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49—1959

百年新詩代表作(1949-2017) 作者:


1949—1959

我們最偉大的節(jié)日

何其芳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開幕。毛澤東主席在開幕詞中說:“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彼v話以后,一陣短促的暴風雨突然來臨,我們坐在會場里也聽到了由遠而近的雷聲。

9月3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出了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勝利閉幕。10月1日,北京人民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新的國旗在廣場中徐徐上升。毛澤東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宣讀畢,閱兵式開始,最后群眾隊伍從廣場繞到主席臺下,熱烈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毛澤東主席在廣播機前大聲地回答:“同志們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隆隆的雷聲里誕生。

是如此巨大的國家的誕生,

是經(jīng)過了如此長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歡樂的誕生,

就不能不像暴風雨一樣打擊著敵人,

像雷一樣發(fā)出震動世界的聲音……

多少年代,多少中國人民

在長長的黑暗的夜晚一樣的苦難里

夢想著你,

在涂滿了血的荊棘的道路上

尋找著你,

在監(jiān)獄中或者在戰(zhàn)場上

為你獻出他們的生命的時候

呼喊著你。

多少年代,多少內外的敵人

用最惡毒的女巫的話語

詛咒著你,

用最頑強的巖石一樣的力量

壓制著你,

在你開始成形的時候

又用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

來企圖虐殺你。

你新的中國,人民的中國呵,

你終于在舊中國的母體內

生長,壯大,成熟,

你這個東方的巨人終于誕生了。

終于過去了

中國人民的哭泣的日子,

中國人民的低垂著頭的日子;

終于過去了

日本侵略者使我們肥沃的土地上長著荒草,

使我們肚子里塞著樹葉的日子;

終于過去了

美國吉普車把我們像狗一樣在街上壓死,

美國大兵在廣場上強奸我們婦女的日子;

終于過去了

中國最后一個黑暗王朝的統(tǒng)治!

蔣介石,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雜交而生的蔣介石,

現(xiàn)代中國人民的災難的代名詞,

他用血來嚇唬我們,

他把中國人民的血染遍了中國的土地。

但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征服。

前年十月,

毛澤東指揮我們開始大進軍,

并頒布了一連十五個“打倒蔣介石”的口號。

那是中國人民在心中郁結了許多年的仇恨。

那是最能鼓舞我們前進的動員令。

我們打過了黃河,打過了長江,

蔣介石匪幫

就像兔子一樣逃跑,驚慌。

毛澤東,我們的領導者,我們的先知!

他叫我們喊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日本帝國主義就被我們打倒了!

他叫我們喊出打倒蔣介石,

蔣介石就被我們打倒了!

他叫我們驅逐美帝國主義出中國,

美帝國主義就被我們驅逐出去了!

都打倒了,都滾蛋了,都崩潰了,

所有那些駛行在我們內河里的外國的軍艦,

所有那些捆綁著我們的條約,法律,

所有那些臭蟲,所有那些鷹犬!

雖說他們現(xiàn)在還竊據(jù)著幾小塊土地

像打破了船以后抓著幾片木板。

很快就要被人民戰(zhàn)爭的波濤所吞沒了!

毛澤東呵,

你的名字就是中國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你的名字就是中國人民的信心和勝利!

毛澤東向世界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毛澤東向世界宣布:

我們已經(jīng)站起來了,

我們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歡呼呵!歌唱呵!跳舞呵!

到街上來,

到廣場上來,

到新中國的陽光下來,

慶祝我們這個最偉大的節(jié)日!

北京和延安一樣充滿了歌聲。

五星紅旗在這綠色的城市中上升。

密集的群眾的海洋:

無數(shù)的旗幟在掌聲里飄動

就像在微風里顫動的波浪。

在毛澤東主席的面前

我們的海軍走過,

我們的步兵走過,

我們的炮兵走過,

我們的戰(zhàn)車走過,

我們的騎兵走過,

我們的空軍在天空中飛行,

群眾的隊伍從廣場上繞到

毛澤東主席的面前來喊著:

“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主席回答著:

“同志們萬歲!”

這是何等動人的歡呼!

這是何等動人的領袖與群從的關系!

跳躍著喊!

舞動著兩個手臂喊!

站在主席臺下望著毛澤東主席不愿離開地喊!

把這個古老的城市喊得變成年輕!

把舊社會留給我們身上的創(chuàng)傷和污穢

喊掉得干干凈凈!

舉著紅燈的游行的隊伍河一樣流到街上。

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輝,星星也都要躲藏。

呵,我們多么愿意站在這里歡呼一個晚上!

我們多么愿意在毛澤東的照耀下

把我們一生獻給我們自己的國家!

讓我們更英勇地開始我們的新的長征!

我們已經(jīng)走完了如此艱辛的第一步,

還有什么能夠攔阻

毛澤東率領的隊伍的浩浩蕩蕩的前進!

選自《人民文學》第1卷第1期,1949年10月25日

【作者簡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重慶市萬縣人?,F(xiàn)代詩人,文學評論家。20世紀30年代即以詩文聞名。1938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曾任文學系主任。一度隨賀龍部隊去晉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據(jù)地工作。1949年后歷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等。著有詩集《燕泥集》《預言》《夜歌》及詩論《關于寫詩與讀詩》等。

【作品簡析】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議決定,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10月1日下午3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首都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隨后的盛大閱兵式和游行活動直到當晚9時才結束。長達三年沒有寫詩的何其芳被壯觀熱烈的喜慶場面所感染,他拿起詩筆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刊發(fā)在1949年10月的《人民文學》創(chuàng)刊號上??梢哉f,《我們最偉大的節(jié)日》開啟了當代抒情詩的頌歌時代。詩人滿懷深情地唱出了新中國的第一首頌歌,深刻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對于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的節(jié)日”的歡欣與自豪,同時也形象地揭示了勝利的來之不易。

