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命的呼喚——王家?guī)X礦“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紀錄
2010年,春天來得晚,王家?guī)X坡上的山桃花迫不及待地綻放著自己。就在這野花繽紛的坡下,一場猝不及防的礦難,聲聲撕裂人心的呼喚,驚天動地,痛絕人寰。
春天目睹了這場災難。在山西省鄉(xiāng)寧縣,由中煤集團一建公司施工的華晉焦煤公司王家?guī)X礦發(fā)生透水事故,153人命懸一線。
春天見證了這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十多個日日夜夜里,無數(shù)人參與到救援之中,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
不幸之中的萬幸:115人經(jīng)過搶救奇跡般生還,讓多少人歡呼擊掌、欣喜若狂;萬幸之中的不幸:截至4月11日12時,33名工人遇難、5人被困井下,又讓多少人扼腕落淚、悲痛哀傷。
如今,王家?guī)X礦搜救工作已告一段落。但讓人們揮之不去的,是那一聲聲對生命的呼喚。
災變——透水,瞬間將153個鮮活的生命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3月28日,清晨。太陽暖暖地照在王家?guī)X碟子溝的山坳里。
這是黃河岸邊、呂梁山南麓一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山坳。地兒雖不大,下面卻蘊藏著不菲的“黑金”。三年多前,新建的華晉焦煤公司王家?guī)X煤礦在這里正式開工建設。39歲的孟小兵就是那個時候來這里當掘進工的。
八點來鐘,吃過早飯,孟小兵和紅旗隊掘進班的其他5名工友領了礦燈和任務條疾步向坑口走去。
那是一個深度達640米的礦井。幾個人全副武裝乘坐人行車下到井底。下了車,上坡下坡,左轉(zhuǎn)右行地往前走了600來米,孟小兵來到回風大巷工作面。
這是一個4米寬、5米多高的巷道,孟小兵熟練地操起鑿巖機開始向巷道深處掘進,轟隆隆的機器聲立刻響起,一時間噪音和煤塵彌漫了整個巷道。
10時30分,項目部副經(jīng)理曹奎興在20101工作面回風巷巷道右?guī)桶l(fā)現(xiàn)有少量出水。水很干凈,用手蘸上點湊鼻子上聞聞,沒什么味道。
這是什么水?是普通滲水,還是井下透水的前兆?曹奎興操起了電話。
一個小時之后,另一位項目部副經(jīng)理被派到出水點,在周邊的區(qū)域里,他共發(fā)現(xiàn)了5個這樣的出水點。出水量很小,無壓力,水質(zhì)清澈。
11時50分,這個消息被反饋到井上,項目經(jīng)理與正在現(xiàn)場的西安煤科院技術人員商量后推測:這是小構造出水,不會對施工生產(chǎn)構成威脅。
一個本來應該得到重視的重要細節(jié),就這樣被忽略了,也就沒有按照規(guī)定及時撤人和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就在人們以為一切平安無事的時候,滅頂之災突然降臨。
沒過一會兒,井下那幾個出水點的水量陡然增大。水很快從正在附近作業(yè)的工人的腳下漫到了腰間。
“不好,透水了,快跑啊!”有經(jīng)驗的工人馬上意識到災難降臨了。孟小兵沒動地方——他手里的機器噪音太大了。突然,機器停電了??吹较锏赖娜藗兌荚谕谂?,有人推了他一把:“還不快跑,晚了就沒命了?!彼@才發(fā)現(xiàn)腳下的水漲了起來,不遠處,更高更猛的水流呼呼地卷著浪頭涌了過來。他撒腿就跑。
眼看著水追著趕著撲了過來,怎么辦?孟小兵和十多個礦工一起拼命往巷道高處跑,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弟兄們,快上錨桿!快上錨桿!”不知誰喊了一嗓子,孟小兵手腳并用迅速扒著巷道壁上的鋼筋錨桿往上爬。霎時,身后的回風巷道就被淹沒了。
13時40分,井上。項目經(jīng)理收到了北翼工作面被淹的消息。他撲到電話機前:“喂,喂,各隊作業(yè)人員立即升井!”但為時已晚!出水巷道工作面的電話已經(jīng)無法打通!
