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范成大楊萬里詩詞選譯(修訂版) 作者:楊燕 譯注


前言

南宋前期自宋孝宗趙昚即位以來,勵精圖治,銳意恢復(fù),一時頗具中興氣象。其時,詩壇上也涌現(xiàn)出一群杰出詩人。他們大都自江西詩派入,又自江西詩派出;自辟新徑,獨樹一幟,從而使南宋前期詩壇大放異彩,形成兩宋詩歌發(fā)展史上又一次新的繁榮。這群杰出詩人的代表者,被視作“中興四大詩人”。

有關(guān)“中興四大詩人”的說法稍見不一。楊萬里稱“范、尤、陸、蕭”;尤袤稱“范、楊、陸、蕭”;而宋末元初的方回則稱“尤、楊、范、陸”。楊、尤兩家之說,不列己名,顯然出于自謙。方回之說晚出,比較客觀,易被一般文學(xué)史家所采納。由于尤袤和蕭德藻留傳作品很少,難以深論,故真正引起人們關(guān)注和研究的,是陸、范、楊三人。

陸游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與前代屈原、杜甫齊名,炳彪青史。按照傳統(tǒng)說法,范成大以“田園詩人”的美稱名世,而楊萬里則以其卓然自立的“誠齋體”飲譽南宋詩壇。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今蘇州市)吳縣人。他出身于官宦書香門第,其父范雩宣和六年(1124)進士,官至秘書郎。范成大比陸游小一歲,比尤袤、楊萬里大一歲。生值“靖康之難”,北宋滅亡,中原淪喪。建炎三、四年(1129、1130)間,當(dāng)他還在孩提時,舉家便飽受戰(zhàn)亂之苦。少年的范成大又先后遭母、父之喪。自此十年不出,無意科舉仕進,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意,自號“此山居士”,過著清貧的生活。直到二十七歲,才接受父親生前友好王葆的勸勉,留意舉業(yè),并于紹興二十四年(1154)考中進士,時年二十九歲,從此開始了他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

范成大初期的仕宦生涯并不春風(fēng)得意,在其第一任徽州司戶參軍任上沉滯六年之久。紹興三十二年(1162),得友人相助,入臨安為京官。也正是在這一年,高宗禪位于孝宗,開始了南宋王朝的所謂“中興”時期。范成大入京后的八年間,除一度出知處州(今浙江麗水)外,由樞密院編修、著作佐郎而國史院編修,無非都是“清職”,很難有所作為。

作為范成大仕途生涯的轉(zhuǎn)折點,是乾道六年(1170)的使金之行。其時,宋孝宗意欲收復(fù)河南“陵寢”之地,更想改變向金使跪拜接受“詔書”的屈辱性禮儀。但金人素來恃武驕橫,人莫敢行。范成大卻能置生死于度外,慨然受命,以起居郎借資政殿大學(xué)士銜,充“祈請國信使”北行。及金廷,在敵人恫嚇乃至殺機已萌的情況下,他鎮(zhèn)靜如常,屹然不動,事后得到南北朝野的一致稱譽,范成大也因使金有功升中書舍人。次年,他又公然反對孝宗擢升奸佞外戚張說為簽事樞密院事,聲譽益增。但也自知萬難立足于朝,便自動請領(lǐng)祠祿歸里,而當(dāng)他復(fù)職再起時,已躋身于高官行列了。

自乾道八年(1172)冬起,范成大先出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市)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繼之調(diào)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都是轄制一方的封疆大吏。淳熙四年(1177),以病東歸,入朝為禮部尚書,次年四月,更以中大夫除參知政事(宰相),達到了他一生仕宦的巔峰。但僅兩月,便遭讒落職。六年二月,復(fù)起知明州(今浙江寧波市)兼沿海制置使;七年,改知建康府(南京)兼行宮留守;九年,因疾告退。在以上任職地方期間,他興利除弊,減租賑民,治兵選將,鞏固邊防,做了不少有益于社會安定、發(fā)展農(nóng)桑的事,受到人們較為普遍的尊敬。

自淳熙九年(1182)始,范成大隱退家鄉(xiāng)石湖,過了十年田園生活。宋光宗趙惇紹熙四年(1193)九月卒,時年68歲。卒后贈光祿大夫、太師,謚“文穆”。

綜觀詩人生平行事,大體以儒家正統(tǒng)思想為歸,尊君愛國,勤于政事,體恤民瘼為其仕宦準則。然就個人生活而言,則自少及老,尤喜佛老之學(xué),而在其仕宦后期,更時時向往恬淡閑適的田園生活,一些學(xué)者認為,這也許與他自少體弱多病的健康狀況有關(guān)。

