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古典小說卷中詩詞鑒賞》代序——詩詞韻語在小說中的意義

周汝昌序跋集 作者:周汝昌 著;周倫玲,周月苓 編


《中國古典小說卷中詩詞鑒賞》代序——詩詞韻語在小說中的意義

詩詞韻語,包括“四六文”式的駢句、聯(lián)語等文體而言(因韻不單指韻腳,也指句中聲律),常見于中國古代或近人所作古典風格的小說中,這是在西方小說中并不存在的一種特色。這些韻語之出現(xiàn)于以敘述為主體的小說作品中,其作用或意義何在?是否累贅多馀,有“混雜”、“失調(diào)”之?。吭谛蕾p和研究中國小說時,是不容不細加思索領會的課題。

對此課題如欲有所理解曉悟,只從“體裁”、“形式”的觀念中去尋求答案是不行的。這必須從中國小說史的脈絡和中國韻語本身的性質(zhì)來索解,方能獲得它的真正的意義(作用、價值)之所在。

中國小說的本質(zhì)是史的一個支流,故有“野史”、“稗史”、“外史”、“外傳(史傳)”等別稱,即“正史”以外的史書之義。然從形式發(fā)展上講,它除了本身是“敘述體”之外,還接受了佛門宣講的巨大影響,即僧人自早是以講說佛經(jīng)故事為形式而宣揚教義的辦法,而那是以敘說與韻語(偈頌)相間、交織而進行的,古稱“轉變”(今通稱“變文”),“轉”本義即是“唱經(jīng)”的意思(也稱“轉讀”)。因此民間說書藝術就借鑒參采了變文的優(yōu)點,也以敘說與韻語相間而組成之。后世統(tǒng)以“小說”為名的通俗文學,所以有“平話”與“詞話”之兩大派系,亦由于此:前者是純敘述體為主,后者則敘、韻交織,亦即“說唱文學”的名目之所指了。

平話,后來寫作“評”,流變?yōu)椤罢f評書”的“評”。疑心古時“平”本含有不夾以轉唱的意思。而“詞話”的“詞”,實際也是廣義的韻語的一種代詞。

“說唱”形式所以盛行,是由于這能避免只說只唱的單一感,而起到變換、調(diào)劑、豐富的作用,給聽眾以更多的美學享受。這就是它最大的優(yōu)點,亦即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近世與現(xiàn)世小說,則因受了西方小說的觀念與形態(tài)的影響,逐漸變?yōu)榧償⑹鲶w,完全拋棄了早先的傳統(tǒng)民族特點。

“轉”、“唱”部分,本來是為了“聽”眾而設計的,而不像后世是單為了“看”小說那樣,因而它的內(nèi)容(或“性質(zhì)”)也與后世不能全同,比如有的唱的部分乃是一種“重述”,即以韻語再一次撮敘方才講過的那段情節(jié)。但印刷術發(fā)達之后,“聽”說唱必然逐步分出一大支是“看”說唱,于是那韻語部分內(nèi)容與性質(zhì)也就向適合“看”的方面發(fā)展起來?!爸厥觥薄ⅰ按閿ⅰ比找鏈p少了,詩詞韻語的“本等”日益彰顯了,即:抒情是它的本色,于是敘述部分過后,隨即加上了抒情的部分——慨嘆、贊美、諷刺、警戒、評議……便是很多小說中韻語部分的內(nèi)容了。

這種抒情的“唱”的遺痕或變相,也可分為兩類:一類如《三國演義》,其大多數(shù)詩句詠嘆,“后人有詩嘆曰……”等等,是采自前人的現(xiàn)成篇什。另一類則是出自小說作者本人的同一手筆。

除了詠嘆性的詩篇韻語,還有人物出場時對他(她)的形貌風度等等總括題詠的,或戰(zhàn)斗場面的寫照的,都能使景象氣氛精神倍出,給單純敘述增添了神采。再如《西游記》,相間的韻語駢文特多,尤其是在一段精彩的故事(“七十二難”之一難)結束后,師徒一行重新上路,于是夾以一篇,常常是遠遠望見一座山林,一個去處,景色如何,吉兇待曉……立刻將讀者引入新的想象,將“取經(jīng)”的路程進展,時空的推遷,美巧地顯示于字里行間,取得了極大的藝術效果。這就絕非“白話”、“講說”所能比擬,更難代替。

另一類就是作者代書中人物安排的“作品”了。這類尤以“佳人才子”派的唱和題詠等為特多。正如曹雪芹所說,當時流行的俗套小說,甚至本無故事情節(jié)可言可觀,而只是為了先作了幾首“艷詩”而后才編造小說的。這類除極少數(shù)高手而外,價值大抵是不大的。

這一類中,應該特別提出《石頭記》,曹雪芹為人物代擬的那些詩、詞、曲、謎語、酒令……不但文學價值高,每篇切合每人身份、性情、口吻,而且沒有一篇不是有著超出字面意義的深層意思,又兼具為后文伏線的巧妙作用的。因此,這種詩詞韻語就更是全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性質(zhì)不但與“說書人”的詠嘆是絕不相同,而且與“佳人才子”書里的“淫詩艷賦”更是不可相提并論了。

還有一種非文人作品,如說書藝人的開篇時常念一首《西江月》或“四句提綱”(絕句詩)等形式,本來是“序引”、“總括”的意思,但后來也有很多小說每回回首或回中都有詩詞,只是一種“引用”的點綴,往往世態(tài)人情、悲歡哀樂,無所不可,而與本回情節(jié)卻無必要的聯(lián)系了。這種,或出于藝人,或出于下層文士之手,文學水平不一定十分高明,但常常別具風格意味,反映當時政治明暗,社會情狀,人際關系,道德風尚……雖然可省可刪,不妨害正文的完整,但亦仍有其獨特的地位,未可盡貶。

總起來看,詩詞韻語與中國小說的淵源關系非常久遠深切,是我們民族文藝的重要特色。它性質(zhì)不一,內(nèi)涵豐富,作用多般,具有美學價值,是西方小說所沒有的寶貴成分。近現(xiàn)代的小說作者因為本身對民族文學體裁形式不熟悉了,對詩詞韻語的寫作甚至是不懂了,以致完全仿效西方純敘述體而丟棄了自己的民族傳統(tǒng)特點特色,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討論的重要問題。

一九九三年五月

(李保初等主編,華文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