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羊尾筍

四時之味天然歡喜 作者:陳峰 著


羊尾筍

家鄉(xiāng)有特產(chǎn)羊尾筍,羊尾筍其實是咸筍,跟羊尾沒干系,就像家鄉(xiāng)清明時的米鴨蛋,跟鴨子也沒甚干系,米鴨蛋其實就是麻糍。這羊尾筍呢,短短的,筍腦頭還常常蜷曲著,長度與形狀太像羊尾巴了,所以就冠上了羊尾,成了羊尾筍。

羊尾筍是烤出來的,這烤筍的時節(jié),處于小滿與芒種之間??竟S,在孩子們眼中跟過節(jié)一樣熱鬧。在老屋的天井道地,支一口很大很大的鑊,配一把木筢,這木筢跟鏟的用法一樣。各家各戶拿來很多的柴火,都是山上揀來的廢柴,噼里啪啦的,阿姆阿嬸們系著圍身布襕,坐在馬扎上剝筍、切筍、洗筍,孩子們躥進(jìn)躥出,跟管門的狗一樣。如果筍一百斤,需加鹽二十斤,加清水五至十斤,用猛火烤三至四小時。大約一個半小時后,用木筢翻一次,兩小時后,木筢便要隔時去翻一下,再翻一下,免得鑊底生鹽焦,那鹽焦可不是能吃的鍋焦,那鹽焦會破了筍的賣相,賣不了好價錢。直到筍干外表出現(xiàn)鹽花,鹵水基本烤干為止。一鑊羊尾筍烤好,孩子們趕緊把年糕扔進(jìn)灶膛里,炭火煨著,香味一下子就絲絲縷縷游進(jìn)了鼻子,大人們忙著裝筍,把筍塞進(jìn)玻璃瓶、尼龍袋,或真空包裝,任由著孩子們瘋鬧。

這么咸的筍怎么吃才是最原生態(tài)的呢?用水先把表面的鹽沖掉,把筍掰成細(xì)條狀或絲縷狀,用手掰,不用刀切,怕染了刀腥氣,再用水浸至自己喜歡的咸度——想吃咸的少浸一會兒,想吃淡的多浸一會兒,依著自己的口味放糖或放味精,淋點麻油,或者什么都不放,就是一碟可口的冷菜,適合下泡飯過粥,在夏季吃就是消暑開胃,清火解膩。

如今貯藏條件好了,羊尾筍也可以久藏不壞,在餐桌上拗出各種造型賣弄自己的鮮嫩。什么菜都可以去搭一下,什么菜都愿意被它搭一下,簡直就是麻將中的百搭牌。冬瓜湯、洋芋艿湯、番茄湯、紫菜湯、海瓜子湯、圓蛤湯都可以放上一些切成丁的羊尾筍。夜開花漿、蠶豆肉漿、鰻膏羹也可以撒上一把切成細(xì)米粒的羊尾筍。這些湯湯水水因為有筍的提味,變得異常鮮美。

羊尾筍也可以炒,比如炒絲瓜,絲瓜切塊,羊尾筍切丁,一起下鍋,勾個芡,碧綠的絲瓜裹著黃白的筍丁,歡天喜地。再比如炒玉米粒,玉米粒、青豆粒的清淡與筍丁的咸鮮糅在一起,互相打趣,熱熱鬧鬧,豈不美事。羊尾筍也可以做硬菜。農(nóng)歷七月半,鴨煮芋艿成了餐桌上的時令菜。七月半的鴨子最肥美,剛收的芋艿透骨新鮮,如果放上幾根春天的羊尾筍,芋艿就會吸納鴨子的油氣閃著迷人的光澤,筍的鮮氣蕩漾在湯里,夏天也能吃出春天的味道。還有呢,臘月前后,辣茄醬是每戶人家的必備菜,把芋頭切成丁,和筍干丁、蘿卜丁、香干丁、肉丁、雞爪丁、烏狼鲞丁一股腦兒地混在一起,加入豆瓣醬和醬油,煸炒至金黃油亮后,加水在土灶上慢慢焐,這是一道融合了海鮮、肉和蔬菜味道的家常菜,是長羹,要吃很長時間呢。

老鴨煲是一道大菜,如果放進(jìn)羊尾筍,筍就不安分了,往往喧賓奪主,到最后,筍都吃完了,鴨肉還在,真令主人生氣,說不定那鴨子也藏了一肚子的氣。

春雷滾過后,江南大地各種時令筍“噼噼啪啪”都冒了出來。農(nóng)人們一大早上山拗筍,下午開始烤筍,因為筍一過夜就老了,像丟了魂魄,龍須筍、黃殼筍、鰻筍、雷筍都是羊尾筍的原料,據(jù)說野山筍是最好的,因為野,所以更鮮更純。

如今菜肴南北不分,酸菜魚或者鴛鴦火鍋里羊尾筍也敢搖曳著身姿,筍切成碎米粒跟肉泥攪在一起也可做成餃子餡,反正涼拌、炒菜、燉湯、燒肉,任由你選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