14時40分,總回風皮帶巷出水基本沒頂,已無法進入。
王家?guī)X礦發(fā)生特大透水事故。除108人安全升井外,153人被困井下。初步分析,是掘進過程中導通老空區(qū)而引發(fā)透水事故。
井下,孟小兵雙手攀著錨桿,像蝙蝠一樣掛在巷道壁上,胳膊一會兒就酸了,腰以下的身體浸泡在水里,刺骨的涼。
孟小兵低頭看見了自己身上的工裝腰帶。那是一種特制的下井皮帶,厚厚的皮質(zhì),非常結(jié)實。他靈機一動,一手解開腰帶,褪下一條褲腿,用那條褲腿把自己整個身體綁到了錨桿上,最后再用皮帶加固。酸麻的雙手終于解放了。
其他的工友也學著他的辦法把自己綁在錨桿上。盡管淚水在眼圈里打轉(zhuǎn),但他們相約,誰也不許哭。“黨和政府不會扔下我們的。等著吧!”
是的,時間的腳步嘀嗒地走著,一場井上井下與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開始了。
集結(jié)——不同的地方朝著同一個方向,王家?guī)X!不同的人群懷著同一個信念,為了153個礦工兄弟的生命!
王家?guī)X發(fā)生透水事故的消息,像風一樣地迅速傳向全國,震驚了大地。
事故發(fā)生后,一路路救援隊伍立即以急行軍的速度從全國各地開向王家?guī)X。
霍州煤電集團、汾西集團、西山煤集團、潞安集團……十支救援隊緊急馳援。
當日17時,霍州煤電100余人的救援隊伍,滿載8卡車的水泵、管道、電纜、開關等救援物資來到王家?guī)X,成為第一支到達的救援隊伍。
事故發(fā)生5個小時后,汾西礦業(yè)的38名救護指戰(zhàn)員趕到事故現(xiàn)場搶險救援……
預備役部隊來了,武警部隊來了,海軍和省水利廳的潛水員來了……這一刻,無論是誰,大家只想全力以赴,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擰成一股繩,把153位礦工兄弟從死神的手里奪回來!
王家?guī)X,這個平素不為人知的地方,此刻,成為全國人民心頭最沉重的牽掛。
當晚23時50分許,張德江一行抵達王家?guī)X,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慰問救援人員,并發(fā)出總的行動令:要把搶救井下被困人員工作放在第一位,搶時間,爭速度,調(diào)動各種資源,盡快解救被困人員。
29日凌晨。在王家?guī)X礦一間臨時的簡易房里,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成立了。指揮部下設搶救、醫(yī)療、宣傳、善后處理等小組。隨后,指揮部定下三條救人決策:
——抽水救人,盡最大努力從各方調(diào)集抽水設備,以最快的速度安裝,以最大能力排水。
——通風救人,要向井下強壓通風,為井下被困人員提供生存支持。
——科學救人,成立專家組,科學評估,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辦法進行搶救。同時,要防止瓦斯爆炸、塌方等次生事故。
在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有力的部署下,一場爭分奪秒的生命爭奪仗在王家?guī)X打響了。
搶救——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搶險救援艱難推進,絕不拋棄!被困礦工努力自救,絕不放棄!
29日上午,王家?guī)X下起了小雨。礦區(qū)的救援工作在高速運轉(zhuǎn)。
早排水一分鐘,就能早一分鐘下井救人!在保證24小時往井下壓風、時時監(jiān)測井下有害氣體的同時,重中之重是排水、排水、再排水!
