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傳奇[1]

圣依拉利(St.Hilary)
1月13日
普瓦捷(Poitiers)主教依拉利出生于阿基塔尼亞(Aquitania),[2]他的一生如晨星般熠熠生輝,光照普世。早年他只是個平信徒,也曾結(jié)親育女,但他每天卻過著如同修士般潔身自好的生活。后來,圣潔的生活和淵博的學(xué)識使他終于榮登普瓦捷主教之座。居于主教之位后,他不僅為本城基督教信仰辯護(hù),也是整個法國基督教信仰的護(hù)教士??墒?,有兩個持異端見解的主教,唆使皇帝,將依拉利和另一位正直的主教,也就是韋爾切利(Vercelli)主教優(yōu)西比烏(Eusebius)一起流放了。當(dāng)阿里烏派異端(Arian heresy)[3]到處流傳時,皇帝召集所有主教,讓大家共同商議,確定何為基督宗教真理。依拉利也是與會者之一,但上述那兩個持異端見解的主教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不是雄辯的依拉利的對手,便說服皇帝命依拉利返回普瓦捷?;爻掏局?,圣人依拉利經(jīng)過加里納利亞島(Gallinaria),島上蛇群遍地。那些蛇一見到他就四竄逃開。依拉利就在島中央立了柱子,禁止蛇類爬越。這一舉動當(dāng)即奏效——這個小島的一半似乎變成了海洋,蛇類都不敢越雷池半步。
回到普瓦捷后,依拉利借著禱告的力量,復(fù)活了一個沒有領(lǐng)洗就死去的孩子。[4]他和那死去的孩子一起久久地躺在塵土中。禱告結(jié)束后,孩子復(fù)活,他和孩子同時站了起來。
依拉利的女兒阿皮亞(Apia)想要結(jié)婚,依拉利告訴她守貞的價值,勸她將自己獻(xiàn)給上帝。阿皮亞同意之后,依拉利依然擔(dān)心女兒會因為信心軟弱而再度萌生出嫁的念頭。于是,他懇切禱告,請求上帝允納阿皮亞的奉獻(xiàn)并讓她早日回到天國。這事果真成了,沒過幾天,阿皮亞就與世長辭。依拉利親手將女兒埋葬。阿皮亞的母親見到自己的主教丈夫?qū)ε畠核械囊磺?,就央求丈夫幫助自己也追隨女兒而去。依拉利照辦不誤,在自己離世前將妻子送歸天堂。
被阿里烏派異端引入歧途的教宗利奧(Leo)召集全體主教開會,依拉利并未受邀,但他還是如期到會。聽聞依拉利將到場,教宗命令眾位在座主教都不得起立,更不準(zhǔn)給依拉利賜座。依拉利準(zhǔn)時入場,教宗對他說:“你就是那個依拉利,那只蒜頭公雞?”[5]“我不是高盧人,”依拉利回答說,“雖然我來自高盧,但我并非生于那里,我只是在那里做主教而已?!苯套谡f:“好吧,那就是高盧的依拉利,而我是利奧,是羅馬的大主教,也是眾使徒之首彼得的正宗嫡傳。”[6]“很好,”依拉利道,“如此說來,你是利奧,但你不是猶大的獅子[7],若你端坐在審判座上,那也一定不會是上帝的審判席。”聽到這話,教宗憤然離座,怒氣沖天地對依拉利嚷道:“你等著瞧,我馬上回來,定要嚴(yán)懲你的侮慢!”依拉利回答說:“如果你不回來,請問誰又將在此圣座上回答我的問題?”教宗回答:“我很快就會回來,到時準(zhǔn)讓你的傲慢無地自容!”