詩的第一部分寫轟鳴的雷電把一個受苦受難的民族帶到了新的起點上,新中國的誕生伴隨著“隆隆的雷聲”,因而她的誕生是“歡樂的誕生”,但也“經(jīng)過了如此長期的苦痛”。第二部分寫人民的勝利來之不易。無數(shù)先烈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多少內外的敵人”又“企圖虐殺”新中國的誕生。第三部分以四個排比,抒發(fā)中國人民長期忍受苦難的日子“終于過去了”。第四部分寫人民領袖的豐功偉績:“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終于被趕跑,“蔣介石匪幫”終于被打倒。第五、六部分以直觀形象的詩句書寫開國大典盛況,領袖與人民水乳交融的關系,勝利者終于露出了微笑。第七部分抒發(fā)詩人的壯志豪情:滿心歡喜地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呼喚“開始我們的新的長征”。

這首詩在藝術上突出的特色:一是開啟了中國當代抒情詩領域的頌歌門類,使得詩和時代、詩和現(xiàn)實生活、詩和人民的關系聯(lián)系得更緊密。二是在雷聲般雄渾激昂的主基調中仍保持著深沉細膩的抒情特色。三是詩中多處運用排比手法,有利于形成反復回旋、一唱三嘆的抒情氣氛,增強了詩歌表達的藝術效果。

追求

覃子豪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壯得像英雄的感嘆

一顆星追過去

向遙遠的天邊

黑夜的海風

刮起了黃沙

在蒼茫的夜里

一個健偉的靈魂

跨上了時間的快馬

一九五〇年八月花蓮港

選自《覃子豪詩選》,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簡介】

覃子豪(1912—1963),本名覃荃,學名覃基,四川廣漢人?,F(xiàn)代詩人、現(xiàn)代詩教育家、臺灣現(xiàn)代詩壇三元老之一。1932年考入北平中法大學,1935年畢業(yè)后赴日本東京中央大學留學,1938年回國參加“抗戰(zhàn)”。1947年到臺灣,曾主編《自立晚報》的《新詩周刊》。1954年與鐘鼎文、余光中等創(chuàng)辦藍星詩社,并任社長,負責編輯《藍星詩周刊》《藍星詩季刊》等。曾擔任臺灣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詩歌班班主任,培養(yǎng)大批青年詩人。曾與紀弦就新詩創(chuàng)作問題展開論戰(zhàn),主張中國新詩應堅持民族主義精神。1962年赴菲律賓講學,客死他鄉(xiāng)。著有詩集《自由的旗》《永安劫后》《海洋詩抄》《向日葵》《畫廊》等。

【作品簡析】

《追求》描畫了一幅關于“英雄”的畫像。它通過兩個精彩的動感畫面展現(xiàn),詩意地傳達出作為“英雄”應該追求的人生境界與人生價值。給予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激發(fā)讀者的審美探求。

全詩分為兩節(jié)。第一節(jié)起句的“大海中的落日/悲壯得像英雄的感嘆”為實寫,其中“感嘆”最為傳神。因為感嘆能表現(xiàn)出整個生命帶著聲音沉落的景象,詩人不僅看到了大海中悲壯的落日,也仿佛聽見了“英雄”的感嘆。光照白晝,擁抱世界的太陽,在傍晚已成“落日”,到了它謝幕時分。然而,“德不孤,必有鄰”,就在“日落”的這一刻,奇跡出現(xiàn)了,動感畫面產(chǎn)生了。日落之后是黃昏,星斗臨空,忽見一顆愛慕太陽的星星追過去了?!耙活w星追過去/向遙遠的天邊”這兩句雖是虛寫,可在詩人的筆下,也是寫實。在無盡的海面,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頓覺時空曠大,意象壯美,超越了現(xiàn)實境界。黃昏之后是黑夜,第二節(jié)前兩句為實寫,“黑夜的海風/刮起了黃沙”,四周墨黑,海風呼嘯,黃沙飛揚,這是一幅訴諸直覺的畫面,令人如見如聞,留下了供讀者暢想的空間。緊接著的后面三句詩是虛寫,“在蒼茫的夜里/一個健偉的靈魂/跨上了時間的快馬”。全詩以虛寫結束,快馬之暗寫“追”與“一顆星追過去”之明寫“追”,從隱與顯兩方面扣緊題旨,構成了朦朧而可供求索的藝術天地?!耙粋€健偉的靈魂”顯然是寫的詩人自己?!翱缟狭藭r間的快馬”彰顯有價值的人生必須有高遠的追求!

全詩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身臨其境的實境和引人想象飛騰的虛境。詩人在藝術上追求虛實結合,寫實又超實,送給讀者無盡的回味與激勵。

晨光曲

胡風

我是一個人

我有一顆心

一顆血肉的生命

一團火熱的青春

我要走出門去!

黎明微笑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大氣生光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小草伸腰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露珠眼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鳥兒歌唱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螞蟻上工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土地流淚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汽笛怒吼的時候

我走出門去!

我的血里

流著痛苦的奶汁

我的臉上

沾著慈愛的淚水

我的胳膊和肩頭

漲著勞動的勇氣……

生我的母親呵

為了你

我走出門去!

母親、母親呵

你的奶汁哺養(yǎng)了我

你的淚水燒痛了我

你的勇氣鼓動了我

我要走出門去

我要走出門去

門外

有火一樣閃閃的陽光

門外

有大海一樣的遠景

門外

勞動者同志在艱辛地勞動

戰(zhàn)斗者同志在英勇地戰(zhàn)斗

創(chuàng)造發(fā)明者同志在發(fā)揮著智慧

我要做他們的學生

我要走出門去

向前

我要走進他們里面

我要成為他們的同志

我要走出門去、走出門去

1951年未完稿,1980年底改成。

選自《北京文學》,1981年第6期

【作者簡介】

胡風(1902—1985)原名張光人,筆名谷非、谷風、張果、胡豐、顧風等。湖北蘄春人。文學理論家、詩人。1920年就讀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學,1925年進北京大學預科,后改入清華大學英文系。不久輟學,回鄉(xiāng)參加革命活動。20世紀30年代初參加左翼文藝活動,任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宣傳部長、行政書記。1936年提出了“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由此引發(fā)一場論爭。抗戰(zhàn)后輾轉于漢口、重慶、香港、桂林等地從事抗戰(zhàn)文藝活動。主編《七月》雜志,編輯出版《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對七月派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1954年7月,胡風就文藝問題陳述自己的意見,1955年被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1978年12月恢復名譽。此后,曾任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lián)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xié)顧問等。著有詩集《野花與箭》《為祖國而歌》《時間開始了》等。