在事故發(fā)生的最初階段,是用礦井上原有的兩個小水泵抽水,但這無濟于事,一邊是抽水量小,一邊是水還在從入水口涌進。
在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那間不足30平方米的簡易房里,到處貼滿了王家?guī)X巷道的各種圖紙。指揮人員在急促地下達著各種指令。他們以一種近乎不可能的速度在與時間賽跑。安裝一個大型水泵,一般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在這里,只用一天。
到29日23時,雨差不多停了?;糁菝弘娯撠煹呐潘b備試運轉(zhuǎn)。
30日凌晨2時15分,排水系統(tǒng)開始正常運行。這是從礦外調(diào)來的搶險隊伍形成的第一個排水系統(tǒng)。
當混雜著煤灰的黑水順著長長的管道噴涌到井外的那一瞬間,人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井下的孟小兵們已經(jīng)聽得見外面水泵的聲音,身下的水位開始下降。
2010年3月29日,山西王家?guī)X煤礦透水事故救援人員在泥濘中搬運水泵。當日,天空飄起了小雨。指揮部傳來消息,到上午9時30分,已從省內(nèi)調(diào)來了7支、近200人的礦山救護隊;省內(nèi)外緊急調(diào)集的33臺水泵、4000米水管已經(jīng)到位,井上井下共有5臺水泵排水,每小時排量為150-200立方米。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被困的礦工意識到:“這是在救我們了,一定要堅持活下去!”
兩天了,他們干渴難耐。眼前是汪汪的水潭,混著煤渣,漂著油污,怎么下咽?但為了活命,他們喝下了,吐出來,再喝下。
他們饑腸轆轆。吃了些紙箱子碎片,就是井下用來裝炸藥的那種,很難下咽。他們昏昏欲睡。身上的毛衣毛褲棉襖冰涼地貼在身上,冷水刺骨,一旦睡下,就怕再也醒不過來。大家就輪流值班,隔一段時間互相叫醒。
在另外一條大巷道輔助運輸巷里,工人們也在尋找逃生的辦法。在大水襲來的時候,30歲的山西晉城籍工人劉學軍和工友們爬到了一處幾十平方米、地勢較高的平面上。隨后,人越聚越多,大約六七十人。
而在相鄰的皮帶大巷里,工友們炸開了兩個巷道間4米厚的密閉。大伙兒跑上去掏煤粉、刨煤塊,巷壁上露出一個僅夠一人鉆的小洞。幾十個人紛紛爬過來,會合后的他們一共106人。
看到這么多人,大家不害怕了:即便出不去,死也要死在一起!
井下,工人在苦苦支撐;井上,救援在加快推進。
救援指揮部下令,必須盡快將排水能力提高到每小時2000立方米!那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將水排到可以下井施救的程度。為加快排水進度,專家和技術人員及時提出了四種排水方案:一是往井上排水;二是在井下往無人的空巷里倒水;三是打水平鉆孔泄水;四是從地面打鉆抽水。在督促加快排水的同時,指揮部還專門成立了打眼組,負責地面和井下鉆孔方案的實施。
王家?guī)X礦挖煤在臨汾鄉(xiāng)寧縣,而出煤在運城河津市。一條十幾公里的通道已經(jīng)基本完工,在巷道與出煤通道之間,只剩下100多米的距離。救援人員打下鉆孔,水嘩嘩地自流入出煤通道,大大加快了排水的進程。
水位降得快,移泵頻率就高。每一次移泵和接長管線,都很艱難。一根重達上千斤的泵管,單單搬運就已經(jīng)很困難了,還要在井下狹窄的巷道中完成對接,就更是難上加難。要做到接口連接處嚴絲合縫,全憑工人的雙手搬移對接,每個螺絲的緊固都要掌握好分寸,才能確保不滲不漏。
當管線出水時,許多工人累得腿打顫,站都站不穩(wěn)。600米長的井巷一步步挪了45分鐘才爬上來。腿腫了磨破了,汗水血水把靴子粘在腳上,脫也脫不下來。
看到隊員們實在太辛苦了,帶隊的不忍心,想換一撥人,就問大家:“誰愿意繼續(xù)留下,就舉手。”
大伙齊刷刷地舉手,所有人都選擇了堅持。
推進!再推進!就能再現(xiàn)生命的曙光!堅持!再堅持!就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
希望——“生命之孔”傳遞著對生命呼喚的回聲
救援人員始終堅信:每一個被困的礦工都還活著。受困人員始終堅信:政府正在搶救自己。但無情的大水阻隔著他們。而在從地面打通巷道的一個鉆孔,成了傳遞信心和力量的“生命之孔”。
在救援推進中,與煤礦打了27年交道的專家組組長賀天才想到了:煤礦中經(jīng)常從地面向下打孔抽排瓦斯氣體,這次是不是可以嘗試一下呢?