范成大著有《石湖詩文集》一百三十卷,楊萬里遵囑為之作序。清人顧嗣玄取其詩歌刻印《石湖居士詩集》三十三卷。此外,又流傳《石湖詞》一卷。范成大主要以詩名世,今存詩計1900余首。

范詩的題材較為廣泛,或國計民生,議時論政;或山川行旅,自然景物;或田園風(fēng)光,風(fēng)土節(jié)序;或親友交誼,感嘆人生;或厭倦游宦,自抒情懷;凡此種種無不形諸筆墨。他的詩雖受江西詩派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博采中唐張籍、王建、白居易諸賢之長,而加以發(fā)展變化,最后自成一家的。范詩的基本風(fēng)格,前人多有評述,大體上可歸納為: 溫潤嫵麗,清新婉峭。

最能體現(xiàn)范成大詩歌成就的,當(dāng)推其愛國詩和田園詩。

范成大的愛國詩篇自以其使金紀行詩為優(yōu)秀代表。然則,范成大的愛國思想既貫徹始終,則其愛國詩篇自也不會局限于一時一事。早在青年時期,詩人便有《秋日》(其一)即景托諷:“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涼?!睂δ纤瓮醭镊龅熬氨硎玖松钋械膽n慮。應(yīng)試建康時,有《賞心亭再題》云:“赤日吳波動,蒼煙楚樹昏。向無形勝地,何以控乾坤?”不獨南北景觀不同,內(nèi)涵深沉,而且對高宗趙構(gòu)貪圖安逸,不思恢復(fù),定都臨安,提出了婉轉(zhuǎn)而尖銳的批評。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使金,作七十二首紀行詩,充溢濃郁的愛國情感,讀來感人至深。這一大型系列組詩,大致可分以下幾種類型:

一、詠古諷今。如途經(jīng)建康所作的《雙廟》,詩詠贊了唐代“安史之亂”時期名將張巡和許遠的孤膽忠勇,以少御眾,至死不屈,從而也就借古諷今地譴責(zé)了宋王朝的昏庸無能。最后的憤憤一問,更是發(fā)聾振聵,令人深省。其鋒芒所向何止北宋的徽宗趙佶及蔡京之流,南宋的高宗趙構(gòu)及秦檜等輩又何能推脫罪責(zé)!

二、描繪金人統(tǒng)治下的破敗蕭瑟景象,和北地人民飽受奴役的悲慘命運。讀《宜春苑》詩令人黯然銷魂: 昔日亭榭華麗、桃李爭妍的御花園,而今卻落得“狐冢獾蹊滿路隅”;唐玄宗避難入蜀,尚能駕返連昌宮,而宋代帝室何日才能重幸“寸草無”的宜春苑呢?《清遠店》一詩則揭露了歷史的大倒退。詩人原注云:“定興縣中客邸前,有婢兩頰刺‘逃走’二字,云是主家私自黥涅,雖殺之不禁。”這豈非由封建制退向奴隸制!

三、寫自然風(fēng)光而抒復(fù)國情懷。如《龍津橋》:

燕石扶欄玉作堆,柳塘南北抱城回。

西山剩放龍津水,留待官軍飲馬來。

詩描摹龍津橋景色依舊: 白玉為欄,引水西山之上;柳塘清波,南北抱城縈回。詩以“剩放龍津水”引出結(jié)句“留待官軍飲馬來”,圖景壯闊,氣勢豪邁,表現(xiàn)出抗金必勝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四、傳達中原父老渴望光復(fù)故土的心情,這一類詩篇情景真切,最是感人,如《州橋》(見后)與《翠樓》。州橋旁,中原父老年年等駕;翠樓上,白發(fā)翁媼相扶跪拜: 看此等場景,能不為之泣下?“幾時真有六軍來?”“垂老從今幾度看!”聽此等話語,能不為之動容?以上也許純屬想象之筆,但其藝術(shù)真實卻毋庸置疑。

五、臨危不懼,自抒報國決心,如其《會同館》。這是組詩的最后一篇。據(jù)作者詩下自注云:“授館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議留使人者。”此詩直如一紙氣干云霄的壯烈宣言,不惜萬里殉國,氣節(jié)凜然,讀之令人油然生敬。