【作品簡析】

《晨光曲》是詩人胡風為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頌歌之一的《青春曲》中的選章,又名《前進曲》。1951年,詩人初寫此詩時正當中年,而完成這首詩時已經(jīng)年邁。聯(lián)系詩人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詩中反復發(fā)出“我要走出門去”的呼喚,既包含了詩人的半世辛酸,更表達出了對祖國光明前景的無限向往。

全詩共七節(jié)。第一節(jié)四行詩句以“我有一顆心/一顆血肉的生命/一團火熱的青春”給全詩定下了真誠坦率、堅定自信的基調。第二節(jié)只有一句“我要走出門去”,既是指詩人要投入火熱的生活,也是暗喻必須走出囚禁詩人的牢獄之門,投入新時代的建設中去。第三節(jié)八個排比句真摯又急切地表達了詩人所熱愛的自然與人生。第四、五節(jié)里,詩人動情地寫到了神圣而偉大的母愛,這既是指生身母親,也是指祖國大地。第六節(jié)寫詩人立志向一切“勞動者”“戰(zhàn)斗者”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者”學習。第七節(jié)寫詩人想成為一切“勞動者”“戰(zhàn)斗者”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者”的同志,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

這首抒情詩融入了詩人大半輩子的情感積淀,詩文不長,但感情飽滿真摯,大量運用排比句,有利于宣泄詩人潛藏心底多年的激情。全國解放之初,胡風有感于新時代的到來,他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歡樂頌》《光榮贊》《青春曲》《英雄譜》和《勝利頌》五部長詩,表達了對偉大祖國、人民領袖、民族英雄和勞動人民的由衷歌頌。胡風一生詩人本色,而曲折的命運令人嘆惜。

你的名字

紀弦

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

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寫你的名字。

畫你的名字。

而夢見的是你的發(fā)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燈,如鉆石,你的名字。

如繽紛的火花,如閃電,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燒,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樹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

當這植物長成了參天的古木時,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來。

大起來了,你的名字。

亮起來了,你的名字。

于是,輕輕輕輕輕輕地喚你的名字。

一九五二年作于臺北

選自《檳榔樹甲集》,臺灣現(xiàn)代詩社1967年6月版

【作者簡介】

紀弦(1913—2013),原名路逾,筆名路易士、青空律。原籍陜西周至,生于河北清苑,生長于揚州。臺灣現(xiàn)代詩壇三元老之一。1929年以路易士為筆名開始寫詩。1933年畢業(yè)于蘇州美術??茖W校。1934年創(chuàng)辦《火山》詩刊。1936年4月東渡日本,6月回國與徐遲、戴望舒合作創(chuàng)辦《新詩》月刊??箲?zhàn)勝利后始以紀弦為筆名寫稿。1948年冬去臺灣。1953年2月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詩》季刊,這是臺灣第一個有現(xiàn)代詩追求的詩刊,提倡新現(xiàn)代主義。1956年1月組織現(xiàn)代詩社。1976年赴美定居。著有《摘星的少年》、《易士詩集》、《飲者詩抄》、《檳榔樹》(五種)、《半島之歌》、《晚景》、《第十詩集》等。

【作品簡析】

這首詩以“你的名字”為詩題,“你的名字”——實則是“我”的戀人的化身。

全詩分為五節(jié)。詩的第一節(jié)只有兩行詩,卻寫得很深情:“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每夜每夜”都在喚“你的名字”?!昂簟薄皢尽庇新暎锹犛X意象,發(fā)自內心,無比深情。“最輕最輕”“輕輕”,疊字的使用,情意綿綿。

詩的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極富動感。是說“你的名字”——“亮起來了”:“寫你的名字/畫你的名字。而夢見的是你發(fā)光的名字?!庇帧皩憽庇帧爱嫛保€“夢見”;這些都是視覺意象。名字會“發(fā)光”,雖是有點夸張,但夢中倒也合情合理。在詩的第三節(jié)里,詩人連用了七個比喻來比擬戀人“發(fā)光”的名字:“日”“星”“燈”“鉆石”“繽紛的火花”“閃電”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燒”,它們同為發(fā)光體,而將這些絢麗多姿的形象組合成一個意象。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抒情主人公對戀人的思念。

詩的第四節(jié)是說“你的名字”“大起來了”:“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樹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當這植物長成了參天古木時,/呵呵,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來?!边@里,意象轉換成“生命樹”。待“生命樹”“長成了參天的古木時”,“你的名字”也會長大起來。

在詩的第五節(jié)里,詩人把情感順理成章地推向高潮?!澳愕拿帧痹凇拔摇钡男哪恐小按笃饋砹恕薄傲疗饋砹恕?。結句回應開篇,結構很完整。

全詩大量運用排比,一唱三嘆,一氣呵成,有回腸蕩氣之勢。

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尹宜公

哎——

月亮出來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

清悠悠

哎——

月亮出來照半坡

照半坡

望見月亮想起我阿哥

一陣清風吹上坡

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聽見阿妹

叫阿哥

選自1953年北京全國民族歌舞匯演歌曲曲目

【作者簡介】

尹宜公﹙1924—2005),曾用名趙華、趙定華,云南彌渡縣人,當代詞曲作家。1944年參加革命,歷任中共云南大學學生自治會負責人、中共峨山縣工委委員、“邊縱”八支隊特派員、彌渡區(qū)區(qū)委書記。解放后曾任中共滇西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和楚雄、思茅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后任思茅地委副秘書長、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政策調研室主任、云南《民族工作》雜志主編等。1986年離休后至1988年任云南民族出版社代總編。2005年6月,著有《〈小河淌水〉紀事》。

