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木蘭花

唐宋詞鑒賞課 作者:蔡義江 著


木蘭花

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鑒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譯文

城上眺望,風光大好,黃鶯兒的叫聲亂成一片。城下湖面上煙波浩渺,春水不斷地拍打著堤岸。這令人傷懷的青青楊柳和綿綿芳草啊,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沒有呢?我眼中充滿淚水,愁緒襲來,先就使我肝腸寸斷了。

我覺得自己的情懷已漸漸像個老人,沒有生氣了,還吃驚地發(fā)現(xiàn)鏡子中昔日紅潤的容顏,在不知不覺中改換了,已變得如此憔悴蒼老。往年,我體弱多病,討厭去碰那美酒金杯,如今杯兒在前,卻唯恐酒斟得不滿。

注釋

①鸞鑒:傳說罽賓(漢朝西域國名)王獲一鸞鳥,三年不鳴。聽說鳥見了同類才鳴,就懸一鏡讓它照。鸞見影,悲鳴沖天,一奮而死。(見《藝文類聚》引范泰《鸞鳥詩序》)后世因稱鏡子為鸞鏡。②芳尊:盛著美酒的酒杯?!白稹蓖伴住薄?/p>

賞析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三十九引《侍兒小名錄》說:“錢思公謫漢東日,撰《玉樓春》詞,每酒闌歌之則泣下?!边@里所說的《玉樓春》詞也就是《木蘭花》詞,這一詞調有許多別名。由此可知作者填此詞,與他仕途受挫、自傷身世有關。只是從此詞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看,很難確定它的這種創(chuàng)作背景,倒像是仕女因春傷懷,在悲嗟華年的逝去。這實在與詞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傳統(tǒng)的題材和表現(xiàn)方法有關。填詞與寫詩、為文不同,一般不直接抒寫重大的嚴肅的題材或人生感慨,而總是以婉約的風格,表現(xiàn)“花間”“尊前”的內容;即便作者真有政治性的身世之感需要借詞表達,也多半只用寄托的手法,猶“楚辭”中之“香草美人”。這在唐五代到北宋初的詞中尤其如此。明乎此,才不會以為此詞所述,只不過是作者的無病呻吟。

此詞上闋以寫景為主,對景傷懷。春日的明媚景象,在詞中被描繪得十分動人。群鶯亂啼,春水拍岸,綠楊搖曳,芳草如茵。面對這令人心神陶醉的大好風光,作者卻一反常情地提出“幾時休”的詰問,其因愈增感觸而不愿見美好景物的心情,可與“江水江花豈終極”(杜甫《哀江頭》詩)、“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詞)相比。這樣,詞情急轉為哀痛,說出“淚眼愁腸”句來,就順理成章了。同時,由第四句也自然地過渡到下闋。

下闋全用抒情。一句說情懷改變,一句說容顏改變。情懷變?yōu)樗ツ合麡O,是能自我體會到的,故用“漸覺”;容顏變得憔悴枯槁,是偶爾留意鏡中自我形象才突然發(fā)現(xiàn)的,所以用一“驚”字?!胞[鑒”一詞用在這里,或者也有寄寓離愁別恨的用意。末兩句以今昔對待酒的截然相反態(tài)度,來寫出自己的煩惱和頹喪已到了只能借酒澆愁的地步。對于這末兩句,評詞者各有褒貶。贊之者,如“妙處俱在末結語傳神?!保▍菑南取恫萏迷娪嚯h》引李攀龍語)“芳樽恐淺,正斷腸處,情尤真篤?!保ㄉ螂H飛《草堂詩余正集》)有貶之者說:“不如宋子京‘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更委婉。”(楊慎《詞品》)楊升庵的話,雖則似乎苛嚴了一點,但他提出“委婉”二字來,結合我們上述詞在發(fā)展中形成的婉約特點來看,也不是沒有見地的。的確,錢惟演的這首詞結語雖然寫得不錯,但似乎嫌稍稍直露了些,不夠委婉,它的語言更近乎詩而非詞。

錢惟演(977—1034)

字希圣,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懿王錢俶子。少補牙門將,歸宋,為右屯衛(wèi)將軍。咸平三年(1000)召試,改文職,為太仆少卿。累遷翰林學士樞密使,罷為鎮(zhèn)國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改保大軍節(jié)度使,知河陽。入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明道二年(1033),坐擅議宗廟,且與后家通婚,落職,以崇信軍節(jié)度使歸鎮(zhèn)。卒謚思,改謚文僖。以詩名,常與楊億、劉筠等十七人相唱和,輯為《西昆酬唱集》,后人稱之為“西昆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