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1]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2]。丈人試靜聽[3],賤子請具陳[4]。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5]。讀書破萬卷[6],下筆如有神[7]。賦料揚(yáng)雄敵,詩看子建親[8]。李邕求識面[9],王翰愿為鄰[10]。自謂頗挺出[11],立登要路津[12]。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13]。此意竟蕭條[14],行歌非隱淪[15]。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16]。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17]。殘杯與冷炙[18],到處潛悲辛[19]。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20]。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21]。甚愧丈人厚[22],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23]。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24]。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25]?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26]。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27]。常擬報(bào)一飯[28],況懷辭大臣[29]!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30]。
[1] 韋左丞是韋濟(jì)。他在天寶七載(748)曾為河南尹,杜甫有《奉寄河南韋尹丈人》詩,對他的關(guān)懷表示感激。九載,韋濟(jì)調(diào)任尚書左丞,杜甫又有《贈韋左丞丈濟(jì)》,請求推薦。由于無結(jié)果,杜甫又寫了這首詩,陳述入仕無門、困居長安的境況,對韋濟(jì)表示感激和欲去而不忍去,又不得不去的心情。全詩慷慨陳詞,直抒胸臆,縱橫轉(zhuǎn)折,措詞委婉。
[2] “紈(wán丸)袴”二句:憤慨社會不公,為陳述個(gè)人之不遇作引子。紈,細(xì)絹。袴,同“褲”。紈袴,華麗衣著,通常作為富家豪門子弟的代稱,含貶義。儒冠,儒巾,也稱士冠,古代沒有進(jìn)入仕途的讀書人的帽子,這里指讀書人。
[3] 丈人:對年老或長輩男子的通稱。指韋濟(jì)。
[4] 賤子:自謙之辭,這里是杜甫自稱。具陳:一一細(xì)說。
[5] “甫昔”二句:指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在洛陽參加進(jìn)士考試的事。充,充當(dāng)。杜甫那年二十四歲,所以說“少年”、“早充”。觀國賓:原出《周易·觀卦·象傳》:“觀國之光,尚賓也?!边@里是說自己沒有官職爵位,已受到天子的禮遇。
[6] “讀書”句:是說讀書既多且透。破,讀得爛熟、透辟。
[7] 有神:形容文思敏捷,不假斟酌,若有神助。
[8] “賦料”二句:是說作賦可與揚(yáng)雄匹敵,寫詩可與曹植相接近。料,估量之意,猶庶幾,差不多???,與“料”同義。揚(yáng)雄,西漢著名辭賦作家。子建,三國時(shí)代魏國詩人曹植。敵,匹敵,相當(dāng)。親,接近。
[9] 李邕:當(dāng)時(shí)著名文豪?!杜f唐書·文苑中》稱他:“早擅才名,尤長碑頌”,“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薄缎绿茣ざ鸥鳌罚骸案ι儇?,不自振,李邕奇其才,先往見之?!焙髞?,杜甫《八哀詩·贈秘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云:“伊昔臨淄亭,酒酣托末契。重?cái)|都別,朝陰改軒砌?!睂懙氖嵌鸥τ锡R、趙時(shí),李邕正任汲郡、北海兩郡太守,曾在齊州(今山東濟(jì)南市)與杜甫相會。見前《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從“重?cái)|都別”一句,可知李邕最初結(jié)識杜甫是在洛陽。這里說“求識面”,當(dāng)是實(shí)情。