【作品簡析】

《小河淌水》是一首情歌。表現(xiàn)的是一位妙齡少女對她心愛的“阿哥”的深情思念。這首歌原名《月亮出來亮汪汪》,其詞曲皆由尹宜公創(chuàng)作完成。正式發(fā)表時,尹宜公采納云南大學《教學唱》主編江騖建議,用了《小河淌水》作為詞曲名稱。1953年,這首歌參加了全國民族歌舞匯演,隨后又在布達佩斯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上演唱,《小河淌水》就此迅速在海內外流傳開來?,F(xiàn)今被西方音樂界譽為“東方小夜曲”,成為唯一入選美國音樂教材的中國民歌。

《小河淌水》全詞分為兩段。寫得極富浪漫情調與民歌色彩。第一段寫妙齡少女“想起我的阿哥”卻看不見他,因為“阿哥在深山”。她想念至極出現(xiàn)幻覺:“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這女子突然發(fā)現(xiàn)月亮游走在天上,那就是“阿哥”啊,那就是“阿哥”!“清悠悠”寫女子透明清澈、純凈如水。第二段寫得更奇特、更接地氣:“月亮出來照半坡”“望見月亮想起我阿哥”,那妙齡少女不顧一切,她瞬間化成了“清風”,看“一陣清風吹上坡”,風在運動時常常是帶著聲音的,這聲音正是多情的女子在“叫阿哥”。歌詞用語中的“亮汪汪”“清悠悠”都是彌渡方言中的形容詞。“你可(咯)聽見”是彌渡方言語氣疑問句,意為“你聽沒聽見”等。

《小河淌水》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哥”和“妹”分別比作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小河和清風,把妙齡少女的美好愿望都融入生動形象的歌詞意境之中。明月當空,四周平和寧靜,山下小河發(fā)出的潺潺流水聲,把人們帶入詩情畫意般的境界中。全首歌詞深情、含蓄,寄托著真摯、熱烈的感情。2008年北京奧運會《今夜月明》,著名歌唱家張也等眾明星又一次向世界唱響了這首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民歌。

蘋果樹下

聞捷

蘋果樹下那個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著水渠走來了,

年輕的心在胸中跳著。

她的心為什么跳???

為什么跳得失去節(jié)拍?……

春天,姑娘在果園勞作,

歌聲輕輕從她耳邊飄過,

枝頭的花苞還沒有開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結果。

奇怪的念頭姑娘不懂得,

她說:別用歌聲打擾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園度過,

一邊勞動一邊把姑娘盯著,

果子才結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著趕快去采摘。

滿腔的心思姑娘猜不著。

她說:別像影子一樣纏著我。

淡紅的果子壓彎綠枝,

秋天是一個成熟季節(jié),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著,

是不是掛念那樹好蘋果?

這些事小伙子應該明白,

她說:有句話你怎么不說?

……蘋果樹下那個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著草坪過來了,

她的笑容里藏著什么?……

說出那句真心的話吧!

種下的愛情已該收獲。

寫于1952—1954年

烏魯木齊—北京

選自《人民文學》,1955年第3期

【作者簡介】

聞捷(1923—1971)又名趙文節(jié),本姓巫,學名之祿,曾用名巫咸。江蘇省丹徒縣人?,F(xiàn)代詩人。少年時代曾在煤廠當學徒。1938年初到武漢參加抗日救亡演劇活動。1940年由重慶赴延安,在陜北公學學習;1941年在西北文工團工作;1945年到陜甘寧邊區(qū)的群眾日報社任編輯、記者,并寫作反映陜甘寧邊區(qū)軍民斗爭生活的作品等。解放戰(zhàn)爭時期,作為記者隨軍到了新疆,任新華社西北總社采訪部主任,1952年任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曾任中國作協(xié)第二屆理事、蘭州分會副主席。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主,1955年發(fā)表《吐魯番情歌》等詩作,結集為《天山牧歌》出版。主要作品有詩集《天山牧歌》《祖國!光輝的十月》《生活的贊歌》《河西走廊行》以及長詩《復仇的火焰》等。

【作品簡析】

《蘋果樹下》是詩人聞捷獻給新時代青年的一首飽含著清麗、熱烈和執(zhí)著的情歌,而并非是詠物寫景詩。全詩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勞動人民的愛情生活,因而又是一首“生活的贊歌”。

這首詩巧妙地將蘋果作為一個象征體,使景物與人物的心靈相交融,愛情與勞動相聯(lián)系,從而細致地刻畫了青年男女在熱戀中的心理狀態(tài),生動地反映了新社會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一個側面。蘋果樹下辛勤勞動的小伙子和姑娘唱出的情歌是那樣優(yōu)美動聽。從春天的花苞到夏天的青果再到秋天的“淡紅的果子壓彎綠枝”,這儼然就是青年男女的愛情從萌芽到成熟的一段美好過程。在收獲果實的時候,也同時幸福地采摘到愛情的碩果。將追求美妙的愛情與熱愛田園勞動相結合,真切地表達了愛情生活中的新內容,有著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時代氣息。

全詩構思巧妙,詩人借蘋果的逐漸成熟來暗寓愛情的成熟,而且還運用了倒敘的手法,正面寫勞動,側面談愛情。把追求愛情同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勞動相結合,使內容更充實,也使人物更富有情感。詩歌的開頭和結尾韻腳相同,句式相近,構成一種首尾回環(huán)、復沓的音樂感,也給全詩營造了一種輕松活潑、歡快喜慶的喜劇氛圍。

二十四歲

楊喚

白色小馬般的年齡。

綠色的樹般的年齡。

微笑的果實般的年齡。

海燕的翅膀般的年齡。

可是啊,

小馬被飼以有毒的荊棘,

樹被施以無情的斧斤,

果實被害于昆蟲的口器,

海燕被射落在泥沼里。

Y·H!你在哪里?