很快,專家組連夜趕制了鉆取“生命之孔”的技術方案,上報指揮部。
在指揮部,這份技術方案引來了激烈的爭論——
“王家?guī)X礦是個高瓦斯礦井,金屬鉆垂直下打會形成強大的沖擊力,一旦打穿時形成火花,隨時可能燃爆井下瓦斯氣體,后果不堪設想!”
“一旦打穿后,地下氣體上沖,可能使井下氧氣含量更低,造成被困人員窒息!”
……
指揮部領導也追問:“兩個鉆孔的位置經(jīng)過科學定位了嗎?”
賀天才直截了當?shù)卦趫D紙上指點著回答:“1號孔的位置,打入井下透水點附近,處于水位最低處。施工該孔可以盡快疏排巷道積水,還可以向地面抽水,加大排水量?!?/p>
指揮部領導又追問:“2號鉆孔呢?”
“2號鉆孔十分重要,將是聯(lián)系井上井下的生命通道!”賀天才強調(diào)說,這個鉆孔對應的井下巷道積水高度2米左右,尚有3米的空間,井下被困人員有在此集中待援的可能。
指揮部幾位負責人緊急商討后宣布:“救人不能等,你們干吧!”
31日凌晨,在經(jīng)過GPS定位之后,在輔助巷道頂部,令人揪心的2號鉆孔開鉆,巨大的機器轟鳴聲震動著人們的心。
打開“生命之孔”,并不簡單,由于2號鉆孔所在的谷底沒有路,重達40多噸的鉆機無法運過來,搶救人員在10多個小時的時間里,開辟出一條1.5公里的道路出來。鉆孔隊員們揮汗如雨,奮力下鉆。經(jīng)過17個小時不間斷打鉆,4月1日上午9時30分,2號鉆孔終于順利貫通!此后,1號鉆孔也于3日凌晨順利貫通,而后主要用于排水、通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號鉆孔鉆通后,成了傳遞信息的“生命之孔”。抽出鉆頭,在鉆孔里套上中空鋼管,并打入鉆桿后,2日14時15分,賀天才站在井口嘗試敲擊著:“咚咚咚……”
敲擊聲傳到井下。鉆孔正對下方是兩米多的積水。此刻,被困的106人所處的平臺,離鉆孔還有60多米的距離。但,他們聽到了。
湖南籍礦工羅欠徠此刻已經(jīng)疲憊之極,但仍使盡平生力氣,操起一根鋼筋,攀著巷道里濕滑的皮帶,艱難爬行60多米來到鉆孔下,猛敲鉆桿。
“當當當……”井下傳來了敲擊聲。
此時距透水事故發(fā)生已經(jīng)是120小時。
有人還活著?——有人活著??!
就在這一刻,120小時的堅持,生命的聲音第一次穿過鉆孔傳出了。
不知是誰突然提出:“寫信送下去,激勵受困人員!”
很快,與營養(yǎng)液一起,塞在空礦泉水瓶子里的信也順著鉆桿送了下去,信中寫道:“弟兄們你們好:請耐心等待,地面上國家領導、省領導帶領隊伍在全力以赴,加管、加泵排水,很快就會排下去的,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下面氣體、風量情況如何?需要我們做些什么?請回信?!钡?,由于氣流太強,信和食物順水漂走,被困的礦工并沒有收到。
也許是一種心靈的契合,就在上面寫信下井時,井下的受困人員也在寫信。
劉學軍想起身邊安檢員上衣口袋里的筆,抓過來,又扯了塊包裝紙,用礦燈照著,一口氣寫了封信,上面寫著:“下面有120人被困,需水和食物,放一部電話下來聯(lián)系?!?/p>
信放在一個砸扁的小盒子里,然后交給身強力壯的龔長中,讓他把盒子綁在鉆頭上送到地面。
考慮到鐵絲太細,龔長中又從巷道里找到一根粗鐵絲,用盡力氣多擰了幾道,牢牢地用鐵絲把盒子綁上鉆頭??上в捎阢@孔太小,他們的信,地面也沒有收到。
但,15時10分,在出井的鉆桿頭上,鉆孔隊員和專家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那根鐵絲。井下的生命信息瞬時在各個角落傳遞開來。整個王家?guī)X沸騰了!
