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望楚山最高頂[1]
這首詩寫登望楚山所見勝景,抒發(fā)對家鄉(xiāng)山水的贊美之情。主旨在表現(xiàn)襄陽的“形勝”,所以除中間四句著力描寫望楚山的陡峭高聳,表現(xiàn)其雄奇之美外,又想象云夢、武陵景象。不僅極言山高,而且見出詩人壯闊的胸懷和飛動的逸興。結(jié)二句寫流連忘返,月下傍銀光瀲滟的清溪歸來的感受,風(fēng)格一變?yōu)殡h美,余韻綿邈。
山水觀形勝[2],襄陽美會稽[3]。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4]。
石壁疑削成,眾山比全低。
晴明試登陟[5],目極無端倪。
云夢掌中小[6],武陵花處迷[7]。
暝還歸騎下,蘿月映深溪。
【翻譯】
觀山水重在形勢之勝,
襄陽之美超過會稽。
只有最高的望楚山,
先前從未來攀陟。
石崖峭壁疑是刀削而成,
眾山同它相比全都太低。
晴朗的日子一經(jīng)登上峰頂,
極目遠眺果然無邊無際。
云夢澤只有手掌一樣窄小,
武陵源在繁花掩映中撲朔迷離。
黃昏后騎馬下山歸來,
透過藤蘿明月映在深溪里。
注釋
[1] 望楚山:又名楚山,在今湖北襄陽西南。
[2] 形勝:地勢優(yōu)越。
[3] 會稽:古郡名,相當(dāng)于今江蘇東南部及浙江西部,境內(nèi)有會稽山、秦望山、鏡湖、若耶溪等著名山水。
[4] 躋(jī稽):登。
[5] 陟(zhì至):登。
[6] 云夢:古澤名。今湖南省洞庭湖以北,湖北省安陸以南,古代是一片湖澤地帶,稱云夢。
[7] 武陵:古郡名,在今湖南省境內(nèi)。陶淵明《桃花源記》說,晉太元中,武陵一漁人捕魚,偶于桃花林盡頭發(fā)現(xiàn)一洞,洞中人生活與外面迥然不同。他被其中居民留住數(shù)日后辭出,后來再去尋找,即失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