Y·H!你在哪里?

選自《風景》,臺灣現(xiàn)代詩社1954年版

【作者簡介】

楊喚(1930—1954),原名楊森,筆名楊喚、白郁、金馬、楊角。遼寧興城人。臺灣現(xiàn)代詩人。十七歲開始,由家鄉(xiāng)南下到天津,再由青島到廈門。1947年曾主編《青島日報》。1948年在青島出版?zhèn)€人詩集《烏拉草》。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到臺灣。1950年開始寫兒童詩,成為臺灣寫現(xiàn)代兒童詩的先行者。1954年因車禍逝世于臺北。出版的詩集有《風景》《楊喚詩集》《水果們的晚會》《夏夜》等。楊喚的兒童詩在臺灣深受大人、小孩的喜愛,有六七首被選入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F(xiàn)已出版《楊喚全集》。

【作品簡析】

《二十四歲》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楊喚純真的詩情和對社會人生的拷問。

全詩分為三節(jié)。詩的第一節(jié)連用四個比喻對二十四歲的年華極盡贊美與渲染。“白色小馬”表健壯無比,“綠色的樹”狀生機旺盛,“微笑的果實”比日趨成熟,“海燕的翅膀”況奮飛的雄心。這些比喻都富于創(chuàng)造性而顯示了詩人活躍的想象力,表現(xiàn)了楊喚詩作獨特的風格與奇美的想象。

如果說詩的第一節(jié)如噴薄而出的朝陽,那么,詩的第二節(jié)就是炎夏時節(jié)突如其來的雷雨了?!翱墒前 闭Z意一轉,以“小馬”“樹”“果實”“海燕”領起而分寫它們各自的遭遇,承接第一節(jié)的內容而構成強烈的對比與反諷,顯示了詩人對于己身不幸的預感和他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理性的詩的批判。

全詩的最后一節(jié)是兩行反復的呼喚,其中的“Y·H”是楊喚姓名的英文縮寫。楊喚于1954年3月不幸因車禍去世,年僅二十四歲。這首詩是他的最后詩作,可謂一詩成讖。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作于1954年

選自《夢土上》,臺灣現(xiàn)代詩社1955年4月版

【作者簡介】

鄭愁予(1933—),原名鄭文韜,曾用筆名青蘆,生于北京??箲?zhàn)期間,隨母親輾轉各地,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49年隨父到臺灣。1956年參與創(chuàng)辦現(xiàn)代派詩社。1958年畢業(yè)于臺灣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務局任職多年。1968年赴美國愛荷華大學留學,獲藝術碩士學位。后任愛荷華大學講師、耶魯大學教授。著有詩集《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長歌》等。

【作品簡析】

這首詩以江南小城為中心意象,通過“浪子”與“深閨”主題的勾勒,寫出了一個多義性的愛情故事,觸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全詩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兩行詩在全詩中低兩格排列,具有“詩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調上統(tǒng)領全詩?!伴_落的蓮花”倒裝為“蓮花的開落”,既使詩剛好押韻,有了韻律感,又使詩句的重音落在了“開落”上,使倦守空閨的少婦形象呼之欲出。詩的第二節(jié)寫愛情的失落,在這一節(jié)詩中,有兩句比喻刻畫了少婦寂寞、閉鎖、清幽的心境。這兩句本來應該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詩中倒裝成“街道向晚”“窗扉緊掩”,把動態(tài)的詞語倒裝在后,更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少婦思念“歸人”的心理。而詩中寫景的句子看似寫景,其實是寫人,寫人似是寫少婦“她”,其實又兼有寫“我”。詩的末節(ji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位“過客”浪子現(xiàn)在要到哪里去?他過去或許暗戀過“她”?或許兩人還發(fā)生過一段愛戀的故事?但這一切只是美麗的錯誤,最終都在“達達”的馬蹄聲中結束了。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一是營造了一個含蓄動人的故事情境。二是體現(xiàn)出一種古典美:“容顏”“蓮花”“柳絮”“青石”“跫音”“春幃”,都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積淀甚久的意象,它們組合在一起則散發(fā)出一種濃厚的江南文化氣息?!皷|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與“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這兩行詩,采用了傳統(tǒng)詩歌中隔句對的句法,而“不來”“不飛”“不響”“不揭”這些否定句式,又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上呼應反復,使詩具有鮮明的韻律感。三是倒裝句的運用,使詩的語言富于變化。

一個黑人姑娘在歌唱

艾青

在那樓梯的邊上,

有一個黑人姑娘,

她長得十分美麗,

一邊走一邊歌唱……

她心里有什么歡樂?

她唱的可是情歌?

她抱著一個嬰兒,

唱的是催眠的歌。

這不是她的兒子,

也不是她的弟弟;

這是她的小主人,

她給人看管孩子;

一個是那樣黑,

黑得像紫檀木;

一個是那樣白,

白得像棉絮;

一個多么舒服,

卻在不住地哭;

一個多么可憐,

卻要唱歡樂的歌。

1954年7月17日

里約熱內盧

選自《艾青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F(xiàn)當代詩人。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學習。1929年赴法國留學,專攻繪畫,兼寫詩歌。1932年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同年7月被捕入獄。在獄中寫成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獄。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曾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學任教,后任《廣西日報》編輯、重慶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1941年去延安,曾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箲?zhàn)勝利后,歷任華北大學第三部副主任、華北聯(lián)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人民文學》副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58年后,在黑龍江、新疆農場勞動。1978年重返詩壇。著有《大堰河》《向太陽》《曠野》《北方》《黎明的通知》《寶石的紅星》《歸來的歌》《彩色的詩》等。