[10] 王翰:詩人,曾為秘書正字、汝州長史、仙州別駕?!杜f唐書·文苑中》有傳。為鄰:一作“卜鄰”。
[11] 挺出:特出,杰出。
[12] 要路津:語出《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苯颍煽?。要路津,比喻重要的職位。
[13] “致君”二句:表明自己的抱負(fù),要輔助、導(dǎo)引皇帝成為堯、舜式的君主,政治清明,恢復(fù)淳樸的民風(fēng)。致,促使。淳,淳厚、樸實(shí)。由“甫昔少年日”至此十二句,述說自己的才學(xué)和抱負(fù)。
[14] 此意:指上述抱負(fù)。蕭條:冷落、凋零。這里是形容心灰意冷。
[15] 行歌:且行且歌。語出《列子·天瑞》所敘林類“行歌拾穗”故事。林類“少不勤行,長不競時(shí)”,年且百歲,春披裘,拾遺穗于故畦,自得其樂。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困頓失志而行歌,卻非避世的隱士。隱淪:遁世隱居。
[16] “騎驢”二句:是說十多年未能入仕,流寓長安。騎驢,與乘馬的達(dá)官貴人對比,表示困頓。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春,形容長安繁華。
[17] “朝扣”二句:承接上兩句,寫自己在長安到處奔走,請謁干求之可憐相。
[18] 殘杯冷炙(zhì至):吃別人剩的酒食,比喻富貴人的施舍。炙,烤,烹飪法的一種,引申為飯菜。
[19] “到處”句:猶說事事令人心酸、悲苦。
[20] “主上”二句:指天寶六載(747)玄宗詔令國內(nèi)凡有一藝之長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也參加了。欻(xū虛),迅疾。欻然,急忙貌。求伸,求得伸展自己的志向、才能。
[21] “青冥”二句:以鳥和魚的失勢比喻自己的失敗。當(dāng)時(shí),宰相李林甫嫉賢,使全部應(yīng)試者落選。青冥,天空。垂翅,鳥垂下翅膀,不能高飛。蹭蹬(cènɡ dènɡ層去聲鄧),指遭到挫折。鱗,指代魚。無縱鱗,是說魚不得縱身浮游。以上十二句述說自己失意情況。
[22] 厚:厚望、厚待之省文。
[23] “每于”二句:舉出韋濟(jì)厚遇事例。猥,曲,茍,這里是自謙詞,表示濫被的意思。唐代人重詩,常以詩求人知,也以詩推薦人。韋濟(jì)常在百官面前吟誦杜甫的新詩,自然意在宣揚(yáng)、推薦。
[24] “竊效”二句:意思是承蒙賞識,您做了尚書左丞,我很高興,可是我卻不能長久地安于貧困。貢公,西漢人貢禹。貢禹與王吉為友,聽說王吉做了大官,高興得“彈冠”,以為自己出頭有日(《漢書·王吉傳》)。這里是杜甫以王吉比韋濟(jì),以貢禹自比。原憲,孔子的弟子,孔子死后,他隱于草澤中,安于貧窮(《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25] “焉能”二句:是說自己雖然不能因失意而郁郁不樂,忿忿不平,卻也總是在猶豫、徘徊。怏怏,因不滿而不愉快的樣子。踆(qūn群陰平)踆,進(jìn)退兩難的樣子。
[26] “今欲”二句:意思是想離開長安,隱身自處。東入海:指避世隱居?!墩撜Z·公冶長》記孔子的話:“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边@里就是用這個(gè)意思。秦:指長安。去秦:離開長安。
[27] “尚憐”二句:是說想離開長安,又戀戀不舍。終南山在長安南,渭水在長安北,兩者都是指代長安。憐,愛,眷戀。回首,也是表留戀之意。
[28] 報(bào)一飯:報(bào)答一飯之恩。古人謂“一飯之恩必償”,又有“一飯千金”之語,故以“一飯”指恩惠。
[29] 況懷:況且是帶著這種心情。懷:心意,指上句所說“常擬報(bào)一飯”的心情。大臣:指韋濟(jì)。
[30] “白鷗”二句:是說離開京城,放浪湖海,像出沒于萬里煙波間的白鷗,便誰也不能拘束了。白鷗:一種水鳥,比喻自己。浩蕩,廣大,指無邊波濤。馴,馴服,引申為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