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揚州之盛(隨筆卷九)
歷史上的古城市常有其興盛衰落的演變。洪邁在這里根據(jù)唐人詩篇,指出了揚州在唐宋間由盛而衰的過程。至于揚州因地處南北交通運河要道,到明清時又一度繁盛,則自是洪邁所不能預料的了。
唐世鹽鐵轉(zhuǎn)運使在揚州[1],盡斡利權(quán)[2],判官多至數(shù)十人[3],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4]”,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益為二也。杜牧之有“春風十里珠簾”之句[5],張祜詩云[6]:“十里長街市井連[7],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8],禪智山光好墓田[9]?!蓖踅ㄔ娫?span >[10]:“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11]。如今不似時平日[12],猶自笙歌徹曉聞[13]!”徐凝詩云[1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15]?!逼涫⒖芍樱援厧熻I、孫儒之亂[16],蕩為丘墟[17]。楊行密復葺之[18],稍成壯藩,又毀于顯德[19]。本朝承平百七十年[20],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翻譯】
唐代的鹽鐵轉(zhuǎn)運使設在揚州,統(tǒng)管財利,判官多到幾十人,商賈稠密如織。所以諺語稱“揚一益二”,是說天下的繁盛,揚州為第一而益州次之。杜牧有“春風十里珠簾”的詩句,張祜詩說:“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蓖踅ㄔ娬f:“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徐凝詩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彼姆笔⒕涂上攵恕漠厧熻I、孫儒作亂,揚州蕩為廢墟。楊行密又加以修葺,漸成藩,又毀于顯德年間。本朝承平一百七十年,揚州還不能趕上唐朝的十分之一,今天真使人要傷心流淚!
注釋
[1] 鹽鐵轉(zhuǎn)運使:官名,唐代中期以后特置鹽鐵使,以管理食鹽專賣為主,兼掌銀銅鐵錫的開采冶煉。鹽鐵使又常兼轉(zhuǎn)運使(掌谷物財貨的運輸),通稱鹽鐵轉(zhuǎn)運使,該使常駐揚州。
[2] 斡(ɡuǎn管):通“管”,管領(lǐng)。
[3] 判官:鹽鐵轉(zhuǎn)運使的屬官,負責具體事務。
[4] 益:益州治所成都,即今四川成都。
[5] 杜牧之:唐詩人杜牧,字牧之。此處所引出于其《贈別》詩,原句為“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6] 張祜:唐詩人,引詩題為《縱游淮南》。
[7] 市井:指做買賣的地方。
[8] 合:當,該。
[9] 禪智山:在揚州城東。
[10] 王建:唐詩人,引詩題為《夜看揚州市》。
[11] 紅袖:指歌舞伎。
[12] “如今”句:唐代在肅宗、代宗以后,藩鎮(zhèn)割據(jù),邊境不寧,不似往昔承平日。
[13] 笙(shēnɡ生):一種簧管樂器。笙歌:指吹笙唱歌。徹曉:通宵達旦,整夜。
[14] 徐凝:唐詩人。所引詩句見《憶揚州》。
[15] 無賴:指因無所依托而產(chǎn)生的愁悶。
[16] 畢師鐸(duó奪):唐僖宗乾符年間參加王仙芝領(lǐng)導的起義軍,后降高駢,不久又獨立,攻駢于揚州。孫儒:初為忠武軍禆校,黃巢起義爆發(fā),他以兵屬秦宗權(quán),后叛宗權(quán),又與揚行密爭淮南,破揚州。
[17] 丘墟:廢墟。
[18] 揚行密:唐末起兵據(jù)廬州,后攻殺孫儒,入揚州,被唐朝封為吳王。葺(qì棄):修治。
[19] “又毀于”句:周世宗顯德元年(954)至四年,多次討伐南唐,揚州成為雙方爭奪之地。
[20] 承平:指社會比較持久的安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