【作品簡析】

這首詩是《南美洲旅行》組詩之一。1954年,艾青受智利眾議院議長和智利著名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的邀請,前往南美智利等國進行訪問。歷時兩個月的旅行,詩人的詩情一次又一次被激發(fā)起來,寫下了一批動人的詩篇?!兑粋€黑人姑娘在歌唱》這首詩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矛盾,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提出了強烈的控訴。

這首詩共分五節(jié)。前三節(jié),寫詩人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偶然看到一個美麗的黑人姑娘,盡管她內心很痛苦,但還是要不停地唱著歡樂的歌曲,給她白色的小主人進行催眠。后兩節(jié),詩人抓住這一西方常見的生活情景,描繪了這樣一個對比鮮明、反差強烈、讓人心酸的畫面:“一個是那樣黑/黑得像紫檀木/一個是那樣白/白得像棉絮”“一個多么舒服/卻在不住地哭/一個多么可憐/卻要唱歡樂的歌”。詩人在此用淺顯的語言表達出對黑人姑娘最真切的同情。

這首詩在藝術特色上,詩人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生動地刻畫出黑人姑娘埋藏在心中的深沉的哀傷。全詩短小精悍,詩句有如白話,卻十分精練,情感表達自然又深沉。小詩有極強的感染力,讓人過目不忘。

礁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作于1954年7月25日

選自《艾青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作者簡介】

見《一個黑人姑娘在歌唱》。

【作品簡析】

《礁石》是一首詠物詩。寫的雖然是礁石,可詩人力圖呈現(xiàn)的是奮斗者的堅韌不拔、頑強拼博的精神,以及智者對于生活的堅定信念。聯(lián)想詩人的坎坷人生,它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同時,也是一幅奮斗者的畫像。

全詩共兩節(jié)。第一節(jié)寫“海浪”:“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的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這一節(jié)描寫,突出的是“浪”對“礁石”無休止的打擊。不斷地撲向礁石的海浪,代表著艱難,也代表著惡勢力。而礁石,則是堅強與正義的化身。第二節(jié)轉而寫“礁石”:“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一樣”,寫“礁石”搏擊“海浪”難免留下了傷痕,這是“礁石”作為勝利者付出的代價。但詩人在此并未渲染“礁石”的苦難,而是高度贊揚“礁石”作為奮斗者的精神狀態(tài)?!耙廊徽驹谀抢?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站”昭示著“礁石”立場的堅定,“微笑”顯示了“礁石”面對苦難時的淡定和從容,“看著海洋”,那也是應戰(zhàn)者準備戰(zhàn)斗的姿態(tài)!

這首短詩通過比喻、擬人的手法,為讀者提供了“礁石”這樣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全詩語言樸素凝練,描寫角度冷靜客觀,而賦予“礁石”的象征意味,更是把其中的意韻留給讀者去體會。該詩自發(fā)表以來,一直被中外讀者廣泛傳誦。

讓我們蕩起雙槳

喬羽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huán)繞著綠樹紅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伙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選自1955年新中國第一部兒童影片《祖國的花朵》主題歌

【作者簡介】

喬羽(1927—),出生于山東濟寧,詞作家、劇作家。高中期間當過小學教員,1946年初入晉冀魯豫邊區(qū)北方大學學習,開始在報刊發(fā)表詩歌和小說,還寫過秧歌劇。1948年調入華北大學三部創(chuàng)作室,開始專業(yè)創(chuàng)作。此后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2010年,擔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著名詞作有《我的祖國》《牡丹之歌》《人說山西好風光》《讓我們蕩起雙槳》《思念》《說聊齋》《巫山神女》《夕陽紅》《難忘今宵》《祖國頌》《播種希望》《一方沃土》《大風車》等。

【作品簡析】

《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極富詩意的歌詞,生動地描寫了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們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歡樂景象。歌詞贊美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歌唱了新中國少年兒童們的幸福生活。

全詞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描寫少年兒童課外活動時在湖上劃船及周圍的環(huán)境,“海面(指北京北海公園的湖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huán)繞著綠樹紅墻”。第二節(jié)描寫少年兒童課外活動中滿帶著幸福感,“水中魚兒望著我們/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劃船時愉快的歌唱引得魚兒羨慕。第三節(jié)描寫只有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整首歌詞真切地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們的心情、趣味和歡樂與幸福。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歌曲。至今仍被廣泛傳唱,幾十年經(jīng)久不衰。歌詞采用復沓手法,三節(jié)歌詞均以“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結尾,一唱三嘆,基調歡快。歌詞以口語入詩,朗朗上口,易于傳唱。全詞準確地表達了少年兒童的心聲,融入了偉大的時代精神,至今依然煥發(fā)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上海夜歌

公劉

上海關。鐘樓。時針和分針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鉸碎了白天。

夜色從二十四層高樓上掛下來,

如同一幅垂簾;

上海立刻打開她的百寶箱,

到處珠光閃閃。

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

六百萬人民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縱橫的街道是詩行,

燈是標點。

作于1956.9.28上海

選自《在北方》,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作者簡介】

公劉(1927—2003),原名劉仁勇,又名劉耿直,江西南昌人。當代詩人。1939年開始寫詩,1946年開始使用公劉的筆名創(chuàng)作雜文、詩歌。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軍解放大西南。歷任第二野戰(zhàn)軍四兵團新華社四分社編輯、云南軍區(qū)《國防戰(zhàn)士報》編輯、昆明軍區(qū)政治部文化部文藝助理員、軍委總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創(chuàng)作員。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955年發(fā)表組詩《佧佤山組詩》《西雙版納組詩》和《西盟的早晨》,并參與搜集、整理了撒尼民歌《阿詩瑪》。1957年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調安徽省文聯(lián)。曾任第三、第四屆中國作協(xié)理事,第五、第六屆中國作協(xié)榮譽委員。著有詩集《邊地短歌》《在北方》《白花(紅花)》《離離原上草》《仙人掌》《母親——長江》《駱駝》《相思?!贰段蚁胗袀€家》等。另有詩論集《詩路跋涉》《詩與誠實》。