如上所述,范成大關(guān)切國事之情至老不衰。他在四川任上曾作《海云回,按驍騎于城北原,時有吐蕃出沒大渡河上》,詩的結(jié)四句云:“頓轡青驪飛脫兔,離弦白羽嘯寒鴟。牙門列校俱剽銳,檄與河邊禿發(fā)知。”豪氣沖天,壯志凌云,大有一代愛國將帥的豐姿,時詩人已五十一歲。及晚年歸隱石湖后,六十二歲的老詩人尚有《題夫差廟》之詩,借古諷今,憂慮國事。

范成大在我國古代詩壇上向有“田園詩人”之稱,原因有二: 其一,詩人以其《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如此大型系列組詩,全面、細致、真實、生動地表現(xiàn)田園生活,實屬空前之舉。其二,融田園詩與新樂府精神于一爐,開拓新天地,富有藝術(shù)創(chuàng)新精神。

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詩經(jīng)》中的《豳風(fēng)·七月》描敘農(nóng)民一年四季的勞作,堪稱最古的“四時田園詩”。但按照傳統(tǒng)的文學(xué)觀念,未被認作是田園詩的最早源頭。人們普遍以描繪田園風(fēng)光、抒發(fā)閑適情懷為田園詩的特定內(nèi)涵。于是,晉代的陶淵明成了我國田園詩的首創(chuàng)人(其實,陶淵明的田園詩尚有其抒寫個人勞作體驗的一面)。到了唐代,號稱“山水田園派”詩人的王維、孟浩然,承陶而自見藝術(shù)特色,尤重田園歸隱之樂。中唐以后,元、白諸家倡導(dǎo)新樂府,作“田家詞”、“憫農(nóng)”、“農(nóng)家嘆”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農(nóng)家生計之艱辛與苦難。但文學(xué)評論家歷來不將其納入田園詩的范疇。這種各為系列的局面一直延伸到北宋終結(jié),猶自未變。

其實,即便在范成大的初、中期創(chuàng)作中,兩者依然互不交融。如其“信步隨芳草,迷途問小童”(《寒食郊行書事》)、“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猶來”(《初夏》)之類,顯然是沿襲陶淵明田園詩的路子,而其《催租行》、《后催租行》諸作,則無疑地繼承了中唐以來的新樂府精神。再者,中唐詩人劉禹錫貶夔州,據(jù)民間《竹枝詞》以撰新詞,每首七言四句,主要寫下層人民的生活,一時盛行,后人多有仿效。范成大入川至夔,亦有《夔州竹枝詞九首》,而其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正是采用七絕形式。據(jù)此,不妨說,范成大的杰出貢獻,正在于巧妙地將新樂府、竹枝詞融入傳統(tǒng)的田園詩中,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為我國古代田園詩的健康發(fā)展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有的寫田園風(fēng)光,如《夏日》之一等。這類詩寫來優(yōu)美而靜謐,靜謐而富有生氣,并完美地抒發(fā)了詩人恬淡閑適的情懷,屬傳統(tǒng)田園詩的典型格調(diào)。組詩有的描繪歡快的勞動場景,如“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睙o疑當(dāng)歸入“農(nóng)家樂”的范疇。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農(nóng)家嘆”,如《夏日》之十一和《冬日》之十,采菱者的辛苦生涯充滿血和淚,催租人的無賴嘴臉正是詩人早期名篇《后催租行》的縮影,此類詩篇最能體現(xiàn)范成大田園詩中的新樂府精神。此外,如《夏日》之九寫農(nóng)家淳樸好客的民風(fēng),如《秋日》之二寫“田舍”不同于“朱門”的“七夕”之夜,都能給人以親切、鮮明、愉悅的感受。

如果說,范成大退隱石湖所作《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堪稱“紅花”,則其稍后所寫的《臘月村田樂府十首》便可視為“綠葉”;綠葉紅花,互為映襯,相得益彰。詩主要描敘吳地的鄉(xiāng)風(fēng)民俗,采用樂府詩體形式,寫來自由舒展。其中有些固屬陳規(guī)陋習(xí),但大都經(jīng)歷代流傳至今,反映了當(dāng)?shù)厝嗣駥推矫篮蒙畹南蛲?。如《照田蠶行》即以祈求豐年為主題?!耙龟@風(fēng)焰西復(fù)東,此占最吉余難同,不惟桑賤谷芃芃,仍更苧麻無節(jié)菜無蟲?!痹趨敲窨磥恚仗镄Q之舉是祈求豐年的百千占卜中最為靈驗的一種。詩中對“照田蠶”場景的描摹也極生動:“近似云開森列星,遠如風(fēng)起飄流螢?!贝送?,如《賣癡呆詞》反映吳民冀希世代聰明,寫來甚為詼諧風(fēng)趣。

