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雨黃鶴樓

走讀知味 作者:王少杰 著


風雨黃鶴樓

平生遨游之興,廣及海天。而登黃鶴樓者,乃其中犖犖大者。

芳春佳日,我等一行乘船順流而下。未及武昌,忽聞船舷上有人高叫:“快,看那黃鶴樓!”我從困倦中驀地彈起,三步兩步擠上了甲板。沿著眾人的目光,遠遠望去,但見一座巨大的塔式樓閣,巋然屹立于浩渺煙波之上,蔥蘢蛇山之巔。塔樓兩旁危檐凌空,勢欲飛動,雄奇多姿,壯美非凡。而霏霏煙雨,此刻仿佛有意把天空壓暗,好將那塔樓的通體琉璃金光,襯映得叫你心醉神迷!

黃鶴樓素有“千古名樓”之稱,始建于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1700多年來,屢毀屢建,其造型也因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需要、科技水平、審美觀念不同而幾度變化。今天的黃鶴樓,則是在已圮百年之久的清代黃鶴樓的基礎(chǔ)上,集歷代塔樓精華之大成者,可謂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

黃鶴樓共五層,總高達51.4米。樓體碩大,重檐翼舒,四望如一。樓頂下東西南北,分別懸掛著四塊巨匾,其中正對長江的“黃鶴樓”三字,蒼勁古樸,筆力渾厚,乃當代書法大師舒同手跡。我們興致勃勃地穿過樓前平臺、門廊,步入底層大廳,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對長達七米、氣勢磅礴的名聯(lián):

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憾

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廳的前方,是題為“白云黃鶴”的巨幅陶瓷壁畫。江水白云,仙人黃鶴,使人頓時聯(lián)想起黃鶴樓美麗的神話傳說。

第二層大廳正中,一篇由大理石鐫立的《黃鶴樓記》,生動地向游人述講著黃鶴樓千百年來的風風雨雨、滄桑巨變。碑墻兩側(cè),各是一幅孫權(quán)筑城、周瑜設(shè)宴的壁畫,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當年孫仲謀筑城黃鵠磯頭和周公瑾設(shè)宴款待劉備、暗布伏兵的歷史情境。

第三層大廳的壁畫,描繪了上自崔顥、李白,下至岳飛、陸游等12位唐宋名人飄逸、瀟灑、憂憤、威武的形象,把黃鶴樓人文薈萃、千古風流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第四層“筆鋒一轉(zhuǎn)”,眾多當代名家墨寶,在此爭輝斗妍。當然也不乏靈感忽來、文思泉涌的游客,即興揮毫題詠,頗承古文人交游宴飲之遺風。

五樓頂層,高敞出塵,一幅90平方米的巨型壁畫《江天浩瀚》,圍立于四周墻面上。滔滔萬里長江之水,從天上,從地下,從人類命運之流的那邊,穿云破霧,逶迤而來,又奔騰翻卷而去……我們從底層開始,或指點評說,或凝眸遐思,或憑欄遠眺,或拾級而登,及至頂層,驀然回首,便更深深驚服黃鶴樓設(shè)計建造者們的匠心獨運,居然能把神話、歷史、人文、傳統(tǒng)、永恒五大主題,如此巧妙地融入一樓,并且溯古謳今,步步升華,成為中華民族無價的藝術(shù)瑰寶!

登黃鶴樓,游客中多有一路誦談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者,還有那則李白酒后擱筆連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詩壇佳話。

這是一個詩的國度對自然與人文特有的審美崇尚哪!

1989年5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