【作品簡析】

上海素有不夜城之稱,其夜景既壯觀又美麗。1956年國慶前夕,詩人公劉來到上海,以詩人獨有的敏感,創(chuàng)作了《上海夜歌》,通過對上海夜景的贊美,熱情贊頌了上海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創(chuàng)造精神。

《上海夜歌》這首短詩只有三節(jié),第一節(jié)簡寫上海關鐘樓上的“時針和分針/像一把巨剪/一圈/又一圈/鉸碎了白天”,上海的白天,在詩人奇特的想象中一筆帶過,其構思非常精巧。第二節(jié)寫上海夜幕降臨,燈光涌現(xiàn)又別具匠心,詩人捕捉“燈”這個意象充分展開想象,把偌大的上海濃縮為“珠光閃閃”的“百寶箱”,準確地抓住了上海作為“不夜城”的典型特征。第三節(jié)連用三個排比詩句,“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把上海這個“百寶箱”又放大了,立體化了;接著,詩人把六百萬上海人民比喻為“詩人”,把上海整個城市比喻為“壯麗的詩篇”;“縱橫的街道是詩行/燈是標點”,不僅透過生活中自然的景象挖掘其中的詩意,而且把事物的思想深度展示在讀者面前。

凡是能開的花,全在開放

嚴陣

凡是能開的花,全在開放;

凡是能唱的鳥,全在歌唱。

1956年9—10月

選自《詩刊》,1957年7期

【作者簡介】

嚴陣(1930—),原名閻桂清、閻曉光,山東萊陽人。當代詩人1946年參加革命。曾在膠東書店和膠東日報社印刷廠工作。1950年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后在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工作。1953年任《安徽文藝》編輯、省文聯(lián)文學組副組長。1954年發(fā)表長詩《老張的手》,引起注意。1957年起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后任安徽省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作協(xié)安徽分會副主席、《詩歌報》主編等職。著有詩集《江南曲》《琴泉》《竹茅》等。

【作品簡析】

這首短詩的誕生有其時代背景。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看這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庇纱耍睒s我國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的“雙百”方針確定。詩人嚴陣有感于那百花齊放的時代,就用詩筆藝術而又忠實地記錄了那個催人奮進的時代。

短詩就兩行,“凡是能開的花,全在開放/凡是能唱的鳥,全在歌唱”,花兒盛開,鳥兒歡唱,一個鳥語花香的時代真的到來了!開國之初的全新氣象,讓詩人心潮蕩漾!

短詩中的兩個“凡是”和兩個“全”在語義上是重復的,但讀者并未覺得它重復,反而感到它是一種強調,就是說在這樣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花兒不開放,沒有鳥兒不歌唱。

海洋抒情詩(選一)

孫靜軒

海與城

圓形的、菱形的如寶石雕刻的建筑

像是給這海的城戴上了輝煌的桂冠

而那沿著海岸滾動的雪白的浪花呵

像是在她的胸前掛上了一串一串的銀鏈

哦!青島,這秀麗無比的海之城呵

宛如一位身著白衣的仙女婷立在海畔

她莊靜地凝視著海中的倒影,驕傲地笑了,

內心里充滿了不可捉摸的思念

望著這海城迷人的姿色,大海被引得難以自制

它激情地喧嚷著幾次想撲上海岸

1957年2月·青島

選自《海洋抒情詩》,新文藝出版社1958年版

【作者簡介】

孫靜軒(1930—2003),原名孫業(yè)河,筆名軒。山東肥城人。當代詩人1943年參加八路軍。曾任濟南市《青年文化》《濟南文化》和《山東青年報》編輯、記者。1953年入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1955年任《西南文藝》詩歌編輯、中國作協(xié)重慶分會專業(yè)作家、四川省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中國作協(xié)四川分會副主席。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到農村勞動。1974年調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所文學室工作,1979年任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后任省作協(xié)副主席。著有詩集《我等著你》《唱給渾河》《海洋抒情詩》《黃河的兒子》《七十二天》《母親的河流》等。

【作品簡析】

《海與城》是詩人孫靜軒《海洋抒情詩》組詩中的一首,抒發(fā)了詩人對海濱城市青島的詩意印象。

全詩只有十行。首兩句“圓形的、菱形的如寶石雕刻的建筑/像是給這海的城戴上了輝煌的桂冠”,把青島的各式建筑物喻作這位“仙女”頭上的輝煌桂冠。第三、四句“而那沿著海岸滾動的雪白的浪花呵/像是在她的胸前掛上了一串一串的銀鏈”,把滾動的雪白浪花比作“她的胸前”掛上了一串一串的銀色項鏈。第五、六句“哦!青島,這秀麗無比的海之城呵/宛如一位身著白衣的仙女婷立在海畔”,是詩人直接站出來贊美青島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第七、八句“她莊靜地凝視著海中的倒影,驕傲地笑了/內心里充滿了不可捉摸的思念”,寫青島這位“仙女”的儀態(tài)和內心不可捉摸的思緒。第九、十句“望著這海城迷人的姿色,大海被引得難以自制/它激情地喧嚷著幾次想撲上海岸”,寫“大海”這位多情的男子對這位“仙女”難以自制的激情。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詩人賦予大海和城市以靈性,把城市和大海擬人化,在詩人的筆下,美麗的青島宛如一位“仙女”,而“大海”則是一位多情的男子。在具體落墨上,則以襯托的手法,以大海浪花的“激情”來襯托青島城市的“寧靜”。全詩寫得凝練含蓄。

給他(組詩選一)

林子

只要你要,我愛,我就全給,

給你——我的靈魂、我的身體。

常春藤般柔軟的手臂,

百合花般純潔的嘴唇,

都在等待著你……

愛,膨脹了它的主人的心;

溫柔的渴望,像海潮尋找著沙灘,

要把你淹沒……

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

如果里面沒有映出你的存在;