消息迅速傳遍王家?guī)X,傳遍全中國。
正因為這個“生命之孔”,堅定了受困人員的獲救信心,使他們變得更堅強。
奇跡——共同的堅持,從死神手中奪回115條生命
4月4日,王家?guī)X礦難搶險救援進入第8天。晚上23時20分左右,在回風巷道,監(jiān)測井下狀況的救護隊員郝喜慶發(fā)現(xiàn)巷道深處的水面上有光點晃動。他以為自己看錯了,揉揉眼再看,果然就是燈光。
“有人!”他興奮地抓起電話,消息傳到了地面。
在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電話那邊疾速地匯報著。省委書記張寶順要求:“趕快核實!”
負責回風巷道排水的焦煤集團負責人此時也在井下,他舉起礦燈走到水面,揮燈在空中劃了個圈,里邊水面上緊跟著也劃了個圈?!按_實有人!”
“馬上進去,趕緊救人!”早就部署好的各個救援環(huán)節(jié)立即全部調(diào)動起來。
汾西礦業(yè)救護大隊大隊長陳永生立即帶著23名救援人員從回風井入井,徒步奔向北回風巷掘進頭救援地。
大家身背氧氣瓶、備用呼吸器,手持探險棍,兜里裝著營養(yǎng)液、蒙眼罩,總共約50斤重的物品,踩著濕滑的臺階、順著約摸25度的斜坡奮力前進。
巷道深處水面上礦燈晃動越來越快,大家更加興奮起來。皮筏充氣、挪入水中,幾乎在轉(zhuǎn)眼之間救護隊員王根生快速爬上皮筏,與另一名救護隊員兩人劃皮筏直奔光亮而去。
近了,燈光近了!只見兩輛漂浮的礦車里,分別蜷縮著4個人和5個人,抬起頭,九雙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2010年4月4日,王家?guī)X煤礦透水事故救援隊員集結(jié),準備下井搜尋被困人員。當日,水位下降974厘米,比頭一天下降了2米多,這意味著已經(jīng)具備了下井施救的條件。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困在里面的孟小兵和工友們看著救援隊員艱難擠過巷頂,說道:“你們慢點,不急,等水位落落再過來吧,我們還能等!”
王根生和隊友毫不猶豫,干脆跳下皮筏,涉水奔向被困礦工。王根生與同來的那名救護隊員利用救生圈,連拖帶抱,將孟小兵和另兩名工友擱在了皮筏上,奮力向外沖去。
皮筏接近“岸邊”時,擔架救護隊早已守候在巷道上??吹较鹌しび蛇h而近,“把燈關上!把燈關上!”大家喊道。為了防止光照刺傷獲救工人的眼睛,300號人齊刷刷地關閉了頭上的礦燈。
近了,近了,看清了皮筏上躺著的工人,“嘩!”巷道里所有人鼓掌、跳躍,淚水從每一個人的臉龐上“刷”地流過。
“愣著干啥,快抬人??!”不知誰喊了一句,大伙兒這才沖上前,七手八腳將孟小兵三人分別抬上擔架,蒙上眼布,蓋上棉被。早已編隊的救援人員分成9個6人小組,4人抬擔架,2人護衛(wèi),300米的巷道上靠右側(cè)一路小跑直奔升井底。
在那里,又有30人的隊伍分組負責把獲救工人抬上絞車升井。
時間定格在4月5日凌晨1時左右。生命的接力棒傳遞到白衣天使手中。早已等候在坑口的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擔架員將孟小兵等9名獲救工人逐一抬上車,掛上輸液瓶,直奔離得最近的山西鋁廠職工醫(yī)院。
第一批9人被救的消息振奮了小山溝里5000多名參與救援的人們。179個小時,有人說這是一個奇跡呀!但救援人員相信:還會再有奇跡發(fā)生!
奇跡果真又發(fā)生了!