教宗本是出去解手,卻沒想到突發(fā)痢疾,后來連腸子都拉了出來,死得很慘。依拉利見沒人起身招呼他,就安靜地坐到地上,援引《圣經(jīng)》里的話說:“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cite title="《詩篇》(24:1)。">[8]言畢,上帝立即使他所坐的那塊地方慢慢升高,直到圣人依拉利最終得以與其他各位主教平起平坐。很快,教宗慘死的消息傳入會場。依拉利聞訊起身,堅定宣告基督教信仰的內(nèi)涵,并差遣眾主教重返各自教區(qū)。不過,此傳奇中教宗利奧如此神奇的死亡事件還有待確證,因為,第一,《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和《三一史》(Tripartite History)都無此記載[9];第二,沒有一本編年史書記載有關(guān)教宗利奧在那段時期的事跡;第三,正如哲羅姆(Jerome)所言:“神圣羅馬教會毫無瑕疵,且將永世不受異端污染?!?cite title="圣哲羅姆與安布羅斯、奧古斯丁和大格列高利并稱四大拉丁教父。本譯本也收錄了他的傳奇。">[10]當(dāng)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當(dāng)時有個叫利奧的教宗,但他不是大公教會選舉的,而是用武力篡權(quán),奪取了教宗席位?;蛟S尚有另一種可能,因為和異端皇帝君士坦?。–onstantine)為伍的教宗利拜耳(Liberius)還有一個名字叫利奧。
蒙福者依拉利在施行了諸多神跡后,年老體衰,自知大限將近。他召喚自己十分喜愛的一位神父李安迪(Leontius),請他在夜幕降臨后外出,然后將他在外面打聽到的消息回來稟報給圣人。李安迪依言而行,回來后稟告圣人說,聽到了城里眾人的喧嘩之聲。之后,這位神父繼續(xù)守在主教床邊,等待他的彌留時刻。午夜時分,依拉利再次讓神父外出探聽發(fā)生了什么。這次,李安迪回復(fù)說,一無所聞。剎那間,一道明亮的閃光席卷了依拉利,金光萬丈間,神父猶如目盲。光芒漸逝后,這位圣人已歸息主懷。依拉利在君士坦丁執(zhí)政時期歸天……
注釋
[1]選譯自Jacobus de Voragine,The Golden Legend,trans. Christopher Stace,London:Penguin Books,1998.
[2]阿基塔尼亞是高盧西南的羅馬分界線,從比利牛斯山延伸到加隆河,并大致與阿基坦的歷史地域范圍同等。其地之伊比利亞人于公元前 56年被尤里烏斯?愷撒征服。該地區(qū)于507年劃歸法國。
[3]阿里烏教派(Arianism,或稱“亞流主義”),是由曾任亞歷山大主教的阿里烏(或譯“亞流”)所領(lǐng)導(dǎo)的基督教異端派別。他主張圣子是被上帝所造,從而有別于三位一體的教義,其教導(dǎo)在歷次的大公會議中都被斥為異端。
[4]洗禮,或稱圣洗圣事,是基督教信仰儀式之一,表明正式皈依基督。據(jù)《圣經(jīng)》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后來耶穌也吩咐他的門徒奉圣父圣子圣靈的名給人施洗。洗禮一詞“Βáπτισμα”(Baptisma),其希臘原文意思是進(jìn)入水中或沉入水中。天主教認(rèn)為,圣洗是加入教會、獲得重生的保證,故此沒有領(lǐng)洗就過世的人無法得到永生。
[5]此處根據(jù)意思直譯,“gallic cock”譯為蒜頭公雞,實則在拉丁文中,“gallus”是公雞或高盧人的意思。依拉利是法國普瓦捷主教,所以教宗以辱罵法國高盧人的方式來貶低和挑釁他。
[6]彼得(希臘語:ΠετροV),天主教譯為“伯多祿”,亦稱作“伯鐸”,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他是耶穌的首徒。由于“彼得”在希臘文的意思又可解作“磐石”,所以耶穌有時會叫他“磯法”(希臘語ΚεφαV;天主教譯為“刻法”),即亞蘭文“磐石”的意思。羅馬教廷認(rèn)為彼得是由耶穌基督所揀選的第一位教宗,并擔(dān)任羅馬的首任主教。在此,教宗利奧宣稱自己是彼得的后繼者,以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正統(tǒng)地位。
[7]利奧為英語音譯,“Leo”在拉丁文中是獅子的意思。
[8]《詩篇》(24:1)。
[9]《教會史》和《三一史》都是在中世紀(jì)歐洲盛行的教會歷史手冊。
[10]圣哲羅姆與安布羅斯、奧古斯丁和大格列高利并稱四大拉丁教父。本譯本也收錄了他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