最后,范成大在其漫長的宦游生涯中,寫下了不少行旅紀行詩,如《高淳道中》、《拄笏亭晚望》、《回黃坦》、《荊渚中流回望巫山,無復(fù)一點,戲成短歌》、《鄂州南樓》等篇,都能展示其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這些詩篇為石湖詩增色不少。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江西吉水人。他小范成大一歲,紹興二十四年(1154)與范成大同榜登第。初任贛州司戶,繼調(diào)永州零陵丞。在永州時,曾謁見貶謫永州的抗金名將張浚,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楊萬里深受啟迪,自題書室名曰“誠齋”,人因稱誠齋先生。

孝宗即位,張浚復(fù)起,誠齋被薦為臨安府教授。丁父憂后,改知隆興府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上《千慮策》,深受宰輔虞允文的賞識,薦為國子博士,此后累官至禮部右侍郎。自淳熙元年(1174)始,先后出知漳州、常州,改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升廣東提點刑獄。十一年冬至十五年春,楊萬里復(fù)任京官,官至秘書少監(jiān)。其時,高宗卒,因力爭張浚當(dāng)配享廟祀,得罪孝宗,旋即出知筠州(江西高安市)。

光宗接位,召為秘書監(jiān),三度立朝為京官。次年,借煥章閣學(xué)士銜,特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這一不甚光彩的使命引起他內(nèi)心很大的激蕩,一路上寫下許多憂慮國事的詩篇。后因其剛正不阿,不容于朝廷,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繼之,又因事忤逆宰輔,改知贛州。其時他已倦于仕途,于是乞辭官而歸。

淳熙三年(1192)后,楊萬里退居鄉(xiāng)里,至死未仕。宋寧宗趙擴繼位后,曾兩度詔赴京城,但他都堅辭不赴。權(quán)臣韓侂胄專政,請他為其新筑南園作記,他堅不從命。開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時年八十歲。卒后贈光祿大夫,謚“文節(jié)”。

楊萬里著有《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其中詩四十二卷,計4200余首,在兩宋詩壇上可算豐產(chǎn)詩人,僅次于“六十年間萬首詩”的陸游。他將詩篇按照其生活歷程依次編為九個專集: 江湖集、荊溪集、西歸集、南海集、江東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續(xù)集、退休集。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楊誠齋詩一官一集,每一集必一變?!边@種編次方式很有助于了解誠齋詩風(fēng)演變的軌跡。

眾所周知,楊萬里以其獨創(chuàng)的“誠齋體”馳譽兩宋詩壇。但因此也產(chǎn)生一種誤解,以為楊萬里的詩材僅囿于自然山水和瑣細的日常生活。其實不然,誠齋詩中自有憂國懷民之作,不過為其“誠齋體”盛名所掩,較少受人青睞罷了。

由于誠齋重視詩的“內(nèi)趣”,其關(guān)切國事之作大多不直接議時論政,不慷慨激越,而常出以婉而多諷。如其《跋蜀人魏致堯撫干萬言書》、《讀嚴子陵傳》、《過石磨嶺,嶺皆創(chuàng)為田,直至其頂》、《晚風(fēng)二首》等篇,都是或借故實,或托古人,或借眼前景物,以表現(xiàn)其對時風(fēng)的抨擊和對國事的憂慮。他的長篇題畫詩《題曹仲本出示譙國公迎請?zhí)髨D》,更是句句含諷,發(fā)人深省。結(jié)句“君不見岳飛功成不抽身,卻道秦家丞相嗔?”明勸曹勛及早隱退山林,實將矛頭直接指向高宗趙構(gòu)和賣國賊秦檜。在陪伴金使的行程中,他迭出佳篇?!哆^揚子江》之一,有感于當(dāng)世英雄無覓和金山絕頂向金使獻茶的屈辱慣例,說:“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過揚子江》之二,有感于敵強我弱,長江“天塹”之不足恃,說:“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閑。多謝江神風(fēng)色好,滄波千頃片刻間。”待上得金山絕頂,更作石破天驚之語:“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移情江山,而發(fā)慟徹肺腑之聲?!冻跞牖春铀慕^句》是楊萬里抒發(fā)國憂的代表作,堪謂字字含淚,句句帶血,但,或語意婉曲如“何必桑乾才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或托物寓意如“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總不肯一味出以平直。

相比之下,其懷民之作就顯得較為豁朗明快。如其《憫農(nóng)》說:“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旱后郴“寇”又作》說:“去秋今夏旱相繼,淮江未凈郴江沸。餓夫相語‘死不愁,今年官免和糴不?’”此外,如《宿龍回》、《觀稼》等篇也有此特色。甚至像《促織》這樣托物寓意的詩,其鋒芒所向仍十分顯豁:“一聲能遣一人愁,終夕聲聲曉未休。不解繅絲替人織,強來出口促衣裘!”

