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亭再題
紹興二十三年(1153),詩人應(yīng)試赴建康,作此詩。賞心亭位于建康西下水門城上,為宋時丁謂所建。因前此有《重九獨登賞心亭》詩,故稱“再題”。詩人登臨眺望,詠建康有感,主旨在結(jié)尾兩句。首聯(lián)總起,言建康乃是東南天險屏障,兵家必爭之地。以下兩聯(lián)分寫:一寫石城與鐘山,城高山峻,氣勢宏偉;一寫建康的地理形勢,“吳”、“楚”分別泛指南宋、北金的疆域,言金陵乃南北之關(guān)鎖要沖。由此可見“赤日”動波、“蒼煙”昏樹,也自有其特定的浮沉內(nèi)涵。尾聯(lián)遙應(yīng)篇首作結(jié),也是一篇的主旨所在,指出唯據(jù)金陵始能控制天下。這里涉及到南渡初年的擇都之爭。有識之士都以為定都建康,可得攻守兼?zhèn)?、振奮人心之便,但高宗趙構(gòu)貪圖安逸,終于定都臨安。為此,詩人多有感憤,屢見吟詠。如陸游《登賞心亭》:“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淚已流。”《感事》:“廟謀尚出王導(dǎo)下,顧用金陵為北門?!憋@然,范成大也有相同的感嘆。
天險東南重,兵雄百二尊。
拂云千雉繞,截水萬崖奔。
赤日吳波動,蒼煙楚樹昏。
向無形勢地,何以控乾坤?
【翻譯】
建康本是東南的第一天險,
雄師二萬足抵擋敵兵百萬。
萬崖奔馳的鐘山阻截江水,
千雉環(huán)繞的石城高拂云天。
紅日映照中的吳波流光溢彩,
暮煙籠罩下的楚樹一派昏暗。
若非此等險要形勝,
怎能控握萬里江山?
百二:語出《史記》,有二釋:一謂兩萬之兵足當(dāng)百萬之眾。二謂倍數(shù),百萬當(dāng)?shù)枚偃f。兩說皆可通,都是形容地勢的險要。
雉(zhì智):雉堞(dié蝶),城上的矮墻,掩護人體所用。
吳:泛指長江下游一帶,即指南宋國土。楚:通常指今湖南湖北一帶,或江西地區(qū),這里泛指淮水以北中原地區(qū),時為金人占領(lǐng)。
向:假若,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