上午8時30分,救護隊員乘橡皮筏進入輔助運輸大巷搜尋,在“生命之孔”曾經(jīng)傳遞生命信息的地方,準備救助第二批受困礦工。
他們一邊艱難地行走,一邊喊話:“有人沒有?”沒有回應聲。在走過一片水面時,救護隊員張金發(fā)現(xiàn)地上有很多腳印。
“有沒有人?”10時30分左右,當走到20102工作面皮帶機頭的時候,張金再喊。
“有!”終于傳來一個微弱的聲音。
話音未落,眼前先是有一盞礦燈亮了,幾盞礦燈亮了,十幾盞礦燈亮了,接著所有的100多盞礦燈“刷”地一下亮了起來,頓時驅(qū)散了眼前的黑暗。
幾乎所有的被困工人都互相攙扶著站了起來。那一刻,救援隊員熱淚縱橫,大家全哭了。
從11時18分到14時15分,橡皮筏在巷道里來回穿梭,106名被困工人艱難地走出了險境,陸續(xù)升井,同樣被早已守候在井口的救護車疾馳送往醫(yī)院。
5日中午,從北京趕來緊急馳援的醫(yī)療專家,和當?shù)蒯t(yī)療專家一起為115名獲救工人會診,當晚決定將60名病情較重的工人轉(zhuǎn)往太原治療。鐵道部緊急調(diào)配專列運送病人,停開了沿線所有的車輛。太原公安交警全力疏導交通,確保病人在最短時間內(nèi)到達各大醫(yī)院。
得知這一消息后,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向獲救人員表示親切慰問,向所有參加救援的人員表示崇高敬意,要求前方救援指揮部,繼續(xù)發(fā)揚不怕疲勞、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進一步加大救援工作力度,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搜救其余被困人員,同時精心做好獲救人員的醫(yī)療救治工作。
消息傳遍全中國。一場生命大營救,牽動著億萬群眾。消息傳遍全世界。各國媒體紛紛以大量篇幅和時段報道中國政府全力以赴救援被困工人,并由衷稱贊營救成果和工人們創(chuàng)造的生命奇跡。
堅守——我們相信他們?nèi)匀换钪?/p>
從5日營救出第二批被困礦工后,救援步伐更快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留給他們搶救生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為了適應井下復雜的地形,救援人員拉來了更多的排水軟管,應急發(fā)電車和水泵的轟鳴聲,以及忙碌的救援人員都告訴人們,這里的救援仍在加緊繼續(xù)。不斷地抽水,不斷地有水涌入,但他們?nèi)詧远▓?zhí)著地向最后的出水口支巷挺進。
那些還沒有見到親人的家屬們,還在望眼欲穿。
是啊,用真情堅守生命,用信念維護尊嚴,不放棄、不拋棄,奇跡,或許就在前方!
截至4月11日12時,事故發(fā)生第15天。井下仍有5名工人被困。井下排水搜救工作仍在全力推進。事故已造成33人遇難。
王家?guī)X礦透水事故,是一場本不該發(fā)生的災難,事故原因已開始調(diào)查。事前接到滲水報告,但未及時撤人;趕工期、趕進度,安全責任不落實;事故巷道此前多次積水但排查治理不力……
正是一個個人為的隱患,將礦工們推向了黑暗的“深淵”。
遇難的礦工,為了給孩子掙學費,為了讓父母、妻子和兒女過上更好的生活,下到幽暗的井底辛勤勞作。無情的災難卻奪去他們鮮活的生命。親人們失去了父親、丈夫、兒子和兄弟,失去了家庭的頂梁柱,怎能不悲痛欲絕,讓我們?yōu)檫@些失去的生命送上深切的哀悼和緬懷。
為了使悲劇不再重演,我們必須再次警醒——以生命的名義。
透水事故的發(fā)生,以及生命大救援的十多個日日夜夜見證:一段慘痛的記憶,將化作沉重的警鐘;一個個生命的奇跡,一聲聲不離不棄的生命呼喚,還有那血脈相連、共度危難的民族大義與人間大愛,將凝成人們繼續(xù)前行的力量。
那逝去的生命,那悲壯的一幕,那感天動地的精神,我們永不忘記!
(新華社記者 趙承 陳忠華 宋振遠 鄭曉奕 朱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