以下轉(zhuǎn)說“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 三十六歲前學(xué)江西;三十六歲后學(xué)陳、王及唐人;五十二歲時辭謝前賢,在博采眾長的基礎(chǔ)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fēng)流標格。

“誠齋體”有何獨到的藝術(shù)特色?對此,古今學(xué)者多有評說,但以今人錢鐘書先生的評說最為精當(dāng)。錢先生將誠齋詩與南宋第一大詩人陸游的詩作了生動形象的比較:

放翁善寫景,而誠齋善寫生;放翁如畫圖之工筆,誠齋如攝影之快鏡: 兔起鶻落,鳶飛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轉(zhuǎn)瞬即改而當(dāng)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fēng): 此誠齋之所獨也。(《談藝錄》)

大體說來,“誠齋體”詩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有四:

一、詩材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為主。江西詩派偏重在書本中討技巧,誠齋則喜從高山流水、蜂喧蝶鬧中求靈感。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是征行自有詩”,“山中物物是詩題”,“無山安得詩”,“不是風(fēng)煙好,何緣句子新?”著名詩人姜夔對他描摹大自然的藝術(shù)天才很是佩服,曾戲言“處處山川怕見君”(《送〈朝天續(xù)集〉歸誠齋》)。

二、觀察精微,善于捕捉自然界中不易為人覺察而又轉(zhuǎn)眼即逝的景象,即錢先生所稱“眼明手捷,蹤矢躡風(fēng): 此誠齋之所獨也。”猶今日之善攝快鏡者。如其《小池》小荷“才露”,蜻蜓“早立”,妙境只在瞬間,稍縱即逝,全憑詩人眼光敏銳精微,攝像靈動快速。于是,不獨泉眼與泉水、樹蔭與池水相互愛憐,而蜻蜓與小荷也相倚互偎,親密無間。大自然就是如此和諧美好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三、善于發(fā)現(xiàn)奇景,發(fā)明奇趣,并伴隨有強烈的幽默感。誠齋于自然景物,不只善于寫生和攝像,且能潛心體悟,發(fā)掘常人所難以領(lǐng)略到的奇景奇趣。如:

坐看西日落湖濱,不是山銜不是云: 寸寸低來忽全沒,分明入水只無痕。

(《湖天暮景》之二)又如: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曉行望云山》)

平常的景色一到誠齋筆下便“活”了起來,并“活”得如此新奇而風(fēng)趣,真令人悅目快心。

詩人又善于從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尋覓新鮮的詩料,如其《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詩人初夏午睡醒后,于百無聊賴之際,步出庭院,忽于“閑看兒童捉柳花”的一剎那間,無意中捕捉到了生命的活力與歡欣。他童心萌發(fā),“戲掬清泉灑蕉葉”,使庭外“捉柳花”的兒童誤以為陣陣雨聲打從天來,個個驚怪莫名,于是詩人會心地笑了。宋人好以理遣情,是以常是曠達有余而情致不足。誠齋則善從日?;蠲摰纳钪星矏炓挌g,給人的感覺既親切新鮮,又風(fēng)趣可人。這正是誠齋體詩的魅力之所在。

四、語言自然活潑,清新流暢,更不避俗,直以口語入詩。江西詩派講究“無一字無來處”,講究“點鐵成金”,“以故為新”,而讀誠齋體詩則如讀當(dāng)日的白話詩,天然活脫,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而這和誠齋追求新奇、詼諧、活脫的詩趣詩風(fēng),正契合一致。

“誠齋體”的局限與弱點也顯而易見。其一,過于鐘愛自然山川和日常生活情趣,必將有意無意忽略現(xiàn)實的社會人生。其二,新、奇、快、活,固然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但常是缺乏耐人尋味的崇高意境和深沉內(nèi)蘊。其三,詼諧幽默一旦失當(dāng),難免失于油滑。

本書選譯范成大詩64首,詞10首;選譯楊萬里詩82首,詞3首;合計159首。不當(dāng)之處,請讀者指正。

朱德才(山東大學(xué))
楊燕(中國傳媒大學(xué)影視藝術(shù)學(xué)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