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手稿本· 叁
◤◤原文
太白純以氣象① 勝?!拔黠L(fēng)殘照,漢家陵闕”② ,寥寥八字,獨有千古。后世唯范文正③ 之《漁家傲》④ ,夏英公⑤ 之《喜遷鶯》⑥ 差堪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注解
① 氣象:指彌漫于詩詞中生活畫面之上的某種總的氣氛,與作者本人的某種情感或者思想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作品的基本風(fēng)格、情調(diào)。
② 出自李白的《憶秦娥》,全詞如下: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
詞牌解:《憶秦娥》,其名即得自李白此詞。又名《碧云深》、《曲江花》等。
③ 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文正。先世邠(今陜西邠縣)人,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范仲淹曾經(jīng)駐守陜西,抗擊西夏,西夏人稱其“胸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領(lǐng)導(dǎo)了慶歷新政。他因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為天下人所知。范仲淹的軍旅生涯拓展了他的詞作內(nèi)容,他描寫邊塞生活的《漁家傲》為宋詞開辟了嶄新的審美境界,其沉郁蒼涼的風(fēng)格,成為后來豪放詞的濫觴。散文《岳陽樓記》亦為千古名篇。
④ 《漁家傲》全詞如下: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詞牌解:《漁家傲》,此調(diào)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遂取以為名。范仲淹駐守邊境時,作《漁家傲》數(shù)首,皆以“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為首句,以述邊鎮(zhèn)之苦,歐陽修因而稱之為“窮塞主”之詞。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等。
⑤ 夏英公:夏竦(985—1051),字子喬,官至宰相。封英國公。江洲德安人。北宋詞人?!端问贰吩疲骸榜挡男g(shù)過人,急于進取,喜交結(jié),任數(shù)術(shù),傾側(cè)反覆,世以為奸邪?!?/p>
⑥ 《喜遷鶯》全詞如下:
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
瑤階曙,金莖露。鳳髓香和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
詞牌解:《喜遷鶯》,此調(diào)起自唐人。又名《鶴沖天》、《萬年枝》等。
◤◤譯文
李白的詞作純粹以氣象取勝,“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就這八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可視為千古絕唱。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夏竦的《喜遷鶯》才勉強可以相提并論,只是詞中的氣象卻已經(jīng)很難企及了。
◤◤賞析
《憶秦娥》一詞傷今懷古,意境深遠。詞中所描繪的景物,顯然都是遙想之詞。但它能使我們親臨其境,恍如置身于秦樓或樂游原上,在月色籠罩或西風(fēng)吹拂中觸起離愁;并通過舉目河山之異,深寓故國興亡之感。雖滿懷悲涼之情,卻在場面的宏大遼遠、境界的渾然天成之中,叫人生起無限感慨,將悲涼一轉(zhuǎn)而為悲壯,成千古之絕唱。
李白的心實在是太廣闊了,寥寥四十六個字的小令,足以包含千百年來所有詩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有人說:偉大的詩人將永遠與偉大的痛苦為伴。而只有這種痛苦才能夠平復(fù)無數(shù)世人的無數(shù)傷痛。李白“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在他生時是破滅的,然而在他死后,這理想終將在他的詩篇中獲得永恒的涅槃。
《漁家傲》一詞,既有悲涼的邊塞風(fēng)光,又有真摯的個人感慨,確是好詞。但是和《憶秦娥》比起氣象來,高下立判。唐人的風(fēng)骨和豪情,宋人委實是學(xué)不來的。而《喜遷鶯》則純粹是一首應(yīng)制之作。真宗皇帝于后庭飲宴,使人向夏竦索詞。夏竦立馬寫成此詞進奉。其人才學(xué)人品沒有太多讓人佩服之處,拍馬屁的功夫卻真的是讓人無限“景仰”。這首詞全篇平平,無甚稀奇,但末句“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卻的確是上上之句。涼州是指涼州詞,也就是歌舞之曲。月色如水,美人起舞,仿佛這宮殿之前也如月色般搖曳,一時間恍若身處仙境,讓人不由忘我?!八睢币辉~,堪稱絕妙。但這首詞所謂的“氣象”,比《漁家傲·秋思》尚差得遠。“象”固然是有,但 “氣”卻半點都無。雖有奇巧,卻無半點沉郁之氣。
夏竦雖然是因文得寵的御用詞人,但能流傳至今的作品沒幾首。這人據(jù)說是宋代的“和珅”,豪奢放縱,貪得無厭。他反對新法,力勸仁宗貶謫范仲淹。夏竦待人刻薄,一次他問門人,為何寇準豪奢似我,世人多稱許,而獨對我頗有微詞?門人說,人家寇相爺當(dāng)年在郊外飲宴,看到一個卸任的縣令路過,都能招來同吃同喝,您老人家把出京入京的士大夫都得罪挖苦遍了,也從不請人家吃飯(估計請了人家也不愿意來),誰還會說您的好話呢?夏竦當(dāng)下默然。其實人家寇準是拿自己的錢,夏竦是貪來的錢,那能一樣嗎?更有意思的是夏竦和范仲淹一樣,也曾戍邊抗擊西夏。夏竦剛?cè)サ臅r候豪情萬丈,遍發(fā)榜文,稱:“有得元昊頭者,賞錢五百萬貫,爵西平王?!崩钤灰皇罈n雄,豈會被這個嚇倒?當(dāng)然李元昊也不甘示弱,命人入城,故意遺箔于市,上書:“有得夏竦頭者,賞錢二貫文?!边@話傳開后,一時成為笑談。夏某人真是丟盡了大宋朝廷的臉,比起老范,都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