(zhí)鞭慕夫子[11],捧檄懷毛公[12]。感激遂彈冠[13],安能守固窮[14]?當途訴知己[15],投刺匪求蒙[16]。秦楚邈離異[17],翻飛何日同[18]!
【翻譯】
我的先祖從鄒魯分支,
世世代代崇尚儒風。
學詩習禮遵循祖上遺教,
子承父訓直至我依然相同。
晝夜苦讀時時自強不息,
詩文詞章已經(jīng)相當精工。
到了三十已是而立之年,
只可嘆命運不好仕途不通。
慈母一天天接近衰老,
一喜一憂都在我心中。
奉養(yǎng)的美味總不能充足,
簡陋的食器里常常空空。
敬慕為富貴寧愿執(zhí)鞭的孔子,
懷念捧檄書喜形于色的毛公。
因感于摯友在位激起彈冠欲望,
哪能夠甘心情愿固守困窮?
我是向執(zhí)政的好友傾訴心愿,
不是亂投名札乞求官場的昏庸。
秦楚兩地相隔這么遙遠,
何時才能與你一齊仕途亨通!
注釋
[1] 惟:語首助詞。鄒魯:周代兩個諸侯國名,都在今山東省境內(nèi),是周代禮樂昌盛之地。孟子為鄒人。此指自己的祖先是孟子。
[2] 詩禮:儒家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jīng),這里用“詩禮”代指儒術(shù)。
[3] 趨庭:《論語·季氏》載,孔子的兒子鯉,一次在庭院中趨步(小步快走),走過孔子面前,孔子問他學詩學禮沒有,并告訴他“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后來人們稱子承父教為“趨庭”。紹:承繼。末躬:微末的自身。
[4] 自強:自己努力圖強。《易·乾象》:“君子以自強不息?!?/p>
[5] 詞賦:代指詩賦文章。
[6] 三十:見《田園作》注。
[7] 慈親:母親。羸(léi雷)老:瘦弱衰老。
[8] 喜懼:《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p>
[9] 甘脆:美味的食品?!稇?zhàn)國策·韓二》:聶政說自己家貧,客游以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養(yǎng)親”。
[10] 簞(dān丹):盛飯用的竹制食器。瓢:剖葫蘆做成的舀水或盛酒的器具。簞瓢屢空,形容貧窮。
[11] 執(zhí)鞭:執(zhí)鞭駕車?!墩撜Z·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
[12] 捧檄:東漢廬江毛義,家貧,以孝行著稱。官府征召他去做官,毛義捧著檄文,喜形于色。母死,便辭官守服。后來官府又征召他,他再也不出來做官了。詩人用此典故說明自己是為侍養(yǎng)老母而求官。
[13] 彈冠:準備入仕的意思。西漢王吉(字子陽)與禹貢為友,王吉做了卿相,禹貢在家知道王吉會引薦他,就彈去冠上塵土,準備出仕。當時人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
[14] 守固窮:安于困頓的處境。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p>
[15] 當途:當?shù)?,指?zhí)政者。
[16] 刺:名札。匪求蒙:不是去乞求蒙昧的人。匪即非。
[17] 秦:今陜西一帶,古屬秦國,是唐代京都所在地。楚:今湖北一帶,古屬楚國,此指詩人故鄉(xiāng)襄陽。
[18] 翻飛:鳥振翅高飛,喻指仕途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