就像沒有星星的晚上,

幽靜的池塘也黯然無光。

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

帶去珍重的許諾和苦苦的思念,

它憂傷地回來了——你的窗戶已經(jīng)睡熟。

作于1958年

選自《給他》,香港南華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簡介】

林子(1935—),女,原名趙秉筠,江蘇泰興人。當代詩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56年畢業(yè)于云南大學中文系。分配到天津《新港》任詩歌編輯。1960年調至哈爾濱市文聯(lián),任《哈爾濱文藝》月刊社編輯、詩歌組組長、市文聯(lián)創(chuàng)作室創(chuàng)作員。1957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1年起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詩集《給他》《綠色的夢》等。

【作品簡析】

《給他》是詩人林子寫的一組愛情詩,這里選析的是其中一首。這首詩借助比喻、象征、擬人等藝術手法表達了抒情女主人公熱烈、專一的愛情。

全詩共十五行。開篇即表達了抒情女主人公對于真愛的渴求,“只要你要,我愛,我就全給/給你——我的靈魂、我的身體”。這是全身心的奉獻!接下來三行詩句,“常春藤般柔軟的手臂/百合花般純潔的嘴唇/都在等待著你”。這里,詩人把少女“我”的身體具體化,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張開雙臂、翕動嘴唇的天使般少女的美麗形象。接著,詩人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愛,膨脹了它的主人的心/溫柔的渴望,像海潮尋找著沙灘,要把你淹沒……”在詩人的詩筆下,抽象的概念“愛”早已化成了有生命的實體,有抒情女主人公“我”的情緒,還有“我”的心態(tài)。到此,詩人寫的是“我”的一種狀態(tài):愛在等待。

接下來寫抒情主人公“我”的另一種狀態(tài):愛在尋找。這里,“我”的理智與情感交織,迷醉和憂傷同時。“我”的理智仍然強烈地主宰著主人的情緒:“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如果里面沒有映出你的存在/就像沒有星星的晚上/幽靜的池塘也黯然無光?!笨梢?,抒情主人公追求的是一種平等的、真誠的“你的眼中有我,我的眼中也有你”的互愛。但真愛又往往不是那么理智的,詩的最后三行就描畫了“我”因“愛”迷離恍惚而至迷醉的狀態(tài):“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帶去珍重的許諾和苦苦的思念/它憂傷地回來了——你的窗戶已經(jīng)睡熟?!边@“有翅膀的使者”當然是指“我”的一顆愛心。思念的時刻就派出“使者”飛到那人兒的身邊,結果呢?“它憂傷地回來了”,原來,“你的窗戶已經(jīng)睡熟”。語意雙關,一睡一醒,清醒的“我”憂傷愁眠。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

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

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夢境呵,是仙境?

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呵,還是醒?

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

云罩江山幾萬年?

——伏波山下還珠洞,

寶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

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請看穿山明鏡里——

呵!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

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桂林山水入胸襟,

此景此情戰(zhàn)士的心——

是詩情呵,是愛情?

都在漓江春水中!

三花酒摻一份漓江水,

祖國呵,對你的愛情百年醉……

江山多嬌人多情,

使我白發(fā)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巖去赴神仙會,

招呼劉三姐呵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

要唱新歌隨我來!

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

戰(zhàn)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繡,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風沙呵黃河的浪,

春光萬里到故鄉(xiāng)。

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盡:千姿萬態(tài)“獨秀峰”!

——意滿懷呵,情滿胸,

恰似漓江春水濃!

呵!汗雨揮灑彩筆畫——

桂林山水——滿天下!……

1959年7月初稿

1961年8月整理于北戴河

選自《人民文學》,1961年第10期

【作者簡介】

賀敬之(1924—)山東嶧縣人,現(xiàn)代劇作家、當代詩人。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40年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45年和丁毅執(zhí)筆集體創(chuàng)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斯大林文學獎。1946年任華北聯(lián)合大學文藝學院教員。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多家宣傳文化單位多個要職,包括文化部副部長、代部長、黨組書記等職。著有詩集《朝陽花開》《鄉(xiāng)村之夜》《并沒有冬天》《放歌集》等。

【作品簡析】

《桂林山水歌》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同時又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詩,歌詠的是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詩人創(chuàng)作時采用了廣大百姓喜聞樂見的民歌體,因而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

這首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十節(jié):從開頭至“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對桂林的“青山綠水”和“水繞山環(huán)”的桂林作了仙境般的贊美。第二部分也有十節(jié):從“招手相問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歷數(shù)桂林的特有地貌“老人山”“還珠洞”“雞籠山”“漓江春水”和當?shù)靥禺a(chǎn)“三花酒”,并結合詩人的詩意感受來抒發(fā)對“桂林山水”的至愛親情。第三部分共有八節(jié):從“七星巖去赴神仙會”至全詩結尾,巧妙自然地引入當?shù)貍髡f中的劉三姐,表達了詩人愿做新時代的歌手,抒發(fā)了“要唱新歌隨我來”和“戰(zhàn)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的豪邁情懷。可貴的是,全詩沒有局限于單純描摹桂林山水,而是借景抒情地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呵!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祖國的笑容這樣美!”進而抒發(fā)一名戰(zhàn)士對于祖國的摯愛之情,“三花酒摻一份漓江水/祖國呵,對你的愛情百年醉”。詩的結尾更是由“桂林山水”升華到對偉大的祖國和英雄的人民的深情贊美,“意滿懷呵,情滿胸/恰似漓江春水濃/呵!汗雨揮灑彩筆畫/桂林山水——滿天下”,讓讀者仿佛透過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為壯麗的圖景:全國人民正在運用彩筆,揮汗如雨,到處創(chuàng)造“滿天下”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這是詩人愛國情懷的真誠流露。

《桂林山水歌》被譽為“中國當代第一山水詩”。全詩借鑒我國古代山水詩借景抒情、以形傳神的手法,并嫻熟運用了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兩行一節(jié),如行云流水,音韻節(jié)奏和諧,音韻和意境優(yōu)美,宜于吟詠和歌唱,不愧是賀敬之的短篇抒情詩的代表作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